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艺·对话丨荣荣,与映里用爱进行摄影的二十年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ZAIART  
X  
RONG RONG

  

荣荣 摄影家





在二十年结为夫妻的生活中,荣荣&映里用摄影,将眼前的生命记录。无论是不是虚构的画面,都是在那一刻真实的存在。

  

荣荣&映里《无题 2008 No.25》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正在成都当代影像馆展出,展览除了展示两位摄影家历经二十余年积累下来的作品,也展出了新作“即非京都”,是该系列首次对外展出。


荣荣和映里曾说,极端天气、全球变暖、新冠病毒等全球性问题已经影响到所有人的正常生活。终将回到生命环境的自然规律循环里。鸭川的流水与家人成长,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意外地想到了摄影的精髓,“即非京都”是“即非摄影”。


荣荣&映里因摄影而结缘,两个语言不通的人通过图像产生共鸣,结为连理。两位艺术家共同创作了二十年,此次展览是对过去的纪念,也向大家展示新的创作与思考。


  

荣荣&映里《即非京都》系列



最初荣荣和映里在结婚后,突加其来的大雪阻止了他们去伊豆的新婚旅行,转而滞留在富士山的山中湖畔,这也让两位摄影家在冰天雪地中拍出了合作之初的系列作品《富士山》。在天地山川之间,没有语言,唯有两个人的身体与自然构建的画面,是他们唯一交流的方式。


  

荣荣&映里《富士山》系列



荣荣和映里两人创作了许多和自然景色相关的作品,在每一副作品之后都在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似乎人和自然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两个生命,互相吸引,产生感情。

无论是美妙的田野壮丽的山川,还是只能成为记忆的废墟,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生命的存在的记录。

映里曾这样说:“当时,我这个于“爱”有缺失的人从没想过以“爱”为主题来思考摄影。爱这一观念,在我对于摄影的探索中,作为我心中无法割舍的东西,即便现在也在不断生长出巨大的纠葛的藤蔓并不断地变化着。“爱=摄影”的法则。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追寻的摄影的真理,对我而言摄影是探知爱的唯一方法,爱是催生摄影的唯一观念,追问将会永远持续下去。


随着两人从六里屯的房子离开,到了草场地,有了新的生命也开始了新的记录。摄影对于他们是生活中的必不可少,也是时刻提醒着他们关注生命本真的美好。


  

荣荣&映里《草场地》系列



“重构我们的家园是必须的。六里屯的消失,给我们带来了三影堂的新生。从三影堂破土动工的那一刻起,一砖一瓦,它的生命是怎样在我们眼前生长呢?这一切就像我们腹中的生命一样,让我们感到万物的神奇,内部世界与外部空间一样会经历坍塌、重建、周而复始……家和人或家和家族的关系是好像日常的延长线上的事。但是日常是什么?小孩也大了,我们也老了。这是记录时间的经过。我们通过“看”的行动,做“纪念照”。我们传承了摄影最原始的目的——记录。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因为疫情映里暂时留在了日本,但在艺App此次对话荣荣,了解他和映里创作后的更多故事,以及荣荣对摄影这一艺术方式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创作前的沉淀
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Q:首先想和您谈一谈这次《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为什么您和映里老师合作二十年之后做了这个展览?


A:是机缘,因为前年成都馆当代馆钟先生的邀请,去年刚好是我跟映里合作二十周年,去年因为疫情没有启动就推到了今年。今年也是特别的一个时间,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通过这个机缘也做一个小的纪念。这几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中国、日本之间穿行,而在京都的生活也是第一次发表。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您在京都生活这段时间新的创作灵感的来源是什么?


A:其实没有什么灵感。这几年因为三影堂的建设过程中,举办活动非常繁忙,消耗了很多,去京都更多的是在学习、沉淀、思考,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到底怎么去面对摄影这门艺术。


  

荣荣在《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讲话



当然也是回到作为一个摄影家最本质的内心世界,我想要表达什么。更像是从零开始,要忘掉很多,重新出发。所以新的作品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不是宏大的题材,也没有任何目的,但是想回归到很纯粹的摄影状态中。因为创作也是断断续续的,所以有几个部分。


  

荣荣&映里《即非京都》系列



名字叫“即非京都”,由四个部分组成。因为在京都大家去旅行看到的可能是很多寺庙,但我们除了拍寺庙,还会拍寺庙后面的森林,森林里的废墟,没有人去的地方。这几年我们在山里拍了一些作品,很多破败的、自然摧毁的力量。比如一次台风,森林里上百年的树被连根拔起,我们用摄影来表达这种人跟自然的关系。


Q:您一直对人和自然、社会的主题都比较关注,包括您早期的作品也拍了一些废墟,您对废墟是怎么样的感受?


