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撤掉北京画廊空间,佩斯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

保持理性观看的 在艺App 2021-09-26





首先交代下基本资料,佩斯撤掉北京空间指的是,撤掉原本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原有展厅,保留办公室及贵宾展厅的举措。官方解释:并非离开,只是停止了对外开放的展厅业务。


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佩斯撤掉北京画廊空间,对于当下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生态,绝对是个信号,但却不是简单的某个信号。客观理性看待,这里的信息很丰富。

 


佩斯北京位于798艺术区的空间



佩斯的经营,没有问题吗?


为什么一家中国本土画廊的关门或者撤离,会被看做经营不善,而一家国际画廊撤掉北京空间,则被更多“甩锅”给中国市场的问题。

 

在佩斯北京画廊空间撤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断有国际画廊进入上海,亚洲依然是全球艺术品市场最关注的焦点。而在佩斯关闭北京画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佩斯是在香港拥有2处空间的画廊。但即便如此,或许是因为太被国内熟知而有些忽视,或许是因为在香港和北京更多展出的依然是国内艺术家作品的原因,佩斯画廊的风头,在近两年的国际大画廊进驻中国的大潮中,被淹没了。


佩斯经营的艺术家,也并没有在这股大浪冲击之下胜出。佩斯画廊代理了全球非常多的重要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亚历克斯·卡茨、查克·克洛斯、大卫·霍克尼、辛迪·舍曼、乔治·巴泽利茨、乔治·康多、吉恩·米切尔·巴斯奎特、杰夫·孔斯、马林·杜马、理查德·普林斯、蒂姆·艾特尔,虽然这些艺术家在2008年空间甫一开幕就亮相过,但这些艺术家被国内市场和藏家熟知却是因为近两年博览会和拍卖市场的推动,跟佩斯的关系稍微有点远。


在中国市场对国际艺术家还没有认知的时候,佩斯向国内推荐了一大批国际艺术家,而在国内市场向国际艺术家倾斜的时候,佩斯却在努力做中国艺术家的展览。这似乎也印证了那句中国老话,“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佩斯香港H’Queen空间2019年3月份展出的玛丽·阔思个展现场



以2019年香港巴塞尔期间的策略来看,同在H’Queen大楼的另外几家国际画廊展出路易斯·布尔乔亚和尼奥·劳赫的同时,佩斯展出的是对亚洲市场来说认知度没有那么高的美国极简时期女性艺术家玛丽·阔思(mary corse)。没有比较高下的意思,只是大家对市场的判断不同,但就从其他画廊在预售期间就已经销售一空来看,佩斯在此阶段并没有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只能说艺术市场在这些年的变化太快,而佩斯的亚洲市场布局,并没有很及时的跟上时局。而“自由度”更低的北京空间,则有着更多的原因阻碍改变的步伐。

 


798艺术区



佩斯北京空间撤离,谁最该sad?


佩斯关闭北京空间的消息,我在朋友圈里被迫刷了一天,看到了各种“sad”的表情言语,了解到了更多人和佩斯之间的连接,但我依然认为最应该sad的还是798艺术区。

 

2008年进入798艺术区的佩斯北京,几乎是这个艺术区发展的见证者。画廊来,画廊走,佩斯北京依然还在这里,以国际大画廊的身份,让798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聚集地的招牌。它那个不是非常显眼的位置,是一种当代艺术认知度的检测,如果你能从主路走进来,并知道pace画廊,几乎就代表着你对当代艺术是有所了解的,而你如果还能找到它的同一老板所拥有的兄弟画廊,那几乎就表示,你是很核心的圈内人。(误打误撞进入的除外)

 

798艺术区近年的改变有目共睹,虽然充斥着大量的网红展。但创始人王彦伶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还是让798再次吸引了比如站台中国、星空间、新世纪艺术基金会等专业艺术机构的回归。无论如何,798艺术区依然是北京甚至全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区域。

 

而在艺术市场寒冬的当下,据我所知,798艺术区也在对画廊某种程度上“放宽条件”,并做出让步,相信佩斯北京空间的撤离,更多还是来自于画廊经营本身的需求。


在佩斯北京空间关闭之后,798艺术区的国际(外资)画廊剩下常青画廊和东京画廊,以及作为非盈利机构的林冠艺术基金会。似乎整个北京的当代艺术“国际化”气氛也再次消沉,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本土画廊同时也在国际化,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在曼谷、香港、北京多地开设有空间,博而励画廊则拥有纽约空间……新的力量也正在兴起。


 

佩斯关闭北京空间提示了哪些信息?


