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位国际顶流艺术家齐聚,这个“现当代艺术夜场”不只常玉“群马”闪耀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6月2日-5日,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序幕,呈献25个专场、近2600件各门类艺术精品,以全新姿态开启璀璨新章。


继2020年“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华艺国际(北京)首拍中初次亮相即大获成功之后,本次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精简拍品体量、提升单品质量,再次重装启航,不仅以博物馆级扛鼎之作常玉《群马》领衔,并且呈现23件来自东西方艺术家的代表力作,件件精彩。

其中,以英国YBA艺术家代表人物达明安·赫斯特、印度裔英籍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以及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三位国际顶流当代艺术家构成的雕塑专题,备受外界期待。

这三位艺术家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出现,不仅令东西方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交流逐渐升温,更凸显了华艺国际(北京)此次在艺术家和拍品选择上的独树一帜以及专场策略方面的强大创新力。

英国领军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
2.5米高巨型雕塑来袭

达明安·赫斯特的创作始终都在挑战艺术、科学与流行文化的界限,但作为艺术家们必修课,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人体结构的探索,更对解剖模型等“科学艺术”十分着迷。

2021年6月5日,这件高达2.5米的达明安·赫斯特巨型雕塑《圣徒巴多罗买——剧痛》将在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重磅现身。



达明安·赫斯特 (英国)

圣徒巴多罗买—剧痛

2008

镀金纯银

250×110×95 cm

版数:1/3

签名:Saint Bartholomew Exquisite Pain; DHIRST 1/3;铸造商印 Pantolin Editions

估价:RMB 22,000,000-30,000,000


说明:

作品在保税状态,成交后需在香港提取,详情请参阅《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来源:

现藏者购自香港高古轩画廊

展览:

达明安·赫斯特个展,高古轩,香港,2011。



谈到作品灵感,赫斯特曾表示,创作时参考了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木刻与铜版画,被剥皮的圣徒巴多罗买常被用来展现人体解剖构成;同时也受到了米兰大教堂中圣徒巴多罗买雕像的灵感启发。


事实上,早在2006年,赫斯特就开始以青铜为材质创作该主题雕塑,并以此参加苏富比在德比郡的查茨沃斯庄园举行的现代雕塑展。之后又以纯银镀金创作了三版同等尺寸的巨型雕塑,前文提到的高古轩个展就展出了此件高达2.5米的纯银镀金版。值得一提的是,赫斯特以此主题创作了大小两版,小版尺寸仅为90公分高。



《圣徒巴多罗买-剧痛》青铜版

在英国查茨沃斯庄园



圣徒巴多罗买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与彼得等更为著名的耶稣门徒一样,圣徒巴多罗买也在耶稣殉教后游走四方,传达神的福音,甚至远至印度。后来,据闻圣徒巴多罗买在亚美尼亚传教时被钉上了十字架而殉教;也有传闻称,圣徒巴多罗买被行刑前曾经遭到剥皮,相当惨烈。圣徒巴多罗买因此被后世认为是屠夫、皮革匠与外科医生的保护者。



马克·达阿格里特(1504-1574)

《巴多罗买》米兰大教堂



基督教常把他作为一种誓死忠于宗教的精神偶像,从而出现在世界各地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当中,例如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所画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其中也出现了被剥皮的巴多罗买形象。但多数人认为,在米兰大教堂的圣徒巴多罗买雕像更加震撼,这其中就包括达明安·赫斯特。



达明安·赫斯特《圣徒塞巴斯蒂安——剧痛》,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痛苦”,赫斯特总是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表达2007年,赫斯特又完成了一个“剧痛”作品:《圣徒塞巴斯蒂安——剧痛》。赫斯特用一头公牛代替圣徒,将其绑在钢笼子里,用几十个弩弓和箭刺穿,以此表达对传统殉道者的重新思考。英国歌手、威猛乐队的前成员、著名藏家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曾斥巨资收购这件作品。


《圣徒巴多罗买——剧痛》可以说是达明安·赫斯特的又一才华演绎,创造一种对于“痛苦”的审美式观赏,而这种美感经验是带着对自我固有观念的不断质疑,又混合着直接而复杂的感官感受。


