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对话丨@乔志兵:艺术收藏的第一步是触发“美感”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ZAIART  X  QIAOZHIBING

收藏序曲 ·第一章《美感》

  

“乔志兵收藏展|美感“,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如果不希望有一天,
一整代人都是机器人,
那就应该资助艺术!
——凯斯·克罗利(Cath Crowley)

这句话,并不是乔志兵收藏艺术的初衷,或者说,他认为收藏这个事情就是个极其个人的兴趣,不必要将立意树得那般崇高,或也是因为如此,当你跟他谈经营策略、收藏蓝图等问题时,他明显的兴趣寥寥,惜字如金!可当你与他谈艺术家、收藏的作品和他亲力亲为的每一个展览,他可以如数家珍,眼睛里还闪着点点光亮。我说他前后是两个人,他说:“我们收藏艺术、接触艺术,其实还是希望获得一种相对安心的状态,所以不如从切入点就简单一点,不要动不动把事情想那么复杂”。

2021年3月19日,“乔志兵收藏展|美感”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油罐)正式开幕。展览以乔志兵个人收藏经验为切入点展出了其私人收藏的其中十二位国内外艺术家早期或近期的创作。而展览主题“美感”,乔志兵解释说是取自于自己收藏经历中最初的一个阶段,也是在他的收藏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理念,是一个初始的相当本能的标准,但不是唯一。


@乔志兵
不着急,随意一点


收藏家、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 乔志兵



采访乔志兵的那天,并没有约准确的时间点,因为他说:“你下午来就好,什么时间都行,我也不确定什么时间是空的,但肯定在布展,你来我都是在的”。

晃晃悠悠看过展览后,在上去油罐艺术中心办公室的电梯门口,我遇到了坐在轮椅上的乔志兵——白色的宽麻外套,无框的浅褐色眼镜,显得他整个人很柔和。他见到我,控制着轮椅往后退开两步,说展厅里有个位置的打光他得再下去看看,让我在办公室里等他一下。


左:刘建华《白纸》2008-2019 瓷 249 x135x0.8cmx2,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右:刘建华《骨头》2008-2009 瓷 182x12x10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我就此又多了一点闲空的时间,可以参观他临江的办公室。偌大的空间里,装潢极简又颇富细节,不像办公场所,倒像个创意空间,不仅有厨房、吧台、餐桌(大约开会时就是最方便的会议桌)、开放式的客厅和阅读区(或也是办公区),墙上挂着他收藏的艺术品,空间的最右侧还有两只嵌进墙体里的摆满了葡萄酒的恒温酒柜。是谁说过:环境见人。

另一边是整墙连贯的落地玻璃门,将阳台与办公区隔离,拉开门出去直接望见的就是在侧的黄浦江。乔志兵的助理过来递给我一瓶水说:“天气很好的时候,我们常会在阳台上开会,乔先生喜欢办公环境轻松一些,认为这样更有利于产生好的创意,你看到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桌,哪都可以办公,比较随意”。

正聊着,乔志兵进来了,把轮椅停在办公室门外,拖着那只还没有痊愈的脚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我跟前声音很轻地道:“谢谢你关注到油罐的展览。要喝咖啡吗,来一杯吧?”,便是在这样的气氛里,我们开始了关于这次收藏展的对话。



“美感”≈ 直觉+视觉

Q:2015年,你也曾做过一个收藏展“此时此地”,那个展览与这次展览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吗?


A:可能也就参展艺术家上有些重叠,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此时此地“是一次非常临时的展览,当时觉得想做个展览,又刚好有个私人的展示空间,于是就做了一个非对公众开放的展览,不管是初衷或者是选择的艺术家,其实都比较感性。


“美感”则是一个从头开始梳理的,更侧重于线索性的收藏展。整个展览从构建到挑选艺术家,我始终都在“回到原点”,从这个切入点来着眼挑选艺术家/作品,还有构建整个展览场域的气氛和作品与作品的关系。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作品第1701号》2013  数码影像  4分15秒,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为什么叫“美感”,因为这是你做收藏最初的关注点吗?

