查看原文
其他

筑巢引凤构建人才高地 港城全力做优双创生态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图片来自凤凰网河北综合)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一个地区走向强盛的内在动力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秦皇岛是一座商机无限的城市,又是一座财富涌流的城市,还是一座前景广阔的城市,更是一座求贤若渴的城市。人才聚则事业兴。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势,努力推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创双服”活动要求,全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聚才引智工作品牌,吸引一批我市亟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项目在我市落地见效。



 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市委、市政府在构建人才高地、做优创业生态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过全力争取,我市成功获得了河北省第二届“燕赵之光——海归博士基层创新创业行”活动主办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办好这项活动作为撬动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有力杠杆,并将秦皇岛市国际英才创业周活动与其深度整合。9月20日,河北省第二届“燕赵之光——海归博士基层创新创业行暨秦皇岛国际英才创业周”活动在美丽的阿尔卡迪亚滨海度假酒店举办。这个金秋,我们将为海归高端人才奉献一场了解秦皇岛、融入秦皇岛、落户秦皇岛的饕餮盛宴。

 当一个个项目平安落地、一座座高楼平地崛起,一座城市的人才梦想变成了现实,它将带领渤海湾怀抱中的美丽港城迈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凤凰展翅,一飞冲天。


推开城市之窗

发散港城魅力

秦皇岛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全市辖四区三县和两个经济区。陆域面积7812平方公里,海岸线162.7公里,人口310万。早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就曾在这里拜海求仙,留下了求仙养生的美好传说。1898年,清政府开辟北戴河为中外人士避暑地,开创了我国近代旅游的先河。近年来,我市先后摘得“中国休闲生态旅游魅力之都”“中国首个最具爱心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20强”等诸多桂冠。去年,我市精彩承办了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城市环境和城市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立足区位、生态、港口等优势,初步构建起以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食品、玻璃建材为主导的传统优势工业体系和以电子信息、临港物流和休闲旅游业为支柱的新兴产业体系。

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现有中信戴卡、中铁山桥、山船重工、哈电重装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以汽车轮毂、桥梁钢梁、船舶修造、重型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在我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金属压延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现有首秦金属、中油宝世顺、美铝渤海等一批重点企业,有世界一流的宽厚板生产线、大口径螺旋直埋焊管企业、国内最大的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粮油食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现有金海粮油、骊骅淀粉、中粮华夏、正大食品等龙头企业。形成大豆加工、玉米深加工、葡萄酒酿造、食品精深加工等种类齐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玻璃建材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有耀华集团、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公司是世界汽车安全玻璃的领跑者。

电子信息业迅猛发展不断壮大。现有宏启胜精密电子、康泰医学等一批重点企业。电子信息业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安防电子、医疗电子及电子元件为主导的产业集样。数据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临港物流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现有哈动力物流、中运物流、冀盛物流和秦皇岛港。

休闲旅游业品质内涵不断优化。境内汇集了山、海、关、城、温泉、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223公里雄伟长城横贯全境,163公里优质海岸线沙软潮平,森林覆盖率超过51%,40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素有“长城海滨公园”“京津后花园”“中国观鸟之都”的美誉,是人们旅游、康养、休疗的理想之地,去年国内外游客达到4500万人次。

时代眷顾,机遇垂青。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发展步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未来几年,我市将构建“四大两特产业新体系”。

发展大旅游产业。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按照全域、全季、全业态发展旅游的思路,推进港口转型,以域定港,打造国际旅游城市。重点发展滨海度假、山海联动、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生态休闲、邮轮游艇、欢乐冰雪等四季旅游新业态。

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研发、康复疗养、健康管理、医疗旅游等高端产业,加快形成“医药养健游”特色大健康产业集群。

发展大物流产业。推动港口转型发展,实施西港转型升级。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城市。发挥海陆、海铁、海空多式联运优势,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冷链物流。

发展大智移云产业。以秦皇岛大数据产业基地为核心,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完善大数据产业体系。推进北斗导航、移动医疗等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加强云计算技术燕大,推动数据整合运用,实施“物联网+”行动,发展人工智能,形成以“大智移云”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发展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专用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船舶修造、空间信息、航天航空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城市。重点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把发展第六产业作为根本路径,做强畜牧、水产、林果、蔬菜等主导产业,建设现代休闲农业园区,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