A:不知不觉被它吸引,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东村,拍了很多废墟,之后离开东村在北京生活,每天看到的就是有很多老房子在快速的变化中被拆迁。我每天都骑着车去看,看到房子拆掉,那个地方曾经有过的人的生命、痕迹瞬间变成了废墟,对这些物件有一种感情,好像这个地方跟我有某种关联。其实人是城市或自然中一个很微小的分子,所有的一切也都是我们生活跟生命的体验。


  

荣荣《东村》系列 



Q:在草场地系列的作品,您谈到过能感受到生命的新的含义,您对生命的诞生和消逝有什么新的体验或者是不同的感受吗?


A:从2000年之后我跟映里合作,最初我们住在六里屯,生活了很多年后也面临拆迁,我们就搬到草场地,刚好那一年,我们两个人有了一个共同新的生命,我们的小孩在草场地诞生。


  

荣荣&映里《草场地》系列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我不知道有什么礼物给他,作为摄影家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个瞬间。在我们庭院的门口,每一年拍一张照片,就是《草场地》系列,最后经过时间有三个小孩,这个也系列持续了十多年。


Q:您从北京到新泻县的时候,非常贴近自然,自然也带给您一些创作上的灵感吗?


A:新泻给我很大的震撼。在2012年的时候有“大地艺术三年展”,我跟映里是被受邀的艺术家,他们的要求现场创作。当我们到了那里,一个很原始的地方,我好像很久没有接触自然了。虽然在北京也有自然,但北京是非常繁忙的状态,不停地做展览,做活动,没有呼吸的缝隙。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到了那马上对自然的能量有了很大的感受,把我震住了。所以我去了十几趟,拍摄,一次又一次,拍了两年《妻有物语》系列。我也在那体验生活,跟农家,跟小孩,也算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又回到大自然中。


  

荣荣&映里《妻有物语》系列



早期跟映里合作有很多在自然中拍摄的作品,比如说富士山、长城、玉门关,玉龙雪山,在欧洲也拍摄。早期的时候非常喜欢大自然,体验人在自然中的感受,在新泻时又给了我们最初创作时的感受,所以我们就在那进行了新的创作。


Q:创作的时候您会对之后五年或者是十年、二十年会去思考一下之后创作的内容,还是到了某一个瞬间就开始做了?


A:我们没有什么规划。但首先作为摄影家如果没有作品,还是有紧迫感,毕竟我们看到了很多作品。我们有时候想要放空,像一个刚刚入门的人,这应该是不停的修行中,摄影和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这一次展览将中国部分和日本部分设计为相对的两条线,算是对您和映里老师二十年创作历程的一个回顾吗?


A:对,还是要感谢巫鸿老师。当我们有想法做这个展览的时候,他特别高兴,所以他提出来一个新的概念,恰好成都提供了两个空间,但这两个空间没有连通,我当时很头疼。巫鸿老师看了现场图后说特别好,他说两个空间是各自独立的你们,你在北京,她在东京。在北京创作的就放在中国馆,比如说我早期的作品:《东村》、《废墟》、《婚纱》、映来的时候六里屯,三影堂、《草场地》,另外《富士山》系列、《妻有物语》系列和《即非京都》系列以及映里的作品就放在另一个厅。


  

荣荣《婚纱》系列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中国部分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日本部分



他说有必要把我们认识之前的作品展现出来,因为如果没有我和映里早期的作品,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走到一起。巫鸿老师很清楚看到对我们的线索和脉络,这样对观众来看会觉得特别清楚。

   


摄影就是他们的语言

Q:最开始您和映里老师拍摄《富士山》系列的时候还没有办法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是纯粹的从身体、感情中自然迸发出的作品。什么契机让两个人决定让自己作为拍摄的主体进入到作品里?


A:因为一切都是摄影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摄影,我跟映里无法联结在一起,是摄影给我们开了这扇门。我1999年在东京做展览,我们看了彼此的作品,我觉得我们是一体的,我们从影像中读懂了对方。


  

荣荣&映里《富士山》系列



虽然不懂日文,她不懂中文,但图片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摄影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超越国籍、超越民族。比如《富士山》系列,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当唯一可以沟通的语言是摄影的时候,我们的感官、第六感全打开了


Q:最初您第一次看到映里老师作品的时候,最打动您的一点是什么?