 

A:因为这个展览带有非常明显的梳理性质,所以我也在思考,收藏的最初,我首先关注的是什么?最初开始介入收藏这个领域,对许多的艺术家、艺术流派等等都还不太了解的时候,艺术作品很直观的一个触发点,肯定就是视觉上的“美感”,当然“美感”在其后也引申出了许多含义和内容,但它是个初始的动因。


然而,所谓的“美感”,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就像这次挑选的这12位艺术家,一半是来自西方,一半是成长于中国,都是自我刚介入收藏时就开始接触的艺术家,并且到现在都还非常喜欢并持续在收藏的艺术家,但你说他们的作品全都是广泛意义上具有“美感”的作品吗?别说观众了,有些艺术家自己都排斥,认为自己的创作并不具备通俗意义上的“美感”,所以这个“美感”,是从我个人出发的,它带着我个人对于“美”的理解,也是我在这个展览中对于“美”的阐述。


例如展览的一层,你刚刚看过,肯定知道其中有非常明显的对话关系,而我认为的美感,其实也是一种交流产生的对话和碰撞关系。当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就是极具“美感”的——托马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的雕塑,通过用石膏、瓷和火烧所呈现的那种力量和野性的美;刘建华的雕塑则是极尽东方的,非常纯净的美;小刘韡的抽象绘画,视觉呈现得规整又极致……所以“美感”是个收藏的动因,同时亦是一种关于收藏的理解。


  

托⻢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跳蚤幽灵(一)-局部》2011  石膏,麻纤维,钢筋   266.7×226.1×81.3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刘建华《骨头》2008-2009 瓷 182x12x10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既然“美感”是最初开始收藏的动因,那么随着收藏经验的丰富,动因肯定也会随之改变。那么“美感”之后的动因是什么呢?既然是从头梳理收藏线索,这个展览是你收藏系列展的“第一部曲”吗?

 

A: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展览会成系列地持续地做,并且会整理出书,但因为我的梳理也在持续地进行中,所以目前并没有想太远,三部曲、五部曲或者十部曲,等做完了就知道。目前能想到的,“美感”之后,是“情感”,然后是“灵感”。这几个关键词,是我个人在做收藏判断时比较真实的几个要点,有些作品可能首先是视觉吸引了我,然后才发现其背后有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种族的等等的指向,于是会更进一步打动我。而有些作品,可能视觉并不具备“美感”,但它对我造成了启发,我就会收藏。


Q:“美感”、“情感”、“灵感”,这三个“关键词”是可以对应三个明显的收藏阶段吗,还是说其实是交织进行的?


A:必须肯定,最初当然是视觉先行的,尤其在我刚开始进行收藏,还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和研究,积累的不够的时候,视觉感受是个比较本能的作用力。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也逐渐有了更宏观和系统的评判标准之后,这三个标准其实是交织或者说并置的,尤其到现在,几乎是同步的。


  

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人力资源》&课桌项目,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你在收藏的时候,有想过要怎么给作品做展览吗?

 

A: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现在慢慢形成这种想法了,每次收藏都会想,这一件要怎么做展览呢等等。


Q:有认真考虑为作品做展览、成系列地梳理收藏经验和作品体系,并且考虑出书,想问你是否在考虑通过自己的收藏经验去告诉或者启发更多的人,收藏可以是这样开始的?

 

A: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所有的考虑和工作,都只在于分享,我们不做所谓的“教育”。感受艺术,其实讲究的是“志同道合”,喜欢就可以了,不喜欢,你说再多也没有用。至于说“启发”,跟喜欢是一个道理的,有感觉就会被启发,没有感觉那便没有感觉,不一定非得要总结一个多么宏大的观点或者道理。艺术是个非常个人非常自由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逻辑。


比如有人很喜欢蓝色,就全都收藏蓝色系的作品,我觉得也挺好;有人喜欢抽象,于是只收藏抽象,那又有什么问题呢?不一定非得要通过收藏构筑一段历史才是收藏,如此个人的兴趣,我觉得好就够了。就像这个展览,“美感”是我理解的美感,然后从我的角度出发,只有我最了解我自己的收藏;这些艺术家是我最了解的艺术家;而这个空间,历经两年,我也足够地了解它,所以“美感“,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私人”的展览。


  

左:刘韡《丛林 No. 13》2012 帆布,木头 306x188x18cm

中:刘韡《受难 No. 9》2015 钢,铁  167.5×170×15cm

右:刘韡《颜色 No. 10》2012 布面油画 220×180cm




相信好的艺术家


Q:你说这12位艺术家都是你收藏最初就认识并且一直在关注的艺术家,他们中你和谁的关系最亲密?

