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航海日 | 乡愁里和航海有关的故事

2018-03-17 记住乡愁

每年的3月17日是“国际航海日” ,在《记住乡愁》节目中,又有哪些与航海有关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双洋镇

(点击图片回看完整节目)

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展开了一段伟大的航程。200多艘大船、27000多名出行人员,在茫茫大海之上坚定航行,巨浪狂风、恶劣气候、致命瘟疫以及凶狠海盗,时时威胁着船队的安全。

在这支船队里,王景弘担任副使,负责航海事务,是郑和最为信赖的左膀右臂。在第七次出使西洋时,郑和在返航途中,病逝于印度古里,临终之时,他把带领船队继续航行的重担托付给了王景弘,王景弘通过四个月时间,把整个船队安全地带回了祖国。

王景弘的功绩多次得到皇帝的褒奖,明宣宗还特别赐诗,称其“昔时将命尔最忠”。当时,内臣中能获皇帝赐诗者十分罕见。王景弘的忠勇之名,正是来自于他不惧风浪紧紧相随的情义,临危受命毫不退缩的担当。

晚年的王景弘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一书,此书流落民间后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涠洲镇


(点击图片回看完整节目)

涠洲自古便盛产珍珠,是古珠池“断望池”的所在地。明万历年间,肩负朝廷的采珠重担,符海生和林春生出海采取珍珠。

他们来到断望池边,年长的林春生执意要先下海。他腰系长绳,抱起一块石头跳入海中。长绳尽头由符海生在船上拽着,上面系着一小段红布条。过了一段时间,红布条忽然剧烈地抖动了起来。按照约定,这是水下的采珠人遇到鲨鱼而发出的信号。时间紧迫,为了救水下的林春生,符海生用刀把手臂划破,沉入水中,引开了鲨鱼。林春生趁机爬上了小艇,从口中吐出了珍珠。

林春生得救了,可是海生却被鲨鱼吃掉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同伴,也顺利完成了朝廷的任务,被岛上人视为英雄。他的遗腹子出生后,乡亲们给孩子起名叫“珠儿”,并且约定,珠儿由林春生和全岛百姓一起供养。

也就是从那时起,涠洲岛上的出海人郑重地立下了一条规矩,“同船合条命”,意思是出海的人,同在一条船上,生死都是一条命,遇到危险,一条船上的人要同命相连,同生共死。



诸由观镇


(点击图片回看完整节目)

位于诸由观镇的黄河营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海港之一,早在秦朝时期,这里的人们就扬帆起航,踏上远洋的征程。

道光十五年的一天,一位商人急匆匆赶到一家叫作“吉元号”的航运公司,求助老板王成蘭。他有一大批粉丝要通过海上航线运往广东番禺,但那段时间,广东沿海一带海盗肆虐,没人敢接这单生意。

经过千思万想,敢闯敢干的王成蘭接下了这笔利润丰厚的生意,他铁了心要闯出一条新路。就在船队快要到达广东海域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有货船被海盗洗劫一空,船员也有伤亡。面对困境,船员们士气低迷。

王成蘭没有蛮闯,他马上从诸由观镇调来一艘空船,装上稻草,沙石,伪装成载满货物的样子,吸引海盗的注意力。而他则押运货船重新规划路线,连夜起航,最终摆脱了海盗,将货按时送到了目的地。

通过这次成功的运送,王成蘭不仅打开了广东市场,又顺势开辟出直达南洋的海外运输线。诸由观镇的海上远洋贸易由此而起,并日渐繁荣。


编辑 | 樊东媛、王昕彤


《记住乡愁》与您温情相约


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

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精彩回顾

🏮 微信看乡愁 | 第38集《双洋镇——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

🏮 微信看乡愁 | 第45集《涠洲镇——同船合条命》

🏮 微信看乡愁 | 第50集《诸由观镇——扬帆出海 闯出新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