1985年4月,威猛乐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成为第一支进入中国大陆演出的西方乐队。2016年圣诞节当天,乔治·迈克尔在家中去世。他生前收藏的众多艺术品在2019年上拍佳士得,其中就包括赫斯特的这件《圣徒塞巴斯蒂安——剧痛》,最终以87.525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近800万元。

虽然两件“剧痛”作品在造型上毫无关联,但却都表达了赫斯特对于生命、永恒与痛苦命题的持续探讨。这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赫斯特其他几件闻名于世的作品,例如其将鲨鱼浸泡在福尔马林中而成的《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和其在泰特美术馆展出的天价作品《献给上帝之爱》。



赫斯特与《圣徒巴多罗买-剧痛》



在谈到“圣徒巴多罗买”对他产生的影响,赫斯特这样说道:“对我而言,解剖模型提醒着人们,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分界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们有的看起来像玩具,有的像艺术品,剩下的则狰狞病态。好像在提醒我们,肉身的脆弱与科学的严苛是多么水火不容。永恒与生命的嘲讽是赫斯特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

和吕佩尔茨一样,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也与中国的渊源极深:2010年2月9日,作为英国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的重要项目之一,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曾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未来总动员: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珍藏展”,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得以展出

此件《圣徒巴多罗买——剧痛》由现藏者购自香港高古轩画廊,2011年,香港高古轩达明安·赫斯特个展中,这件《圣徒巴多罗买——剧痛》一经出现,便震撼世人。

安尼施·卡普尔
“我从红色中读懂自己”

在当今全球艺术界,安尼施·卡普尔是声望最高的印度裔艺术家(Anish Kapoor),他曾在外媒Artprice统计的2012-2013年度艺术家500强中排名第11位。2008年7月在伦敦苏富比,卡普尔作于2009年的巨大雕塑《无题》以190万英镑价格成交,创造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这件出自“Volterra”系列的作品成为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而另外一类具有个人标签式意义的作品就是那些“红色的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印度/英国) 袋子

2006

玻璃钢

244.5×174×60 cm

估价:RMB 4,500,000-5,500,000


来源:

1.伦敦里森画廊;

2.奥地利多禄泰拍卖行,2016,Lot 617。

出版:《安尼施·卡普尔》,大卫·安法姆编,伦敦,2009,p359。

展览:

1.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马拉加,2006;

2.爱情故事,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维也纳,2014。



1954年,卡普尔生于印度孟买。在印度文化和东方传统的影响下,卡普尔经常在作品中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让某一种颜色占据整个视觉空间。而在所有颜色中,红色显然对卡普尔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艺术家 安尼施·卡普尔



在印度人的宗教中,红色是极为重要的颜色:出席典礼和重要场合时,人们会在前额点上一个红色的标记;女士在发髻间点上一种叫sindoor的红色粉末,作为已婚的标志;举行婚礼的时候,人们会穿上红色的纱丽;甚至在祈祷的过程中,印度人也经常对神袛的雕像和林迦崇拜的象征物撒以红色的粉末。

卡普尔曾说:“红色具有某种含蓄和主动并存的性征,这让我着迷,我总是想用红色创作作品”。

在他的多件代表作中,以浓烈的红色作为基调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包括让他在艺术界声名大噪的《马厦斯》(Marsyas,2002)《自生》(Svayambh,2007),以及巴黎大皇宫的年度纪念碑装置《利维坦》(Leviathan,2011),和卡普尔受邀为2012伦敦奥运会打造的奥运塔“安赛乐米塔尔轨道”(ArcelorMittal Orbit)。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从红色中读到了自己。与黑色相反,红色更富有内在性。”



LOT 8512 安尼施·卡普尔 袋子 2006 玻璃钢 244.5×174×60 cm(局部)



除了色彩饱和,卡普尔的雕塑总是因其简练的造型和层次复杂的质感而被观众赞誉为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虽然生于印度,但在19岁那年就迁居英国学习艺术,并先后就读于霍恩比艺术学校与切尔西艺术学院。东西方多元文化融合的生活环境令其创作风格大胆、激进,毫不避讳争议,外界对其评价为“填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艺术和巨型装置作品领域的空缺”。

在1990年的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卡普尔大放异彩,成为新秀艺术家奖的获得者;第二年,又赢得了英国艺术界最负有盛名的“透纳奖”。2009年,卡普尔成为第一位在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的在世艺术家。

