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猜猜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儿科医生?

2017-06-06 刘昶荣 健康中国周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99fdyj2i&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现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儿科当住院医师的谢瑶说,她当医生这几年来,每次妈妈坐火车来北京看她,她都没时间去接站。谢瑶有一次出门诊,本来以为下了夜班上午11点左右就可以结束,没想到拖到了下午三四点,让早晨8点就已经到北京的妈妈在医院一直等到下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医师  谢瑶

按住院医师24小时值班制度来说,从第一天早晨7点半开始值班,到第二天早晨8点是规定的下班时间。但是第二天早晨8点左右,主治医生要查房,住院医师需要跟随进行病人病情的汇报和交流,同时还要执行主治医生的查房意见;如果病人病情加重,就会拖到下午甚至是晚上,而加班时间延长到下午或者晚上是一个常态


上取血课 所有学生的耳朵都是肿的

给病人取血进行血液检查,是医院里很常见的一项程序。但是这件本来很容易的事情,在儿科诊室里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北大医院儿科里的住院医师李丽华(化名)曾经给一位小患者取血,但是小朋友的胳膊胖乎乎的,说加大了取血难度,结果第一针取血失败。当时李丽华还在给小朋友道歉,话音未落,小孩的家长就从背后给了李丽华一巴掌,认为李丽华在“虐待”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我国目前多数儿科大夫所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孩子未成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让确诊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家长的不理性以及这些家长培养出来的“娇贵”孩子,让整个就诊过程难上加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学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齐建光

北大医院成立于1915年,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医院,医院诞生之初就开设了儿科。可以说,北大医院的儿科不论是医疗能力还是科研教学水平,在全国都处于前列,所以可以来该科室任职的医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佼佼者。北大医院的儿科主任姜玉武介绍说,他们当初学取血时,头天上完取血课,第二天再上课的时候,“所有学生的耳朵都是肿着的,我们都是互相扎练出来的。包括扎点滴也是,给自己扎好大一个包,很长时间才可以消退。”

为了对生命负责,医生在独立出诊之前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培训过程。而像北大医院这样全国顶尖的医院,往往需要重点高校的博士学历才可以进入,此外还要进行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但是这样前期长达十年的行业积累,却依然无法让家长信任,有的家长甚至会出无理取闹,出手伤人。

另外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儿科医生在所有医生中的收入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比如给患儿打点滴,除了正常扎针的护士外,还需要一个护士稳定住孩子,增加了人力成本;如果一次没有成功,就需要进行多次,增加了耗材成本。成本增多,但是患者交的费用却没有增加,医生的收入会降低。北大医院儿科教学副主任齐建光告诉记者。

姜玉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儿科医生都流失了,他们离开临床一线,去了医疗器械公司,就是因为儿科没有足够的行业吸引力

今年4月8日,北京市实施新的医改政策,要求对6岁以下的患儿增加30%的收费,但是这个增加的幅度是否能弥补在日常诊疗中儿科所增加的成本,还有待考量

当医生要打心眼里为病人好

在接受北京电视台《我要当医生》节目专访时,姜玉武回忆起自己二十多年的从医经历,其中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1992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的姜玉武来儿科工作以后,没想到儿科的工作会这么繁忙和琐碎。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回家或者和别人聚会时,大家觉得他选择儿科太没出息。当时姜玉武正要读博士,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换到其他科室。

那段时间,姜玉武一直在纠结这个事情。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正准备打车。忽然有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过来对他说:“姜叔叔好。”姜玉武已经忘了这个孩子是谁,后来经过这个孩子的描述,姜玉武想起来,这是他在之前抢救过的一个病人。当时这个小孩得了急性肾炎,同时又伴有心力衰竭,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孩子非常害怕。姜玉武作为他的主管医生,除了进行医疗抢救以外,其余时间都在鼓励他,给孩子做心理建设,直到孩子康复出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姜玉武 

看到一个濒临死亡的孩子,通过自己的抢救和悉心照料,现在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小伙子,他的生活又充满了无限可能,姜玉武忽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其实,孩子们的心地都特别单纯,只要是儿科医生们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也会特别爱这些叔叔阿姨们。姜玉武回忆说,他在当住院医师值夜班写病历时,周围会有一圈孩子围着他写作业,遇到不会的内容,还会过来问问姜玉武。

现在姜玉武身上已经自带了一股儿科医生的气场,别人说他现在给学生上课,也像哄小孩子一样,这是常年给小孩看病所形成的习惯,“医生急不得,他(病人)急医生也不能急,医生必须得放慢速度,然后调一个好心情,跟他(病人)笑,他(病人)才能配合你(医生),才能好好地做检查。”

姜玉武曾经带过一个全年级第一的学生,但是他并不鼓励这个学生去做医生,“因为他总是用科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适合搞科研。好的科学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医生。”现在姜玉武去医科院校进行科室介绍时,他并不欢迎那些因为儿科好就业(因为现在很多医院都缺儿科医生——记者注)而选择儿科的学生,因为姜玉武认为这些人干不好这个职业,也干不长久。

在姜玉武看来,医生是一定要有一些情怀的,要打心眼里为病人好,是真正想要治病救人。尤其是在压力大、薪水不是特别高的儿科,必须要有一颗质朴的仁爱之心,才可以在这个行业里找到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图片:《我要当医生》节目提供

编辑:唐璐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