全力推进人才强市

提升人才智力贡献度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人才工作思想,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对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要求,面对当前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比较匮乏的现状,我市求贤若渴。据《秦皇岛市2018-2019年人才智力(项目)需求目录》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缺口达1830人,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通讯电子、港口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旅游、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孟祥伟指出:产业兴则经济强,要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求突破,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在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上求突破,努力抓好创新主体科技人才队伍。市委、市政府站位京津冀人才发展一体化大局,精准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人才转移,打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落实人才政策,实现政策制度对接。

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人才发展改革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秦皇岛市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及《秦皇岛市扶持高层次创新团队实施细则(试行)》等21个具体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文件,紧紧围绕休闲旅游、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全面整合我市现有人才政策文件,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多个环节,进一步增强我市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市财政每年拿出200至1000万元重点支持1至2家用人主体引进国际国内领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高端人才团队。

对接京津,创新合作机制。在对近年来出台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加强企业引进京津人才智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抓好贯彻落实的基础上,于省内率先同北京海淀区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秦海两地人才工作合作的意见》,建立对接合作机制,为吸纳京津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区域人才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会同京津冀12家人才协会成立京津冀人才协会联盟、组织我市高校加入中关村人才特区 “百校联盟”等跨区域组织的合作。近期,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将组织考察组来秦对接,就加强秦海两地人才资源共同开发等事宜进行深入洽谈。

转变职能,健全服务机制。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搞好顶层设计,提出了“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的总要求,把服务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引进培养的重要工作。市科技局依托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省内率先推行“科技创新服务卡”,进一步盘活京津冀优势科技资源,激发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秦皇岛银行组建了长江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开辟了新的专属融资渠道。全市已打造北岛博智、金北众创等近20家众创空间,入孵企业超百余家。完善机制载体,畅通市直各单位与国家对口部委、各县区与北京区县 “1+1”对接机制,争取了一批支持发展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经济技术开发区接续建成了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秦皇岛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园、北京大学 (秦皇岛)科技产业园、秦皇岛 (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三园一基地”平台,实现了人才项目载体对接。

加大宣传,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在京津举办高端人才论坛、交流洽谈会等方式,利用网络、微信等流行媒体,着力推进京津秦人才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努力提升我市对京津人才的吸引力。先后组织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等单位,积极参加京津冀三地联合组织的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等大型交流对接活动,发放了《秦皇岛人才》宣传画册、人才智力需求目录3000余册,积极推介宣传秦皇岛人才政策和有关做法,开展沟通联系,进一步树立了我市爱才重才的良好形象,促进三地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柔性引英才加盟

吸引追梦人,留住追梦人,让每一个追梦人都能在秦皇岛梦想成真。市委、市政府精心耕耘,厚植沃土,制订政策,不拘一格集聚英才。立足创新人才项目载体,加大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首创“柔性引智”工作法,有效促进了京津冀三地人才对接。

打造特色人才合作品牌。大力实施人才兴秦工程,以实施“名校英才入秦计划”和“港城英才回归计划”为抓手,结合“全市人才工作大调研、人才需求大摸底、人才难题大破解”调研情况,分析全市人才引进需求,积极打造京津人才资源共享合作项目品牌。5月12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了“秦皇岛市‘名校英才入秦’专场招聘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刘文萍带队组织,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37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发布《秦皇岛市2018-2019年人才智力需求目录》,提供岗位252个,需求人数960人,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2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127人,目前正在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工作,落实好来秦就业人才相关政策。