从1990年以新秀身份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到2009年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第一人”,进入千禧年以后,卡普尔的创作语言已经非常成熟。2008年6月30日,卡普尔创作于2004年前后的一件红色作品《无题》曾于在伦敦佳士得以110万英镑成交。在他看来,“我想要红色的东西,占据你整个视觉空间。”

2006年卡普尔创作红色雕塑《袋子》,成为其艺术风格成熟期的另外一件代表作。《袋子》从侧面看像一个翻转的袋子;而从前面看是一个深邃的管道,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好像一不小心就跌入了无穷引力的红色视觉陷阱,这体现了安尼施·卡普尔对封闭空间和空心物体之间的典型转换。该作将于2021年6月5日在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上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欧洲和美国享有极高声誉,卡普尔在中东地区繁荣的收藏环境里,也极受欢迎。2014年10月,在多哈的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卡普尔的《无题》(2009)以159.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卡普尔作品当时在中东的最高价格纪录。

卡普尔曾说:“我把色彩看作一种洗礼,一种信仰。当我创作了一个红色的作品,那它就是纯粹的红色。”


2021年3月,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在深圳举办,图为展览现场



安尼施·卡普尔与中国观众的渊源也日渐频繁,2019年,安尼施·卡普尔个展曾亮相上海展览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而在今年,“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个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直展览到7月,同样备受业界瞩目。


他是执掌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
数十年的院长
更是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



艺术家 马库斯·吕佩尔茨



马库斯·吕佩尔茨,是执掌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数十年的院长,更是与乔治·巴塞利兹、格哈德·里希特等人齐名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现年已经80岁高龄的吕佩尔茨从上个世纪60年代搬到柏林后,艺术创作逐渐受到极大肯定。这位在美术学院肄业、修锅炉、挖过矿,差点参加法国的外籍军团的艺术家,不仅人生经历丰富,更是会画画、做雕塑、能写诗,还会弹钢琴。这种天马行空般的人生阅历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近年来,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个展频频亮相国内,就此拉近了与中国的关系:2016年,“时间停留——世界艺术大师马库斯·吕佩尔茨艺术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2017年3月,“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在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同年9月12日,“心智地图的异像——马库斯·吕佩尔茨在中国”亮相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年11月,“重塑——吕佩尔茨雕塑及绘画作品展”于山东美术馆展出。

基于此,即将于2021年6月5日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中上拍的一组吕佩尔茨作于1993-1995年期间的雕塑“彼德拉桑塔铜像”,备受中国藏家关注。



马库斯·吕佩尔茨(德国)

彼德拉桑塔铜像(一组六件)

男演员、玩具动作、男人和蓝色的球、女人和镜子、 园丁、女婢 

1993-1995 

铸铜彩绘 

106×98×138cm,134×73×13cm,130×101×61cm,162×83×82cm,93×64×91cm,123×94×84cm 

每件底部印有“ML”(艺术家名字缩写),以及铸刻印章“SCHMÄKE DUSSELDORF"。

估价:RMB 3,200,000-4,500,000


来源:

1. 马库斯·吕佩尔茨回顾展——1963 年至2009 年的架上绘画与雕塑作品,波恩联邦艺术展览馆,德国,2009-2010; 

2. 大型装置、雕塑、油画、绘画作品:关于艺术家伊门多夫、吕佩尔茨、彭克的展览,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德国,2001; 

3. 马库斯·吕佩尔茨的艺术展, 杜塞尔多夫, 德国,1996,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艺术收藏; 

4. 马库斯·吕佩尔茨, 迈克尔·沃纳画廊, 科隆, 德国,1995。



尤其这组“彼德拉桑塔铜像”,一共六件,分别是持镜子的女人、男演员、拿蓝色球的男人、园丁、宫女和裸体像及玩具,每尊彩绘铜像高均接近或超过一米,色彩斑斓,富有张力,具有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典型风格。



《彼德拉桑塔铜像(一组六件)》



吕佩尔茨从1980年代开始创作雕塑,作品多为大型抽象的人像,而且明显受到历史故事或人物的影响。这组作品就是以意大利北部的小镇彼德拉桑塔(Pietrasanta)命名,这里盛产大理石,与很多历史上有名的雕塑家相关,比如最初发现彼德拉桑塔大理石之美的米开朗基罗。某种意义上来说,吕佩尔茨这件作品是在向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致敬。



