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坐拥书城抗疫情

渡十娘 2022-06-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外文轩 Author 一弘女士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陈汉平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陈汉平,电脑博士&作家。新竹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 UCLA 电脑博士,曾经主持美国星战计划第五代电脑设计工程,创立IC公司Active Design为上市公司高价并购。现经营IC公司,为阿波罗科技公司总经理。


著有《在矽谷喝 Java 咖啡》、《超越达文西密码》、《生活方程式》、《爱与幽默》、《谁怕电脑》等书 。陈博士热心公益,为海外侨学界活动出钱出力,曾获中国工程师学会科技人文奖、海外杰出青年奖、拿破仑杰出成就奖等殊荣;并曾任美西华人学会会长、电脑学会会长、交通大学校友会会长及北加州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生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人」这个名词不知是谁创造出来的,和古代的「文人」不尽相同。顾名思义,读书人就需要读书,并且不能不读书,否则就辜负了这个名号。除了常读书,还要懂得读书的诀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体会到书中的深意。当然,也不能只知道读书,还应该顾及生活品味、人际关系、民生疾苦等。

真正的读书人心中应怀有崇高理想。北宋理学家张载为「读书人」下了高标准定义:为学的目的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单就「为往圣继绝学」而言,就不容易做到,因为有许多珍贵的好书,由于读的人太少,最后,「绝学」几乎面临「绝版」的命运。


张潮《幽梦影》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但是藏书总比不藏好。我从小养成藏书的习惯,现在虽不读,至少将来可以读。一直未读,至少需要时可以查。从来未查,至少放在书架上作装饰,看着过瘾。

这次疫情来袭,人们在家中「高筑墙、广积粮」,坚壁清野,严阵以待。这时,有一种墙也能发挥防疫功能,那就是「书墙」。因为居家避疫时,百无聊赖,与其「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还不如检阅藏书,可以修心养性、附庸风雅、增加乐趣。心情常保愉悦,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且可提升免疫力。因此,疫情期间与其「枯坐愁城」,还不如「坐拥书城」。

我家除了有整面书墙,为了配合门窗和家具的位置形状,也有一些片面书墙。基于男女有别,我家不仅浴室有「他与她」(His & Hers)之分,书房也有「他与她」之分,对浩瀚的书海,每人各有不同喜好兴趣。我关心的是宇宙起源、人类历史、未来前途;她关心的是女性意识、生活品味、幽默乐趣。

我从童年开始就下决心要熟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从中截取安身立命的养分。并且立刻发现:不仅大人有大人的经典,小孩也有小孩的经典。小孩的经典包括《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如今,为了服务下一代,我在「家庭房」一边,用六个书架隔出一个「儿童角落」(Kid’s Corner),将玩具集中在里面,书架上摆放中英文儿童图书。我自己也可以不时体验一下「重温童年」的乐趣。

疫情中,旅游行程泡汤,美食愿景缩水,读书却可视为心灵旅游、心灵美食。曾经有一本书,认为人的心灵如果生病了,那就要喝「心灵鸡汤」。好书如同疫苗,多看几遍,完全接种之后,就不怕生活中各种疑难杂症。与人接触,也不怕遭社群感染。
一本好书,如一朵花、一道美馔、一位梦中情人,读它千遍也不会厌倦。道家修炼成仙时说:「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爱书人读书时也会进入一种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穿越时空、贯通古今的「元宇宙」境界。


我最爱的经典类别是「人类历史」。最爱史书是司马迁《史记》。就读建国中学时,我经常一面听西洋歌曲,一面阅读《史记》,一面思索宇宙的奥秘。

《史记》里有吴越春秋、刺客列传、楚汉之争,其中英雄美人、豪迈艳丽、感动人心,全场好戏连连,令人叫绝。取材于《史记》的章回小说《东周列国志》,也是我喜爱的经典之一。

而我最爱的章回小说是《三国演义》,其次是《水浒传》,都已看过二十几遍,每一遍都有新观点、新发现。

阅读《三国》,就像进入一场虚实莫辨的「元宇宙」游戏世界,其中角色都栩栩如生,有血有泪、可歌可泣,像多年的朋友。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三国时代,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呢?关公、张飞、赵云、周瑜还是吕布?青少年时代,我最想扮演的是诸葛亮,进入工商界后,觉得做诸葛亮太辛苦了,还不如做刘备或孙权。

