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电时评:从文化深处回望,《记住乡愁》摹刻千年中国故事

2018-03-24 记住乡愁

点击上方蓝字“记住乡愁”关注我们


回溯历史的年轮,纪录片《记住乡愁》用镜头拾起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在古与今之间,延续千年的生命密码附着于一片片砖瓦、一座座城墙、一段段故事之中,成为人们继续前进的力量。



乡愁是什么?是妈妈亲手做的一碗面,还是家乡的一砖一瓦、一城一池? 自2015年至今,纪录片《记住乡愁》寻访古村、古镇,追溯着一段段历史故事,记录着一幕幕现实情景。通过挖掘传统的乡规民约、行帮规范,先人世代遵循的道德准则和家风祖训,《记住乡愁》借由电视镜头,诠释出了“乡愁”更加深邃的意义。


文化密码的生动演绎

对于《记住乡愁》的创作团队来说,对乡愁的读解,远不止于个体对于家乡的情感。“乡愁是家乡留在我们身上的文化符号,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它是细微的,也是宏大的。”在《记住乡愁》制片人王海涛看来,“从广义上讲,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乡愁就是凝结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文化。”



《记住乡愁》已经播出到第四季,从第一、二季的古村落,到第三、四季的古镇,创作者以地域为单位,记录当地人文风貌,讲述古今故事。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中,“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慢慢得以展现。


每一集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故事的叙述中,这一方水土的精神气质逐渐展现出来。要从众多历史故事中找到一条主线,找出最能凸显该地文化内核的东西,成为结构纪录片内容的一大难点。为此,创作团队一方面查阅了大量史料和文化读本,与相关专家进行反复讨论,试图从历史的纵深中寻找到文化的基因,历史发展的密码;另一方面,暂时脱离文化的视野,他们也扎根到底层生活中去,在街坊邻里间寻找一脉相承的地域气质。


在嵩口镇,因为明末清初时期一个人的善举,使“义渡”的传统延续至今;在中哈边境线上,“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守边员日复一日地守护边境的安宁……“仁义”“忠永”的品格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成为习惯,《记住乡愁》将这些稀松平常的习惯进行历史回溯、还原,映照当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地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寻找一个个家族的生存密码,一座座村庄、古镇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王海涛说道。《记住乡愁》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融于一次行动、一句谚语之中,于细微处见真情、于平凡处见伟大。


“议论文”的散文化

在素有“吴根越角”之称的枫泾古镇,人们世代崇尚士族精神,《记住乡愁》以传统文化为线索,往历史的纵深向开掘,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不同时空寻找到三个故事,通过故事的演绎传递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美。古有唐朝“救世内相”陆贽拒绝受贿,刚正耿直以“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尽说为官做人的风骨气节;革命战争年代有陆龙飞被抓捕后仍反抗敌人的慷慨义行;而今的枫泾人,不仅有贤师顾世雄婉拒学生巨额资助,更有德医徐小云不收回扣、不开高价药的医者仁心。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延续先辈传统,俯仰天地,无愧于心,历经千年时光,跨吴越文化的枫泾人,承袭着这方水土所赋予的风骨与气节,坦荡自在地生活着。



王海涛认为,“《记住乡愁》的特点就是将历史文化的当代力量呈现出来”。从主题确定开始,这篇电视“议论文”就有了贯穿始终的论题,接下来的论证就需要举例和说理相结合,每一集都有着各自的求证逻辑,或由今溯古,或从古至今。“我们节目的逻辑依托于三种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记住乡愁》主编周密介绍道,这一系列纪录片通过古代、近代、现代三者的有机串联,实现传统文化的新表达。


在创作初衷上,主创团队希望把它打造成一部“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怀的作品”。历史如江河一般奔腾向前,民族特质虽也会有所衍变,但是优秀的民俗与道德传统却是恒久不变的,并会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最终表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面貌。《记住乡愁》要做的,就是记住这些珍贵的民族符号。



从调研、选题、拍摄到撰稿和后期视音频编辑,每一个环节都是团队合力的结果,团队自己研发了一套“大编辑部”的制作流程,实现了纪录片的风格化。虽出自不同分集导演之手,但每集节目的风格与品相一致,保证了系列大型纪录片整体的观感。在不断的“打碎与重建”过程中,团队成员日日夜夜反复研磨,于是就有了这部文化纪录片独特的质感。


从乡土来,往远方去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追踪中华文化的根源,乡土社会构筑的礼治秩序、道德格局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正如王海涛所说:“城市文明都是‘搬’过来的,而乡村的这些经验却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阴阳相生,“厚德载物为阴,自强不息为阳”,第一、二季,《记住乡愁》聚焦古村,所表达的多是忠孝、仁义和中庸之道这些传统文化中温和的一面。历史年轮滚滚向前,随着城镇的聚集、工商业的兴起,建章立制、遵约守契、义利有度、合作共赢的工商文明逐渐形成。第三、四季镜头转向古镇,重点挖掘传统文化中能够在当代有效传承、发展,能够充分融入当代人精神血液,为现代生活提供建设性精神营养的文化要素。



“我们每一个故事,无论是讲历史的故事,还是说现在的故事,都能映照当下一些事情的风貌和精神。”《记住乡愁》的独特性在于借古喻今、古为今用。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沿着中国从乡村到城市的发展脉络,表现家、乡、国三者一脉相承、一体相通。


除了内容表达上沿着历史脉络演进之外,节目在呈现形式上也做了几番创新。从第二季开始,逐步跳脱传统纪录片的表达方式,尝试采用更故事化的手法;第三季加入出镜记者,为节目内容添加更多主观性表达和感性认识,拉进了观众和古村、古镇的距离。


据创作团队介绍,接下来,《记住乡愁》将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核,将“乡愁”的外延继续扩展,述说关于家国天下、家国情怀的中国城市文化,通过更深一步的情感开掘叙述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故事,以及老街上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别样“乡愁”。


作者:汪雅青 王海婷

编辑:樊东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