《园丁》93×64×91cm;《婢女》123×93×84cm



纵观整个艺术生涯,吕佩尔茨一直对神话和古代艺术保持着特殊的兴趣。1985年,他创作了一幅4米长的巨幅画作《迈锡尼人的微笑——夏日》,这幅画继承了艺术史上对“古代微笑”的传统看法,也是当时希腊雕塑的一个明显特征。一年后,他又创作了一尊彩绘青铜雕塑“泰坦”(Titan)。

从“彼德拉桑塔铜像”也能看出吕佩尔茨的“古典情怀”——尽管雕塑的创作理念很前卫,却是用最古典的铜像铸造法铸造成型。雕像中搭配的铁桶和长钉子等物更增添其物质感,增加了一层意蕴。这些雕像都挑战了我们对传统人像和美学感知的理解。铜像上颜色的搭配也呼应着吕佩尔茨的绘画作品的风格。

“彼德拉桑塔铜像”原为德国私人藏家收藏,曾在200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艺术展览馆为其举办的“马库斯·吕佩尔茨回顾展——1963 年至2009 年的架上绘画与雕塑作品”中展出。

“彼德拉桑塔铜像”也曾为创造吕佩尔茨作品纪录的拍品:2014年,在位于德国科隆的伦佩茨拍卖行,这组雕塑刷新他当时的拍卖纪录,而在此之前,吕佩尔茨的作品纪录诞生在2011年6月伦敦苏富比,作品是其创作于1973年的油画“Palette I”。

常玉《群马》领衔
再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之传奇

除了上述三位海外艺术家的代表作现身,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还将呈献多件记录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传奇故事的名家名作。这其中包括常玉作于1930年代初、最早被法国媒体报道的作品《群马》,作品将以咨询价上拍,备受关注;潘玉良在美国三地举办个展时期创作的彩墨纸本《双美娉婷》,在传统的基础上延续中西方美术的现代性和日本艺术家藤田嗣治《睡猫》等。



常玉 群马

纤维板油画

110×103cm

1930年代初

签名:玉 SANYU(左上)

咨询价


作品背面展览标签:第43界展览会,常玉,生于四川(中国),中国籍,塞纳-马恩省马拉科夫镇,让·雅克·鲁索大街1号,3655,群马,110×103 cm,1932年。


来源:

1. 法国藏家购于第四十三届独立沙龙展览会;

2. 亚洲私人珍藏。


展览:

第43届独立沙龙展览,巴黎,1932年,3655号作品。


出版:

1.《VU》杂志,第204期,1932年2月10日,巴黎,p179;

2.《常玉油画全集》,国巨基金会、大未来艺术出版社,台北,2001,p56;

3.《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p57;

4.《先锋·颓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p155;

5.《世界名画家——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p106;

6.《常玉——寄黑 藏白 醉粉红》,大未来林舍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18,P298。


说明:

1.第43届独立沙龙展览会目录第291页,第3655号作品《群马》(Chevaux),售价4,000法郎。(资料来源:法国国家图书馆)

2.附原出版《VU》杂志,第179页《群马》作品图侧标记艺术家亲笔签名“玉SANYU”、日期“3.5.1932”及印章“常玉”。(原法国藏家提供)

3.法国《VU》杂志1932年2月10日第204期第179页让·格劳迪(Jean GALLOTTI)报道此画:“由常玉所作的《群马》,是画家的天真呢,还是他在探索某种风格,亦或是异国风情的概念呢?”

4.附《<群马>状况报告》,贾鹏,2021



在常玉已知的八十四幅以动物为主题的油画作品中,画马的作品多达三十四幅,多以描绘两两相依的双马为主,关于群马的作品仅有6张


此幅《群马》是其中刻画最为细致,并且用色极其独特的作品。有别于艺术家1930年代以粉红与白为主调的“粉色时期”绘画,常玉在《群马》中大胆地以明媚绮丽的橘红作为主色,这个色调的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仅有两张,另外一张则是去年刚刚创造常玉动物题材市场纪录的《八尾金鱼》,水中畅游的鱼儿与原野嬉戏的马匹,两幅作品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常玉《群马》局部



在常玉关于“马”的主题作品中,超过一米尺寸的作品并不多见。根据1930年5月15日常玉写给侯谢的一封信可以推测,《群马》很可能是常玉针对第43届独立沙龙展的特别尺幅创作,殊为难得。


