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她笔下的叶嘉莹,王安忆,林怀民等.......

渡十娘all 渡十娘 2020-11-13

你做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字|王渝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王渝,笔名夏云,台湾旅美诗人,作家,编辑。1975-1989年担任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副刊主编。多年来曾为香港“三联书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诗选、微型小说以及留学生小说选集。1991-2011年担任《今天》编辑工作。2009-2016年为香港《大公报》撰写专栏《纽约抒怀》。著有《碰上的缘分》《古希腊神话英雄传》等小说,散文,翻译作品。



诗人王渝



遥想叶老师 

叶老师是叶嘉莹老师。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一本去年的《印刻》杂志,封面是叶老师,有她的专辑。读了后兴犹未足,回到家便上网先看为她做的访问,还有她讲解诗词的录像。

 

九十多岁的叶老师依然光彩照人,言说敏慧,随口背出诗句。讲诗词时她依旧保持高中教我们国文时爱跑野马的习惯。讲某一位诗人的作品,她会引用许多其他诗人作品来比较说明。

 

她教我们国文跑野马之外,时时会讲些有趣的故事。所以上国文课我总是全神贯注,唯恐有所漏失。有次她讲对联讲到水部失火,烧毁了部分房舍,后来就让一位姓金的尚书来主持修建事务。有人为此写出上联“水部火攻金尚书大兴土木”,征求下联。实在不好对。上联里包括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啊。直到有天那里工作的中书官跟人发生口角,这位中书官说不准官话有很重的乡音。于是有人叫道有了下联,那是“南腔北调中书官甚么东西”。

 

她兴趣广,电影爱看,现代文学也喜欢,还为周梦蝶的诗集《还魂草》写序。她说因为教书人家说她爱为人师,其实她更爱为人学生。她在国外就曾去听过西方文学理论的课。

 

最过瘾的是,我在网上找到叶老师讲《小词中的儒家思想》,一共有七讲。听叶老师,看叶老师,想叶老师。她真是老得太漂亮。(2016年9月)  

 

漫話洪君植

很早就注意到他,颇具喜感,特别当他着意表达甚么时,越说越急,圆圆的脸鼓了起来,像一个要脱线飞走的气球。有次朗诵诗,主持人严力临时邀请他读一首自己的诗,他读了,跟他平时说话一样急促。严力直叫他慢一点。我没听清楚他的朗诵,倒是听到一片不绝的笑声。 

 

开始和他逐渐熟起来,是在诗友的欢聚中。他韩文地道,喜欢翻译诗友们的作品,而且负责在韩国的诗刊发表。他和国内某些诗刊也有联系,常为它们推荐这里的诗作。他很关注海外现代诗的发展,他收集八十年代发行的《一行》诗刊,准备选取部分重新刊载,并体现出时间推迻中的发展。他赞赏西海岸陈铭华主编的《新大陆》诗刊,要我邀请陈铭华一起筹办一份海外诗集,把唐德刚他们《白马社》时期的诗歌都包括进来。 

 

我和洪君植谈论诗总是快乐,从他那里我接触到了许多国内新一代诗人的作品。诗以外呢?有些交往还不容易理得清。那天我们一伙诗友聚餐完,他拉了我走说:“我们喝咖啡去。”当时我正渴望一杯咖啡,喜滋滋地跟着他走。他边走边说:“我喜欢老太太。”我很想踢他一脚。他接着说:“跟老太太聊天非常有意思。”我想踢他五脚了。进了咖啡馆我存心挑一份最贵的甜点。挑是挑了,心里直恨法拉盛的甜点太便宜。(2016年9月)


王安忆热 

夏天伊始纽约兴起一股王安忆热。华裔文学爱好者人人争说王安忆。其实,王安忆和她的夫君已来到这里几个月了。她是应纽约大学邀请前来住纽约市半年,教学、交流。除了学术界大家并不知道他们的讯息,一直到《侨报》为王安忆主办座谈,以《故事与题材》诠释她的创作经验。

 

那天侨报大厅出现少有的盛况,二百多听众济济一堂。有人预先送来花篮,有人当场献上一束。王安忆清晰细致地谈她文学的成长,用她力作《长恨歌》中女主人翁王琦瑶为例,说明如何获得灵感,从中发展想象,构思塑造,这个过程中处处要照顾到原来的真实形象,要与之相契合。