建立海鸥合伙人机制。2017年5月20日,河北“侨梦苑”国际人才港揭牌。“海鸥合伙人”机制,是北戴河新区借助河北“侨梦苑”这个国际人才的“自由港”、创新资源的“中转站”,投资创业的“圆梦地”,专门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学子创新创业搭建的合作共享平台。时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评价:“这种离岸创业、离岸研发模式,可以让海外侨胞人才在跟进发达国家前沿技术的同时,也能把科技成果带回来。”截至2017年底,已有20多位项目持有人和投资机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才结为“海鸥合伙人”。目前,“海鸥合伙人”机制正在全市推广,吸引全球各类人才加盟,把我市构筑成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高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市首创“柔性引智”工作法,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让更多高端智力化作推动我市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邀请院士专家通过参观考察等方式同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中央党校王怀超等专家建立联系,就下一步合作进行了前期接触。邀请了国家 《千人》杂志引才服务中心主任王凤阁同我市在人才合作、培养、引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承办开展“秦皇岛科技周”“院士专家秦皇岛行”活动,积极促进京津秦成果对接,邀请海淀区联合考察组及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察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王巍院士团队深入考察了开发区中信戴卡等企业,开展了良好的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目前,王巍院士已在康泰医学建立院士工作站,同时在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航天先进光机电技术创新中心”及“航天华北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园”项目建设,促进了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装备产业等5个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产值超亿元。在北戴河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河北省首家外国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旨在开展高端创新研究,为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来自美国的沈社华教授,已经在这里开启她宏大的创业计划——打造“世界级生殖医学示范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立院士工作站17家,特邀院士工作站10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家,有力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贡献度,较好地提升了相关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实施重点人才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对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结合服务我市引进的沈立等4位“千人计划”专家,推动其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制定在我市建立“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工作方案,邀请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李荣先、张冠中教授来秦指导,对建院工作方案作指导完善。加大对“双创”人才的培养,4月20日,举办秦皇岛市“双创”高端人才主题培训暨创业季活动,邀请科技部主任胥和平以及车库咖啡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子森等4位国内知名创新创业专家、学者为全市双创人才作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我市双创工作水平。

落实 “1+1”对接机制,加强对口联系。深入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市直各单位与国家对口部委、各县区与北京区县“1+1”对接机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发挥承接京津人才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协调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加大区域间对口单位人才交流合作,推进同京津开展人才合作。切实加大同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海淀区委组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联系,积极促进我市企事业单位同院士智力进行对接,先后同中国工程院二局魏复盛、蔡道基、夏咸柱、庞国芳、孙宝国5位院士建立了合作联系。市教育局与海淀区教委就建立教师培训及教育教学交流机制、名校牵手建立学校“手拉手”关系、促进教育网络交流等问题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同海淀区中小学开展了60余人次的骨干校长及后备干部培训,举办骨干教师交流培训达1300余人次。市卫计委以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医学杰出人才培养为核心,采用学术交流与合作、专业培训等形式,近年来,共选派百余名中青年学科骨干赴北京、天津进修学习,较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医疗资源引进力度,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大未名集团等建立联系,通过在我市建立分院及健康城等形式,进行了深入合作。市文广新局邀请多名京津京剧曲艺等名家来秦演出,指导培训文化艺术人才,提升了本市专业人才业务水平。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实现人才服务对接

枝繁巢暖引凤来,良好的认同感,乃是招贤纳士的根本,秦皇岛以细致服务留人留心。市委、市政府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出台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精神,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健全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

建立紧缺人才和科研项目需求发布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依托市科技局科研情报网络平台,面向企业、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和征集,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紧缺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市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中心等,打造统一的面向京津地区的人才、项目需求发布平台。健全完善高层次科研人才库、驻秦高校科研项目库以及域外院士专家库,切实增强我市人才需求信息的发布频率和传播能力。

拓展人事代理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京津两地的沟通协商,协调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 “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配合市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协调33个办理组,创新推进 “招商+引才”模式,实行全程服务督办代办,重点为民营企业引进的京津人才和来秦自主创业人才解决在档案管理、职称评定、公司注册、金融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缩小与京津公共服务的差距,畅通引进京津人才 “绿色通道”,引进了“千人计划”专家沈立博士等一批高端人才在秦创办高科技企业。

依托博士专家联谊会高层次人才社团,建设人才之家。以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人才的 “心灵家园”为宗旨,为各类人才生活、工作提供了优质的环境。依托市博士专家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社团组织,为专家人才提供免费游览国有景区、免费公交出行、免费参加讲座培训、免费体检 “四个免费”服务,得到各界一致好评。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目前我市39名市级领导全部作为各行业专家联系人,帮助妥善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推进“人才家园”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千余套专家人才公寓,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需求。近年来,培养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沈同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试行)》。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使用等方面出台明确支持政策,每年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用以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秦皇岛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并于5月29日举行了人才安居工程启动暨人才家园奠基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瑞书为“人才公寓”揭牌并讲话。目前我市协调人才公寓800余套,将按照A、B、C、D四类人才落实相应的政策,解除来秦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做好引进京津高端人才智力的同时,我市依托职业、技能院校在为京津地区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方面也作出了较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同京津地区人才互动较为活跃,每年为京津输送实用性、服务型、技能型人才20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立足我市产业特色和人才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合力抓好承接京津人才智力转移工作,千方百计招才引智,想方设法聚贤纳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紧密围绕产业发展