1932年,常玉给荷兰经纪人以及挚友约翰·法兰蔻(Johan Franco)的信件中兴致勃勃所提及的这件作品《群马》(Chevaux),是他1932年参加第43届独立沙龙展览的参展作品,法国国家图书馆至今完好保存着这届独立沙龙展览会的目录,在第291页,清晰可见常玉参展的两件作品分别为:第3654号作品《山水》(Paysage),售价8000法郎;第3655号作品《群马》(Chevaux),售价4000法郎。


相比《山水》,动物题材的《群马》显然更加受到法国人的喜爱和关注,不但被《VU》杂志邀约发表,最终亦被法国藏家以4000法郎购藏,在1932年的法国,第十七次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4000法郎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于刚刚经历完家族企业破产,孤悬海外的常玉来说,更是绝渡逢舟。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这是常玉在法国最早被报道的一件作品,也是早年被媒体唯一刊登的作品,常玉的作品再次登上法国报纸,已是十四年之后的事情了。此作为现任藏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法国藏家手中购买并珍藏,今年首次露面,弥足珍贵。




潘玉良 双美娉婷

彩墨纸本

1963

66.5×50cm

款识:玉良 63(左上)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来源:2012 年香港苏富比秋拍



1950年起,潘玉良的绘画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彩墨人体画,将中国画、油画、“现代性”熔炼于一体,进行视觉的转换效果和“东方情调”的传达,是其“中西于一冶”的熔炼时期。


1963年的《双美娉婷》正是这一时期的佳作,以轻松而又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位女子形态,再用淡肉色平染人体,表现出肤质,然后以类似于点彩或皴擦的方式晕染出人体细微的体积感。并在两位女子后方布置以有东方特色的布匹、花瓶并赋色,画面背景并不用中国画“计黑当白”的表现方式,而是用丰富的色彩以皴擦、点揉、横竖交替的线条和冷暖不同的色彩制造出厚重的、有空间感的背景。潘玉良把她从东、西方艺术所学相融、同构,并在原有法则的进行革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延续中西方美术的现代性。




潘玉良 静物 青瓶百合

布面油画 

1944

46×55cm

签名:玉良 44(左下)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说明:

1.画框附展览标签、作品销售来往信件;

2.附2003年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个人藏品目录,序号 No.118 为2幅潘玉良作品;

3.作品曾于2016年在法国清洁、保养,附工作室清洁保养报告。 

来源:

1.阿尔伯特•弗拉明(Albert Flament)1947年购于艺术家;

2.勒迈格•杜布罗伊(Lemaigre Dubreuil);

3.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

4.亚洲私人收藏。



在已知记录里,从潘玉良1938年二赴巴黎到1977年辞世的21次展览中,1944-1948年间占了11次之多,是潘玉良参展频率最高的时期。从质到量,这四年都是潘玉良艺术的高峰期,无论是作品的多样性、绘画技术的成熟度,皆反映出四十年代潘玉良绘画艺术的蓬勃。作品《静物青瓶百合》《静物 桃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典型佳作。




潘玉良 静物 桃子

布面油画 

1944

46×55cm

签名:玉良 44(左下)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说明:

1.附法国沙龙展签及作品交易信件;

2.附 2003年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个人藏品目录,序号 No.118 为2幅潘玉良作品;

3.作品于2016年在法国清洁、保养,附工作室清洁保养报告。 


来源:

1.阿尔伯特·弗拉明(Albert Flament)1947年购于艺术家;

2.勒迈格·杜布罗伊(Lemaigre Dubreuil);

3.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

4.亚洲私人收藏。



历经八十余载,这两张作品得以妥善保存,不仅品相良好,难得是原装雕花木框得以保留,作品木框上有颜料所写的March 5 1944(1944年3月5日)还能清楚辨得。根据材料,两幅作品在1947年由当时知名评论家、小说家、电影编剧艾伯特·弗拉门特于艺术家手中购得,并在同年转售给巴黎的迪布勒伊先生。千禧年后两幅静物作品(水果和花)由迪布勒伊先生转卖给古董商丹尼尔·马丁,直至现今藏家手中,流传信息有序,作品2016年曾在法国工作室进行清洁和保养,并附工作室保养报告。




赵无极  5.10.93

布面油画

1993

81×65cm

签名:无极 ZAO(右下);ZAO WOU-Ki 5.10.93. 81×65cm Pour Paola et Christian Amitié de

无极 ZAO(背签)

估价:4,000,000-6,000,000


来源:

1.2009 年巴黎佳士得 Lot 118;

2.2011 年香港苏富比 Lot 0819.

