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迅,除了严肃的文学,他还有身为设计师和收藏家丰富的艺术世界?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以严肃的文学被世人所知,而他的身份不止作家,他的艺术世界丰富得令人向往,他作为一位设计师、收藏家的人生又是怎样的?



“鲁迅的艺术世界”展览网页首页



近日,由安徽博物院、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已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到7月。


提到鲁迅,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那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是读书时课本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或者是现在网络上各种“鲁迅说过…….”的流行语。



鲁迅自传 1934年



鲁迅似乎给世人都留下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印象,谈起他也绕不开“弃医从文”四个字,可他的人生转折不仅仅是从医学到了文学。在到日本学医之前,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在地质学之前他的母亲把他送到了培训水手船员的学校。


他从来不是只有针砭时弊、犀利强硬的一面,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外,他还是个设计师、收藏爱好者,他在美术领域的成绩丝毫不逊色于文学,甚至在艺术世界里的鲁迅,更加可爱了



鲁迅在上海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上留影 沙飞摄 1936年



鲁迅一生除了创作和翻译之外,也用了大量精力在美术活动上。他曾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美术观:“美术云者,即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谓。苟合于此,则无间外状若何,咸得谓之美术;如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皆是也。”这里的“美术”,即指广义美术,即现用的“艺术”一词。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展厅内部



不仅如此说,他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他收藏原拓中国现代版画二千多幅、原拓外国版画近二千幅、碑拓及汉画像六千多张;购藏中外艺术类书刊六百多种;最早绍介外国美术在中国刊物上发表;创办“木刻讲习班”,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版画家;举办多次版画展览;编辑出版中外美术书刊十余种;设计书刊封面六十多个,题写书名三十多种;发表大量论中外美术的文章;翻译多种国外艺术理论书籍和论文;留下巨量手稿和书法墨迹……



富岳三十六景东京浅草本愿寺葛饰北斋 1930年代



色町街上的夕 鸟居清长 1930年代



此次在安徽博物院的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向所有观众展示鲁迅与众不同的一面。



展厅内部



第一部分“美术家鲁迅”展出他收藏的民间剪纸、创作的手绘图画以及设计的书刊封面等;第二部分“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则是介绍了他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兴版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第三部分“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的展品包括曹全碑、汉画像、玄武瓦当拓片等,“汉画像”是鲁迅艺术收藏中的重要类型,展示了他对汉画像研究的独到贡献;第四部分“书法家鲁迅” 则展出了鲁迅留下的珍贵书信和手稿,包括《自题小像》《致胡适信》《致许广平信》等。



《北平笺谱》 鲁迅、郑振铎编 1933年北平荣宝斋彩色套印本



鲁迅致胡适信 1921年1月3日




可爱的人都热爱生活


除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这些脍炙人口的文章,他还是民国顶尖的设计大师。


当年应蔡元培邀请设计北大的校徽,蔡元培在信中写道“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他原本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望,但鲁迅设计的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寓意北大的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一时让人拍案叫绝。



北京大学校徽



中华民国国徽也是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一起设计的。除此之外他还是书刊装帧设计大师,为书设计封面并配合不同的字体,他自己著作的封面和扉页,装帧设计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



中华民国国徽



然而鲁迅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在年轻的时候还为自己设计服装。1911年,鲁迅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样式挺括而新潮。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回忆道,“形式很像现今的中山装,这是他个人独出心裁,叫西服裁缝做成的。”



鲁迅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



现在流行混搭的风格,鲁迅在民国时期就是一个弄潮儿了。渔夫毛衣开衫里搭配v领毛衣,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并把毛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混搭层次分明,十分前卫,放到今天看也是时尚感十足。



鲁迅



在此之外,鲁迅还有许多小爱好,养金鱼、壁虎,晚年在上海定居后在院中种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他最爱的是丁香花和木槿花。鲁迅在北京工作时,去过琉璃厂480多次,收藏了图书、碑帖3800多册,外国版画拓品2100多幅,石刻拓片6000多种。


看似应该是时刻忙碌的鲁迅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小嗜好?


“不为无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有时候适时的务虚,适当的消遣,写写字,养养花,搞点收藏,会瞬间觉得日子美好了许多。”也许一个关心着社会和世界的人,必定也热爱生活。


鲁迅也喜欢吃美食,从他在北京生活了14年的日记中,发现他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等。


他偏爱甜点,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沙琪玛,有一次,儿子周海婴到书房玩,看见了沙琪玛。海婴问道:“爸爸能吃吗?”鲁迅回答:“按理说是可以的,但爸爸只有一个,吃了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 一向宠爱儿子的鲁迅,也要护住自己的零食,完完全全的是个吃货啊!



