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第十七期 |《楚辞》:富含楚地特色的诗歌总集
书香暨南 悦享人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期的经典悦读,且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部富含楚地特色的诗歌总集——《楚辞》吧~
《楚辞》初印象 · 推荐阅读
书 名:《楚辞》
著 者:赵逵夫 解读
出版信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解读人:赵逵夫。1942年生。西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学术领域: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诗赋研究,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化研究等。
《楚辞》内容:《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划重点 · 关于《楚辞》二三事
微光 ·《楚辞》经典语句精粹
乐不可言
魂兮归徕!乐不可言只。
——《楚辞·大招》
春兰秋菊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楚辞·九歌·礼魂》
颠倒黑白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楚辞·九章·怀沙》
短兵相接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楚辞·九歌·国殇》
延伸链接 ·《楚辞》:思想倾向
《楚辞》民本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屈原楚辞作品的字里行间,这些所谓体现着民本思想的字句并没有一致的表达方式, “民生”“民德”“民心”等词语不计其数地穿插在行文之中,但这些词语并非等同于我们今天的“民本”含义。通过对屈原楚辞作品里民本思想字句的阐释与考察,我们发现民本思想并不一定取决于纯粹“民”字眼的支撑,民本思想更多地体现在对“民”的认识上。大体来说,《楚辞》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举贤授能、施行德政、关注民生三个方面:
1. 举贤授能,认识“民”的作用。“举贤授能”四字,出自《离骚》“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一句。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离骚》中,屈原使用了许多典故来说明任用下层贤明的事例。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他接连列举了三位圣君任用下层贤士的故事。傅说是个罪犯,吕望是名屠夫,宁戚是个商贩,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民”,然而在这三位圣君看来,只要他们有治国的才能,就可以得到提拔和重用。文中屈原极为推崇和服膺“三王”之政,他认为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只有效法先王之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楚国才能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2. 施行德政,重视“民”的地位。施行德政,是屈原民本思想的体现,也是楚辞民本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实际上源自于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潮,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已经极为兴盛并趋向成熟,诸子的著作中对此多有论述,屈原在其作品中也对这种民本思想进行了阐释。例如《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唯馨。又曰:民不易物,唯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这段话与《楚辞》中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九歌·东君》篇中“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所表达的民本思想如出一辙,人们十分渴望和仰慕东君普施光热。正如百姓盼望楚王普施德政,泽被万民,又如,此篇中“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以举长矢射天狼,来暗示楚王应如东君有明德、抗暴秦、诛贪佞、安抚百姓,其中虽然掺杂着一些神权观念,但是也很明显地包含了一种“德政”思想和对“民”的地位的重视。
3. 关注民生,关心“民”的疾苦。民本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以“民”为国家富强,社稷发展之根本。因此不论是仁义的君主、贤明的大臣,还是为民着想的德政,最终都要落实到普通民众的身上。屈原在他的诗句中明确地表达了这一观点,这也是楚辞中民本思想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明。屈原深刻认识到芸芸众生中最苦难的还是劳动大众,尤其在他遭到两次疏远流放期间,更是亲眼目睹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妻离子散、转死沟壑的悲惨境况,故而对下层民众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哀伤。
从楚辞中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底层百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君王只有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只有做到亲民、爱民,才能做到存君兴国,永垂大业。屈原之所以被称为“人民的诗人”,是因为他的身上具有一种为民而生,为民请命,为民而死的文化精神。纵观屈原的作品其主题始终是围绕着“人民”而展开的。
(内容摘自 韩红宇《论<楚辞>的民本思想及其时代特征》、百度百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公众号)
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暨大图书馆微信服务号
书香暨南 悦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