政策助力引才引智

人才是第一资源,优秀专家人才则是“核心”资源。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以实施“港城英才计划”为载体,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和发挥作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营造了浓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秦皇岛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市政府一次性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补助资金,同时在科研场所、生产建设用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享受工商、税务、户籍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待遇。市政府每年统筹安排2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适度增加,用于人才开发的各项支出。

在人才培养和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作用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现有各类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若干规定(试行)》,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由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给予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次性50万元经费补助。积极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或“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的单位,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对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的人才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资助。

在扶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扶持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实施细则》《关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施细则》《关于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创新创业团队在发展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给予10万至5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对实现重大技术转移和重大成果转化的企业,按技术合同实际发生额的5%给予资助,最高可达20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在我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获得的收益,其所得不低于90%。

在为人才提供服务保障方面,出台了《秦皇岛市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办法》《秦皇岛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秦皇岛市实施港城英才服务卡暂行办法》等文件,每名市级领导都联系服务2至3名高层次人才,帮助人才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以人才公寓为主要载体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来我市创新创业或就业的大学本科以上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个人租金负担不超过租金额的40%,对纳入港城英才服务卡范围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就业交流、职称评定、编制管理、科研支持、就医体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

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府,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府;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城市。


汇聚顶尖人才

收获硕果累累

人才生态最优的直接表现是群贤毕至、精英荟萃,其根本目的是让各类人才各施所长、大展宏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全市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集聚和整体性开发,人才工作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育才引才聚才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1.13万人,享受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的高精尖人才1.76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专家5人,“万人计划”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省管优秀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9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44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7人,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双百”人才21人,省青年拔尖人才54人,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19人,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我市还以燕大科技园、北岛博智为引领,积极开展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建设,发起成立“智企联盟”、开展科技成果推送、“百名专家进农村”“百名专家进企业”等活动,搭建多维载体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鼓励人才智力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的“四市战略”。

农村要发展,企业要腾飞,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激活全市人才资源活力,引导和鼓励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对创新发展、跨越提升的支撑作用,市委组织部以选培一批科技推广、创新能力强的专家人才,破解一批农村、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打造一批技术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区,培养一批农村、企业发展急需的基层人才为目标,通过积极搭建需求、帮扶、交流“三个平台”,在全市专家人才中组织开展了“双百双进”系列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截至目前,来自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400余名专家人才服务对接村企,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开发项目400余个(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00余人(次),服务贫困村群众18000余人(次),同企业开展科研合作120余项(次),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实现了精准突破、深入对接,有效推进了农村跨越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

在政府种“梧桐树”引“金凤凰”的目标引领下,港城企业也走上了一条涓涓小河汇成大河的引智之路。据统计,2017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25家,万人发明专利持有量7.63件,位居全省第一,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宏绩。如今的秦皇岛正处在走好新路、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国家级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获批,为我们提供了含金量媲美1984年开放城市的政策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为秦皇岛转型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英才聚港城,双创促腾飞。如今,我市举办河北省第二届“燕赵之光——海归博士基层创新创业行暨秦皇岛国际英才创业周”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持续深化“人才兴冀工程”“港城英才计划”为统领,以推介秦皇岛、引来金凤凰、实现大发展为目标。这里,正在成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创新创业的乐土。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秦皇岛篇章,期盼更多的有识之士、各类英才,汇聚港城、共襄伟业。


记者:李碧琪

摄影:李历  马卫庆  杨宽  李铎  程学水

编辑:王美洁

责编:王勍 李蔷

终审:马力 张晓阳

大家都在看↓↓

为实现河北高质量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冉万祥会见出席第二届“燕赵之光”活动中外嘉宾代表

孟祥伟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上强调 以雷霆万钧之势荡涤黑恶 让中央省委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生的承诺 不灭的信念——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燕赵楷模”沈汝波

榜样的力量永续传承——沈汝波感动中国激发全市人民掀起纪念沈汝波接力沈汝波新热潮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求zan求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