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第十六期 |《荀子》:极具综合性的儒家学说
书香暨南 悦享人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战国后期,各家学派的发展已日显融合之势,《荀子》便是在这七雄争霸的最后时代应运而生。《荀子》的思想闪耀着“思辨”的光芒。《荀子》其书以性伪之分、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天人之分、虚壹而静、兵以壹民附民为本、制名以指实等说最为著名。其中,人性论是荀子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其思想体系中最富有性格的部分。
本期的经典悦读,且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部极具综合性的儒家学说——《荀子》吧~
《荀子》初印象 · 推荐阅读
书 名:《荀子》
著 者: 廖名春 解读
出版信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解读人:廖名春。1956年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所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古籍整理、先秦学术思想史等。
《荀子》内容:《荀子》32篇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荀子亲手所著;二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三是荀子所整理、纂集的一些资料,其中也插入了弟子之作。这里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是研究荀子思想和学说的主要依据,第三类则只是间接材料。
划重点 · 关于《荀子》二三事
1.《荀子》成书时间段:《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世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荀子的姓氏、名字,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史记》称其姓氏为“荀”;《荀子》本书和《战国策》《韩非子》《韩诗外传》《新序》《说苑》《汉书》以及刘向《叙录》等都作“孙”。 荀子的名字,古今也有异说。荀子名况,最早见于刘向《叙录》,并且已为世所公认。《史记》只称“荀卿”。对“卿”字的理解,世有二说。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是“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今人则一般认为“卿”为荀子之字。
3.《荀子》不是孤立的典籍,每一个篇章也不是独立的存在。《荀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同时期的诸多经典著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思想或互为印证、或相互碰撞、或相互交融,折射的是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光。
4.属于荀子亲手所著有:《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仕》《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解蔽》《正名》《性恶》《君子》《成相》《赋》等。尽管其中不免有错简等问题存在,但都是荀子围绕一个论题而撰写的论作,都真实地反映了荀子的思想。
5.《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荀子》节选《荀子》中较为重要的篇章17篇,均保留原文。原文采用的底本是现在最为通用的《荀子》版本。虽然此书定位于普及性读物,但没有采用通篇白话翻译的形式。只有原文才能真正呈现《荀子》语言的艺术,提高读者的阅读审美能力,拉近当代读者与古代典籍的距离。
微光 ·《荀子》经典语句精粹
驷马仰秣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荀子·劝学》
杨朱泣岐
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 哀哭之。
——《荀子·王霸》
一倡三叹
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荀子·礼论》
于呼哀哉
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荀子·乐论》
延伸链接 · 《荀子》:思想倾向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下面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一)从《性恶》篇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这一思想主要反映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所说的“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因此,荀子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常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即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二)从《天论》篇看荀子的天人论
荀子的“天人论”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我们仅举《天论》中一例加以说明。《天论》篇开头写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对《荀子》研究学术史的梳理,能够让读者看到历经千年的经典著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地位和现实意义。经典并不是一时一地成为经典,而是历经千年考验,在今时今日依旧闪耀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经典由历史的千锤百炼锻造而成。
(内容摘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百度百科)
制天命而用之
暨大图书馆微信服务号
书香暨南 悦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