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味儿:三茶五酒祭神,十一大碗祭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61yclk5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金寨县的大别山上。在我的家乡,年夜饭之前(不仅是除夕夜,还有农历廿四的小年夜),少不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祭祖。我问爷爷为什么要祭拜两遍呢,爷爷说,小年夜是要把祖先请回家,年夜饭嘛,就是要一家子人都在一起的。
祭祖食物的准备
今年从县城赶回山里老家,已是农历腊月廿九,虽说除夕吃的叫“年夜饭”,但其实我们老家也有一些人家是中午过年。我们家就是大年三十的中午过年,所以廿九吃完晚饭,妈妈就开始准备祭祖的食物。
糯米粉加水慢慢揉搓,直至面团成形,然后再分捏成一个个小团子,放进锅里油炸,不一会儿就会听到“噗”“噗”的声音——祭祖用的“芋头圆子”就做好了。晚上,妈妈在土灶上开始炖猪肉,第二天一早再拿出来做烧肉。
三茶五酒祭菩萨
在妈妈准备食物的时候,爷爷、爸爸和叔叔也没有闲着,一早起来先是煮浆糊,然后齐心协力贴春联。
在祭祖的第一环节,是祭拜菩萨。拜菩萨的时候,桌上的东西看似很简单:猪鼻子和猪尾巴摆在最后,接着三碗米饭、一块糍粑和一块豆腐,最后是“三茶五酒”,在最前面点上香和蜡烛。猪鼻子上还插着筷子,爷爷说这是因为传说最早我家祖先是从一个叫筷子县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摆“三茶五酒”,爷爷也表示不知道,只是从小就跟着长辈这样学着做了。
十一大碗祭祖先
祭祖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叫“供老头”,祭祖的第二个环节就是祭拜祖先。八双碗筷加上八个小酒杯摆在桌子两边,中间摆上十一碗菜(据说也有“八大碗”或“十大碗”),有芋头丸子、炸鱼、羊肉、鸡肉、鸡蛋、猪肉、豆腐等……都是炖煮的做法。上菜的时候还要注意从两边走时不能碰到椅子,不然“会撞到祖先”,很不礼貌。
农村里过年其实没有什么很特别出奇的菜品,都是一些农家气息的菜,多种禽畜肉类都是自家养的,最新鲜也最有老家的味道。
上完菜,爷爷开始烧纸钱。当门外的纸钱烧得差不多的时候,爷爷喊我和弟弟们去给祖先磕头。老人习惯在小孩子磕头的时候站在一旁念着:“这是我们家的小孙子,希望祖宗们保佑他平平安安,将来考个好学校”之类的话。我从小就对这个很感兴趣,心里一直存着一种敬畏,认为自己用心给祖先磕头,是对祖先们的尊重,也会得到祖先们的庇佑。
祭祖,让我想到了《寻梦环游记》的导演说过:我们想要探讨,家族纽带如何把我们和祖辈、亲人联系在一起。我觉得祭祖正是这样一个不朽的、充满中国年味的传统习俗。“世界上真正拥有永恒生命力的节日一定是关于家庭和信仰的。”祭祖尽管要祭拜神仙,祭拜已故的祖先,但我认为,这与迷信或是神魔思想并无关系,这就是中国人信仰的体现之一,是一种传承的表现,也是中国人有人情味的一面——“对小孩子来说,能搞清楚‘家’的意义,以及逝去的亲人都到哪里去了;对大人来说,能搞清楚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观,以及怎样的爱”。
作者:田名君
视频:田名君
编辑:田名君
转发请扫描下方版权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商务合作:010 - 6409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