一生犀利直接


鲁迅虽然活跃于上个世纪,但他在杂文集中发现的社会问题至今都还存在,或是他在当时就已看到问题的端倪,预览如今会如何发展。


诗人林贤治说,鲁迅死于二十世纪而活在二十一世纪。鲁迅笔下百年前的问题仍是当下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


面对如今当下的问题,鲁迅也早发表过他的见解。对于现在的“吃瓜”、“网络舆论”,鲁迅曾说,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鲁迅先生头像 漫画 堀尾纯一 1936年



著名学者许子东曾感叹,一百年了,鲁迅的话依然像在评论今日。郁达夫对鲁迅也是赞不绝口,在《鲁迅的伟大》一文里写下:“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鲁迅除了是一个名字以外,更是一种符号和文化精神,作家余华曾说:“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十分天真地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 


鲁迅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作家的好评。在一篇文章里,对于鲁迅的语言,余华这样写道:“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他得到的赞誉,经久不衰的思考,直到今日仍被大家所谈论,是因为他的作品足以被称为经典。他说的话,100年后的今天再看,毫不过时甚至让人感觉他还活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一腔热血的拿出笔杆,指出这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展厅内部



以前读《故乡》,不理解长大后的中年闰土,到如今已步入社会,已经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承受生活的责任和压力时,才突然看见了自己已经成了闰土。


也会在计划裸辞的瞬间,突然想到房贷孩子后说“算了算了”时,脑海里冒出阿Q熟悉的身影,一边自我矛盾一边自我安慰的人又何尝不像现在为了生活奔波的自己,突然就无师自通了社畜的“精神胜利法”。


100年后重读鲁迅,尝试从他深邃的文字和超越的思想中触摸他的灵魂,他的作品和思想之所以有不朽的力量,正是因为能让读者在其中深刻地认识自己,观照社会,了解中国。都知道鲁迅的毒舌,多是抨击封建礼教,放在当下他的毒舌,依旧不过时。


他说“愤怒”,“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


谈对错,“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


聊育儿,“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随感录廿五》


对于那些我们深陷其中的问题,他只用寥寥数语,便一语中的。



是慈祥的父亲

是温暖的爱人


在文学写作中的鲁迅是严肃的,而与许广平陷入爱情中的鲁迅,则是回到了青春,42岁的他每天晚上回家以后,他的生活从写作变成了写情书。


在情书里,他给许广平的昵称是“小刺猬”,并让许广平称自己“小白象”。每次开头,他都要腻歪地写道:“广平兄,我是你的小白象呀!”在上海期间,鲁迅工作再忙,都要抽出空来带着许广平去电影院,基本隔天就去一次。



鲁迅致许广平信 1929年5月23日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生,给孩子起的乳名,也秉承了两人一贯的甜腻风格,叫做小红象。他给儿子起名“海婴”,寓意生在上海的孩子。但又怕儿子不喜欢,就告诉妻子和友人:“如果孩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有人说鲁迅太宠溺儿子,鲁迅也毫不客气地回怼:“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病逝时,海婴只有7岁,他给海婴留下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鲁迅的儿子”这个名号太响亮,也太沉重,逼不得已让你背上,但别怕,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周海婴。他对自己的儿子唯一的希望,是希望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同样在临终之前,他对妻子许广平也说:“忘了我,管好自己。”再是眷恋一生的爱人,也在死别前潇洒的希望许广平能继续过好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他对许广平的温柔。


一生犀利的点评实事,在面对儿子和爱人的鲁迅充满了温柔,热爱着生活里所有的细节。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窥见鲁迅的世界除了严肃的文学以外,更加丰富和有色彩的人生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网络
©️归艺术家所有,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编辑:刘校君




往期文章回顾


观点丨17余米孤本“缂丝之王”为何是乾隆朝的巅峰之作?
妮基·桑法勒的MoMA首次大型个展,设想了居住在世界的“新方式”
在艺·对话丨@路伊·霍洛威尔龙美术馆个展“再校准”,女性艺术家的非完整“蜕变史”
“弘历的世界”特展巡展将登陆上海,乾隆“兰亭文化工程”巅峰之作“缂丝之王”亮相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