 

A:关系亲密不能用以比较,因为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缘分,还有性格上的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和这些艺术家的交往都非常好,且都是非常好的朋友。其实还有一个艺术家也是我收藏最初就认识,至今都相交很好的朋友——张恩利,但他去年刚做完一个大型回顾展,作为朋友我觉得不好再“消费”他,所以把他的作品从我最初挑选的收藏清单中拿掉了。其实不只是恩利,还有其它几个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这次展览中呈现。我希望展览尽可能简洁干净。


但其实这次参展的所有艺术家,不仅是他们个人,包括展出的作品与我都是有一种“交往”的。最典型的比如何翔宇的《智慧塔》,那个智齿是我的智齿。当时何翔宇说不需要一定拔真的智齿,但我还是为了这个作品拔了两颗智齿,因为我觉得这是我与这件作品的一个经历,也是我与艺术家的一种交往。


我这个人其实很奇怪,你看我这会儿好像跟你聊的还挺多,但其实不是个爱应酬的人,可是跟艺术家就是会莫名的很亲近,感觉跟他们呆在一起会很轻松很舒服,这也是我收藏艺术作品的心情。


  

何翔宇《智慧塔》 2013   智慧齿,99.99%纯金,铜   12.3×3.1×3.3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我看了一下,似乎这次展出的并不都是这些艺术家早期的作品,也就是说这12位艺术家是你自收藏开始就在关注的,但展出的作品却不是最初收藏的那些,对吗?

 

A:是的,因为其实在收藏的过程中,收藏家与艺术家的交往、互动和成长是个持续进行的过程,我会关注他们每个阶段的转变,比如杨福东这次展出的不仅有他创作于2010年的《国际饭店1》和2014年的《我感受到的光1&2》,还有他去年在香格纳的个展「无限的山峰」上展出的作品《无限的山峰—是⻛之一》,当时看到作品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于是就收藏了。

 

Q:现在相对于最初做收藏的时候,会不会感觉遇到能顷刻打动你的东西愈来越难了?

 

A: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所见还是非常有限的,世界那么大,艺术家那么多,谁真的敢说自己都看过了?但某种程度来说我还是比较“感性”的,比如我喜欢一个艺术家,那可能对于他的创作,甚至转型期的创作,我都会选择相信。


  

托⻢斯·豪斯雅戈(Thomas Houseago)《仍未命名(蓝色帆布三联画)》2014  石墨,炭笔,布面油画  121.9×304.8×5.1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比如这次展出的托马斯·豪斯雅戈那组“蓝色帆布三联画“,就是他从雕塑转向绘画,从三维立体转向平面时候的一个尝试。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这个转型转的不好,但我是当时第一个收藏他这一时期作品的人。他到今天都还在提这个事情,说我是第一个接受他支持他的人。现在这个系列的绘画成为他的代表作,可我从来没有追过。


仇晓飞也是,这次展出的两张作品都是他在两个不同时期的转型创作,小的那张是因为有一个阶段,他受劳森伯格的影响所做的创作,大的那张是他刚开始转向抽象绘画时候的作品,也是那个阶段尺幅比较罕见的一件作品。其实晓飞很多转型阶段的创作我几乎都有收藏,却并不意味着每个阶段的作品我都那么喜欢,只是这都是属于他创作和思考的一部分,晓飞是个很能思考的艺术家。而且,持续地关注也是做收藏里比较重要的一种状态。


Q:你是对艺术家有信心,还是对朋友有信心?

 

A:好的艺术家,不管怎样都会是好的,何况他还是你的好朋友,你会不相信吗?


  

仇晓⻜《伞塔》2014 布上丙烯 300×400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你和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也是如此吗?