 

王安忆演讲,与听众亲和,讲完反应热烈。听众和主持人都要求资深作家王鼎钧先生率先发言。王先生说他是小说的粉丝,当然是王安忆的粉丝。他一直羡慕小说家。他自谦地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失败,像是在马戏团表演高空飞人,失足跌下。好在被安全网网住了。这个安全网是散文。他祝愿王安忆回到上海“天天天蓝”,“但愿人长久,万里共文学”。

 

王安忆起身,一脸感动。后来我问她的感觉,她说感动得不得了,不知说什么。她一向低调。她夫君李章,曾是音乐杂志《音乐爱好者》的主编,也是杰出的音乐书籍编者和作者,而为人也一样低调。(2016年7月)


与王安忆,2016,纽约


相逢在云门  

十一月十日那天林怀民安排我们,先由他的助理带领参观云门剧场。剧场坐落在一片绿荫之中,弧形的建筑造型似乎即将起舞。朱铭是怀民的好朋友,这里正适合他“人间系列”雕塑的展示。推着幼儿车的夫妇,围坐歇息的人,都让人感到温馨。

 

我们走到大榕树书屋时,怀民赶来了。他刚刚结束一场交谈,这大约是他演出前的例行公事吧。他最喜欢在书屋顶上的大榕树下喝杯茶,看看书。他边跟我们讲边领了我们往上走。才步入书屋,我就发现形势不好。不,应该说太好。里面挤满了人,看到怀民都举起相机,还有要求合照。好在这群粉丝都彬彬有礼,热情,却不强求。

 

吃过晚饭,我们坐在怀民的办公室喝茶。我们围坐的小圆桌原来是小食摊子的饭桌。我想起外面朱铭雕塑的那几个围坐之人。我又想起许多年前在芝加哥,我们这样坐在一起,或是忙《儿童月刊》的编务,或是校对柏杨冤狱的文章。关于柏杨的那些文章,读得怀民和我流泪不止,干脆把整盒纸巾拿到面前。

 

该是看《水月》了,怀民替我们安排了很好的座位。舞蹈美丽极了,特别是当舞台泛起簌簌流水,水天相映,舞者和水中的倒影铺展成一幅绵延旖旎的画卷。非常现代,非常我们自己。诚如蒋勋所言,水月是一种大自在的现象。(2016年11月)

  

可爱的丁妈妈 

大家称呼她丁妈妈,亲切又尊敬。她是此地颇有名气的工笔画家丁纪凤。今年六月,她和她先生,著名的书法家丁兆麟合办了一次展览。媒体报导称之为“双百岁书画联展”。她一百岁,她先生一百零四岁。

 

丁妈妈兴趣广,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前几年,我在文荟教室讲极短篇,她来听课,后来还交给我一篇创作。那年秋天举办郊游观赏枫叶,她也同行。最近两年都没见到她了,听说身体不太好。没想到今天她由媳妇陪同来到我们的古典诗词班。授课的宣树铮向她鞠躬表示欢迎,全体报以掌声。

 

下课后,我们汇合来接她的小儿子一起去吃午饭。她走路不拿拐杖不用人扶。边吃边聊天,我问起她上大学的事。她的小儿子说,她一生好学,可是在台湾一直为养育儿女主持家务忙个没完没了。到了这里,安定下来,上过中学的她立即申请大学,进了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艺术系。读了十年,终于在八十多岁得到了学位。小儿子称赞她了不起,笑说:“我也是约克学院毕业的。妈妈和我是同学。不过我毕业早,是她的学长噢。”我们听得笑起来,她也点头微笑。

 

临分手的时候,她突然问起我的五姨巫宁慧。我不敢实话实说,五姨几个月前去世了,只谎言称好。她和五姨交好,五姨客厅里一直挂了一幅她的画作。(2016年11月)


 

恰同学少年,王渝与哥們,台湾,N年前


王渝其他作品:

那天去看杨牧

我梦见(外一首)

黄昏七点(外一首)

终于夏天了(外一首)




锁定渡十娘,回复“花木兰”获得最新高清电影





不要错过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


昨日更新:


客厅热文:

热门文章:

十娘专栏: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王渝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