出版:《赵无极》,La Difference & Enrico Navarra,巴黎,法国,1998,p.268。



创作于1993年的《5.10.93》是赵无极90年代的佳作之一,此时他突破原有的画面格局,不再完全以“抒情”为其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这点表现在画面之上,则是不再以营造激烈的交织冲突为画面的中心。在画面中,表现出对“聚”与“散”之间度的重新平衡,借以探求虚构“空间”的塑造,逐步进入“虚静”的艺术境界。其色泽淡薄稀释,保留了抽象表现主义直率的滴流泼洒,同时也融入了水墨晕染丰富而细腻的层次,真正代表了赵无极古稀之年超绝的艺术面貌和不断革新的艺术理念




颜文樑 傍晚的风景

1940

木板油画

40×55 cm

签名:颜文樑; 钤印:樑

估价:RMB 1,400,000-2,500,000


来源:

1.此件作品为颜文樑先生1948年赠与黄乃振先生;

2.2010年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 LOT1535。

出版:

《沧浪掇英—苏州美专建校八十六周年纪念专辑(1922-2008)》,中国现代美术出版社,2009,p54。

展览:

沧浪掇英—苏州美专建校八十六周年师生纪念展,上海800美术馆、苏州美术馆,2009。



《傍晚的风景》创于1940年,于1948年将其赠与原苏州美专教授黄乃振。本作有别于留法时期的大笔触与高度概括的形体,颜文梁重拾中国画传统,将细致的工笔画技法提炼、融合在西方油画语言中。除了表现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及素描功底之外,这一时期的作品亦更加注重内蕴的表达,追求特殊光色氛围下的东方诗意,这一点与中国写意水墨重视意境的观念所相通。颜文梁以其严谨而娴熟的油画技法,描绘出独特的中国风景以及中国人民所特有的纯真与质朴,其作品既弥漫着中国文人画的特殊气质,亦流露出焕然一新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气息。




藤田嗣治 (日本)睡猫

布面油画

1926

22×26.8cm

签名:嗣治 Foujita 1926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说明:

1.附法国 ARCHIVES ARTISTIQUES PARIS 保证书;

2.本拍品已由西尔维·布森(Sylvie Buisson)认证,并将收录于布森即将出版的《藤田嗣治全集—第四册》,编号 D26.275H。


来源:

1.阿莫里·德·梅罗德亲王(Prince Amaury de Mérode)和玛丽-克莱尔·德·克洛伊王妃(Marie-Claire de Cröy)(1926 年日本驻巴黎大使作为新婚礼物赠予);

2. 伊莎贝拉·德·波特·丹铎耶(Isabelle de Potter d’Indoye)(玛丽-克莱尔·德·克洛伊王妃的外孙女);3. 亚洲私人收藏



藤田嗣治可以说是一位猫痴艺术家。在巴黎深夜,他参加完派对步行回家,会对石阶上流浪猫动恻隐之心,并忍不住将不同的野猫带回家养,最多的时候家里共养了十几只猫咪,后来这些小猫不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这幅藤田嗣治《睡猫》绘于1926年,年轻的藤田当时在巴黎生活的非常愉快,从作品呈现的氛围也可以感受到。画中的花斑猫三毛(みけ)是藤田嗣治与第三任妻子雪子(Youki)彼时在巴黎十四区蒙苏里广场对面的家中养的小猫,它的名字在日文中就是三色虎斑猫的意思,也是藤田作品中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此作《睡猫》传承也记叙了一段欧日文化交流的美事——它是1926年日本驻法国大使赠予比利时贵族阿莫里·德·梅罗德亲王与他的妻子德·克洛伊王妃的新婚贺礼。酣睡的猫咪似乎也代表着宁静祥和的期盼。



喻红 天井(四联作)

2009

布面丙烯

500×600 cm

估价:RMB 3,500,000-5,000,000


出版:

1.《喻红:金色天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p15-32;