 

A:西斯特的作品我倒是相对收的比较少,但是我们俩关系非常好。最近他在荣宅的个展开幕,很多人都来问我,“坏霓虹“和“多宝阁“是不是有什么关联?我说,唯一的关联是艺术家是同一个人,更多就没有了。其实你认真的看,这是两个语境、思考和所反映的问题都完全不一样的展览。


  

艺术家西斯特·盖茨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



“坏霓虹“是在油罐初建时,西斯特到访的当下就确定了要做的一个展览计划,原计划是去年要展出的,但因为新冠疫情被延误了,所以才推迟到了今年。而我和西斯特的相识,是很多年前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的晚宴上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


后来我又陆续收藏了他一些作品,两人之间的往来也就愈发多了,了解也就越多。我去过他的工作室和家里,和他的家人都认识,他来中国也肯定会找我。你别看他是个大牌艺术家,其实很低调,却非常爱玩,点子非常多,就隔壁3号馆这个展览,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我们第一次把墙都刷了。而搭建个舞台和溜冰场的想法更是在方案定下来之后,西斯特又改了好多回才成为今天这样的。(笑)得亏他这次布展来不了,不然现场还得改。



  

“西斯特 · 盖茨个展|坏霓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我和艺术家是朋友
 

Q:你觉得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成为朋友,相互认识和交往,有必要吗?

 

A:我觉得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因为收藏而成为朋友,互相之间有往来和交流,这在当代艺术圈里还是比较普遍的,但不是必然。也有一些做收藏的朋友,他也不乐于交往,收藏仅仅是被作品打动,或者是个人兴趣,于是收藏也就收藏了,不必然就需要去认识和交流。


只是,当代艺术收藏有个特殊性——我们收藏当代艺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收藏与自己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和思考。这里的“同时代”不是仅指我出生和成长的阶段,还包括我现在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可以触及和思考的时代,所以“当代艺术”本身其实就是“持续进行的艺术”,所以当收藏变成打动,你喜欢上这个艺术家,就会有交往,你会更了解他,于是也更了解自己的收藏,这就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也是我在收藏过程中一个比较真实的状态。当然,肯定也有一些艺术家我不一定都认识也都是朋友,只是说大部分时候都会认识和深交。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作品第3453号:一切都会好起来》2020 霓虹灯 90x3020cm,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这次展览中还有一个与你收藏经历有关的视频,是特地拍的吗?

 

A:并不是,这个想法是我们实习生小朋友提出的,说呈现我与这些艺术家的故事,我觉得想法很棒。可惜我接受的采访比较少,之前也没有足够的意识要保留下与艺术家交流的视频材料,所以可用于剪辑的素材很局限,有的更多是照片,所以混剪了一个片子,也挺有意思的,可以在里面看到之前的老乔是什么样子的(笑)。虽有遗憾,但我们不会为此特地去摆拍一个,那就没意思了,有什么做什么,真实最要紧,做收藏也是这个样子。


  

“乔志兵收藏展|美感“,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整个采访过程气氛都很轻松,看得出来乔志兵的心情很好,即便过程里几次三番因为工作电话或者朋友的到访而中断,也不见他有丝毫不耐。结束采访离开时,我下意识问了乔志兵的助理:“你们最近是不是加班很多,毕竟展览快开幕了”,她显然没想到我会这样问,回答说:“并没有,乔先生不支持加班,时间到了就让回。他觉得所有的工作都是工作时间里可以完成的,加班不说明努力,反而是消耗。而且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系,我们布展也都是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来布展和随时调整,比较少有火急火燎赶工的情况”。

我没有再问,只是从油罐离开的时候,看到几名正在布展的工作人员,还对着墙面刷了颜色的区域在商讨,一个认为刷的太过了,一个觉得区域还可以更大一些……


-END-
图片来源/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网络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所有,禁二改/盗用

采访/文字/编辑 | 郁婷



相关文章回顾

在艺·对话丨他一生热血情怀,唯有“精艺报国”:幕后团队谈程十发诞辰百年大展
在艺·对话丨“老”拍卖人怎么破圈?开拍“新”势力正式出招
时隔18年,一个以千万高价再次破自己纪录的“狂人”葛饰北斋
尺牍真迹87通,共161纸,赵之谦的悲喜苦乐,才情态度都在这里!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