1,中美贸易战加码38%奢侈品税收,香港的地缘优势再凸显


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让其向来同大经济环境没有太多非常直接的关联,似乎无论怎样的政策变化,这些拥有超级财富的人总能找到方法应对。虽然国内艺术品进口关税,以及一直没有变化过的17%增值税,一直被市场诟病,但藏家依然可以选择将藏品保存在香港来应对。最多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的资金外流限制让在香港和国外购买艺术品变得不太顺畅,但画廊也总能找到解决方法。压垮佩斯,选择撤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美贸易战之后对艺术品收取的38%奢侈品税,大概多到了画廊已经不想再去为其做任何努力。


这一点也让香港这个零关税地区的地缘优势再次凸显。作为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离岸金融中心,香港是不对艺术品进口征收任何形式的税。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在香港经营艺术品只需缴纳所得税。未来可见,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香港将继续成长为亚洲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



2,香港和内地分水岭进一步扩大,国内需要形成自己的生态


税收的增加,以及去年以来,香港到内地入关审查变得更加严格,都让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的差别继续拉大。借助全球艺术市场对亚洲市场的关注,香港将进一步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而内地市场,或将借助自身市场巨大的潜在体量,形成特有的自我生态。


所以中美贸易战税收的加码,在某种程度上,不失为对内地艺术市场的是一种保护,或许正是留给内地画廊业难得的缓冲机会。毕竟国际艺术家在内地市场只是中的一部分,尽快的在国内形成有着较高共识度的市场生态是当务之急。而北京作为国内本土画廊业态最早成形的地区,势必也会在这波行情转变中,成为波动最大的区域。但如果能够形成更具本土特色的画廊业生态,也将会是从这里开始。比如从798艺术区开始出发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博而励画廊都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布局……新的力量正在兴起。



3,全球性博览会带来的便利,降低了跨区域开设空间的必要性


香港巴塞尔,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北京JINGART……这些网罗全球一线画廊参展的国际性博览会,一年至少4次机会提供给国际画廊到国内展出的机会。


同时网络的发达,让所有的销售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即便是博览会,有时候也不过是“验货”的最后一步,而实体空间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画廊的“宣传”窗口或者实力的象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进入上海的国际画廊大多也只是一个不大的空间,作为画廊“橱窗”,而更多的画廊有的只是当地的办公室或者某一个接洽人。做生意的方式很多,把空间或许已经成为某种“情怀”。


这些便利条件,都决定了正如佩斯北京画廊经理程雪在采访中说到的:“这么大的空间现在必要性已经没那么凸显了”。



4,国内大量美术馆空间的出现,让“做展览”变得很灵活


除了艺术交易途径的多元和便捷,国内美术馆空间在近几年的骤增,也为这些拥有着全球顶级艺术家资源的画廊提供了大量的展览机会。

 

过去几年,在大量的美术馆大展背后,我们都能看到顶级画廊的身影。比如昊美术馆刚刚开幕的丹尼尔·阿尔轩是贝浩登画廊的艺术家,在复兴艺术中心展出的乔瓦尼·欧祖拉是常青画廊的艺术家,2018年红砖美术馆的加藤泉展览的背后同样也是贝浩登画廊,去年上海艺术季期间包老那个美术馆的“韩国单色抽象”大展的背后,是韩国画廊KUKJU画廊的推动……

 

如果说过往画廊空间在国内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展示和推广艺术家的功能,现在则有了更多、更“好”的美术馆空间担任这个角色,并且对于画廊来说,将自己的国际一线艺术家带入国内美术馆展出,相较于在自己画廊空间展出更“有效”。


如此一来,画廊为何不从昂贵的房租压力下抽身而出,以更轻的体量,以幕后配合者的角色完成艺术家的宣传与推广。



5,艺术教育市场需求远大于艺术品市场需求


从另一方面来看,佩斯画廊决定关闭经营11年的北京空间,必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内艺术品市场在过去十多年的增长,并没有跑赢画廊自身成本的增长,而这几乎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瓶颈所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正在迎来展览需求高峰期,大众对艺术和展览有着大量需求,正是这些催生了大量的“网红展”,而较为乐观的看法是,网红展是走向严肃艺术展览的入手。尤伦斯艺术中心的毕加索大展的人流量似乎也代表着这样的趋势。


国内艺术市场目前的状况可以概括为“艺术教育市场需求远大于艺术交易市场需求”,画廊在此市场环境下,更多将转化成展览内容提供商,兼具教育功能,也未不可行。


 

以上皆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



文/ 刘霞

图片来源/ 网络





点击下方小程序图片

观看更多热展资讯

收获更多精彩展讯

收看艺术圈内独家直播

点击下载在艺App

添加在艺看展助手-小艺微信

回复“城市名称”加入在艺同城看展群

福利多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