每次重读《三国》都会发现一种新角度。从爱情角度去看,会看到《三国》中浪漫多情的一面。从文艺角度去看,会看到《三国》中多才多艺的一面。从企业角度去看,才知战争不只看武力强弱、谁较有理,还需要资金、粮草、交通工具。这场仗除了考虑「该不该打」,还要考虑「能不能打」。

这些历史小说经典都在我家书墙上。书架上还有美国史、欧洲史、日本史、世界史等相关经典,也都是我经常重读的书。疫情期间阅读它们,使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另一个我最爱的经典类别是「宇宙奥秘」。对于宇宙起源,科学界有一种「大爆炸理论」(Big Bang Theory)。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就是以此为出发点。

我从小接受的传统文化,采信《易经》说法,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在座标上,从原点开始,产生X轴第一度空间。「两仪生四象」,产生Y轴第二度空间。「四象生八卦」,产生Z轴第三度空间。「八八六十四卦」,时空交互,变化无穷。

西方人则根据《圣经》,相信上帝创造了宇宙。出国之后,为了入境问俗,我也对《圣经》发生兴趣,它是西方的经典,几乎人手一册。如果去参加益智游戏比赛,也会有《圣经》谜题,例如:「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人?」答案是:玛土撒拉——挪亚的祖父。

疫情期间,《圣经》更不可不读,并且要虔诚祷告,祈求神爱世人,怜悯保守世人的健康平安。

西方的文学、音乐、美术,和圣经故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多部伟大文学名著,皆以此为题材。

米尔顿的《失乐园》描写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食了禁果,被逐出了伊甸乐园,而流浪天涯,受尽苦难。班扬的《天路历程》,主角千里迢迢,经历诱惑、欺骗、磨练,也幸遇友谊、快乐、希望,终于跨越浮华世界,抵达永生天国。歌德的《浮士德》,是位出卖灵魂给魔鬼的老学者,享受到青春、情欲、富贵,最后一切成空,乃幡然悔悟,回归天道。但丁《神曲》里,在天使引导下,游历了九层地狱、七层炼狱、九层天堂,窥见到三位一体的宇宙奥秘。


我最爱的另一经典类别是「诗词歌赋」。居家避疫期间,常读唐诗宋词,加上现代诗,能使生活多彩多姿、趣味盎然。

古代诗词歌赋,节奏抑扬顿挫,字句千娇百媚、感人肺腑。有的气势磅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的豁达豪放,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的苍茫孤寂,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疫情期间的此时此刻,我最喜爱的是田园诗。如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唐代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家除了避疫,也能避世,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如同「避秦时乱」而藏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在魏晋之际,曾有疫情来袭,曹丕〈与吴质书〉中说:「亲故多离其灾」。躲进桃花源,就像住进防疫旅馆。

西方的诗篇始于荷马史诗《伊利亚德》与《奥德赛》,叙述特洛伊战争及战后的景况。希腊罗马时代,有吟游诗人带着乐器云游四方,沿途卖艺。他们启发出西方音乐和诗歌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也喜爱西方的田园诗。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曾有一群「炉边诗人」,包括了朗费罗、惠提尔、爱默生等人。他们并非在炉边作诗,而是他们的诗广受欢迎,经常被美国家庭在炉边朗诵。

我最欣赏的美国田园诗,是惠提尔描写在家中「居家避雪」的长诗《大雪封门:冬日之歌》(Snow-Bound: A Winter Idyl)。在诗中,他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个冬季,他正当少年,大雪封锁大地,无法出门,夜晚和家人围在壁炉边吟咏诗篇,清晨和兄弟们扫雪开路,他怀念起那些来访的亲友邻居,当年情景历历如绘,如今却已人事全非。

现在这场疫情,正像一场来自北极的大风雪,倏然从天而降,顷刻之间,封锁了大地。幸好在温馨的家中,还可以吟唱诗歌、阅读经典,探索人生哲理,追忆似水年华,感受到一种「风雨中的宁静」,也算是一种幸福。(寄自加州)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1,走好,不再见!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冬奥特辑:


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陈汉平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