2.《喻红:黄金界》,长征空间,2011,p48-53。


展览:

1.金色天景—喻红个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2010;

2.喻红:黄金界,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2011。



艺术家喻红的作品《天井》以意大利博洛尼亚(Palazzo Pepoli)中裘塞佩·玛利亚·克雷斯皮(Giuseppe Maria Crespi)的天顶画《大力神和四季》(Trionfo di Ercole)为原型创作,在继承其人本精神内涵外,也释放了更多关于青春的定义与思考。




何多苓 落叶

2007

布面油画

149.5×118.5 cm

签名:HDL 07

估价:RMB 2,500,000-4,000,000


出版:

1.《HE DUOLING 2007》,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封面;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油画艺术》,2010;

3.《士者如斯:何多苓》,领升艺术机构,2011,p175;

4.《中国油画名家•何多苓》,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p67-68。



《落叶》一方面延续了何多苓经典的气息:细腻、优美、带一点点冷的神秘,在朦胧中赋予迷一样的不确定性,展现出一个剥离了具体情境的画面。另一方面,也是对直线、理性、修饰的抛弃,用最诗性的语言表述着最直接、甚至蛮野的宝贵真实,也是一个对自我、对世界的双重冒犯和叛逆。




周春芽 大明寺

2015

布面油画

120×150 cm

签名:2015周春芽Zhou Chunya

估价:RMB 2,500,000-3,500,000


出版:

《始终是开始:周春芽作品2015》,澳门艺术博物馆,深圳,2015,p65。


展览:

始终是开始:周春芽作品2015 ,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2015



《大明寺》是周春芽创作于2015年的作品,属于周春芽的“园林”系列作品,延续了他桃林风景中奔放的用色。艺术家以表现主义绘画语言碰撞中国书画传统,在本作大量运用桃红与紫色等反传统的色彩,同时借用了石涛顶天立地的截景式构图,重构了传统书画的视觉经验。前景的游客、中景的人工湖与假山及远景的凉亭及蓝天共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这一创作不失激情,还多了几分打磨过的苦心经营。




王广义 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 • 米开朗基罗

1989

布面油画

87.5×63.5 cm

签名: Wang Guangyi 王广义 89 W.G.Y(画背)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来源:

1.纽约苏富比,2007,Lot21;

2.北京保利,2008,Lot466。


出版:

1.《王广义:艺术与人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p93。

2.《自在之物 :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p219。

3.《王广义的艺术与思想——批评与访谈文集》,Skira意大利,2013,p83

4. 《王广义的意大利之旅》,Tutti Idirttu Riservati意大利,2014,p17

5.《王广义的艺术与思想——批评与访谈文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p334。

6.《图像与修正》,新加坡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6,p90。



从毕业到1988年期间,王广义先后完成了“凝固的北方极地” 系列和“后古典”系列。无论是呈现出对泛文化理想热切追求的 “北方极地”,还是探索艺术创作与艺术史关系的“后古典”,王广义的早期作品始终贯彻了“艺术是历史的产物,艺术是救赎”的艺术理念。




余本 

香港日景

1950年作

布面油画

64×76.7cm

RMB 700,000-1,000,000


来源:

2011春香港苏富比 Lot.0607



余本 《香港日景》以居高临下的视点俯瞰香港维多利亚港,上世纪50年代,维港两岸繁荣的景象已经初见端倪,但余本笔下的维港,多了南方港湾的宁静感,而绝少大都市的逼仄。近景的黄绿色调与中远景海面、天空的蓝色调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在余本作品的画面中,既可看到伦勃朗的明暗色彩光影,也可看到印象派的笔触效果,还有塞尚般的色彩和结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理念,使作品传达出深刻的“本土精神”。


6月5日晚间19:00点,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夜场”将亮相,这些明星艺术家及重磅作品会有何表现?令人期待。


华艺国际(北京)2021春季拍卖会日程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华艺国际拍卖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编辑|viva la vida





往期文章回顾


常天鹄,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当代艺术市场,如何专业营销头部作品?

长安画派名家力作重回故里,华艺国际北京春拍“晚晴居珍藏”亮相西安

这套宫外唯一仿古“长宜子孙”玉璧册页,为何会刻下“十全老人”乾隆的最后心愿?

17米孤本巨帙“缂丝之王”领衔,“弘历的世界”特展登陆深圳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