A:她给我看的作品系列是《1999年东京》,她拍的是世纪末东京她自己内心的世界。她用一位跳现代舞的一个舞蹈家做模特,当我看到那些照片之前,她已经来过我的展览,看过我的作品了。


  

映里《Maximax》系列 



第二天我们约到一个咖啡厅,她拿着照片来,我看到的瞬间将她的作品跟她这个人连接起来了。就是在那个瞬间,我确定她就是我生命中要找的人,我完全读懂了她的心,她想要表达的世界还有摄影所追求的影像的世界。我对她作品中呈现的一切非常有同感,所以那个时候我告诉了我自己就是她了。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这本摄影集《飨宴》是今年春天出版的,是她1996年-2000年在我们认识之前她独立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的她的作品《1999东京》系列,当时她只给我看了十几张,我受到很大的震撼,她在视觉上的表现比我强多了。


  

映里《自摄影》系列 



很多人看了她的作品再看我的,都说她的更有张力,视觉上更强,很有分量。她拍摄的内容,她的观念都比我超前。我早期的作品属于比较现实的记录,但是她更多是按照自己的视角在独立创作。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对比您跟映里老师共同创作和您自己一个人的创作,不同在哪里?


A:我是比较现实的主观记录,我只是很短期的来到北京进修,在中央工艺美院两三个月。但她是专业的学校毕业,她在很多方面都很严谨。她看我冲胶卷放照片的时候吓一跳了,我们在一起合作我也对她严谨的态度很佩服。


  

荣荣&映里《六里屯》系列



Q:您跟映里老师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您会觉得是两个个体之间这种文化的一个交融吗?


A:我在京都的时候,认为有时候京都好像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特别作为中国人能感受到很多。日本很多文化跟唐宋时代有很多的关系,京都是古都,很多方面保留了过去的文化和传承的习俗。从很多寺庙中感受到一种关联,我觉得就是一面镜子照着我,我作为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承、中国的脉络是怎么样的,我从那里也学习到我们渊源的东方文化的传播力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您和映里老师会跟孩子分享以前的照片吗?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A:会的,他们在成长期,比如有一张映里怀孕的照片,他们就指着肚子争到底肚子里是老大还是老二,有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很新鲜、很快乐的阶段。但是他们现在都十六七岁了,有时候也会不想看,也是一个阶段吧。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您和映里老师合作以来,在创作会有分歧和矛盾吗?


A:如果说没有分歧是假的,但在初期的创作中,有分歧也分歧不起来,因为语言不通也吵不起来,但那个时候我相信有其他的感官或是第六感都被打开了,交流在很多阶段是不同的。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后来她来中国学会了汉语,她表达也特别清晰,我们就会有讨论,有讨论就会有分歧,然后就进入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讨论的阶段就不是直接自然的进入合作,在早期就干净利落,我们就直接拍照片。后来在拍摄的时候进入到另一个状态,更慢的考察,选地方,会有讨论,我们有各自的偏好,同时也要进行取舍。


如果有争执,我们就会回到最初,问一个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最终这个照片诞生出来了,争执都是无所谓的,最后有一张满意的作品诞生对我们来说是最欣慰的。我在经常说要诞生一个作品其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为中国的摄影家
找一个家


Q:在三影堂到明年创立了十五年,您从创立、经营到现在,有什么特别困难或者是让你觉得非常疲惫的一些时刻?    


A:我们的现实还是挺残酷的,我们要扎下根来,立足本土,在这十年多有很多故事,不过最终我非常的欣慰,即将要到十五年了,我们这个空间还存在着,真的是很感恩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能坚持这么久,而且那么多的人给我们帮助。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在几年前,我们觉得应该跟三影堂有一个距离,这几年我基本没有参与很多日常的事情,现在的团队已经非常独立,他们也成长了,大家都特别敬业,我回来这里就是一个“客人”。


Q:三影堂如果十五周年,有计划办一个您和映里老师的回顾展吗?


A:现在的问题是因为三影堂不大,可能放不下,如果要展可能要缩减很多,又显得没有那么完整了。所以看情况吧,不过也是有可能的。

    

Q:您刚刚说三影堂的一些改变,您和映里老师逐渐跟三影堂保持一些距离,让独立的团队去运作和经营?


A:是的,已经好几年了,不然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安静的时间可以回归到摄影家的身份,厦门也有专门的团队,包括集美阿尔勒,我们也有艺术总监,我只是会参与一些学术上的事情。


Q:三影堂也比较关注青年的摄影家,在您看来一个青年摄影家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A:三影堂从一开始很关注年轻的摄影人,但我们只是一个民间小小的机构,我们的推动力特别有限,只是多一种声音,当然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机构去推广摄影。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在年轻的时候,想要表达,然后想要交流。很多年轻人也有迷茫、困惑的时候,但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想要跟人分享,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个时候如果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应、感受,甚至还会碰撞有交流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事情不是一次就可以成长,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


 Q:对您来说,觉得摄影的力量是什么呢?


 A:是时间,时间会证明这一切,今天拍下来照片就这样,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这个时刻不可能再回来。所以我觉得这是其他艺术媒介或者是其他的包括绘画的特质,就是对时间的表达。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摄影特有的力量。即使是虚构的也有它的特质的生命存在。

    

Q:您觉得现在中国摄影目前比之前发展的更好的吗?或者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A:中国摄影就是短短几十年,如果我们谈当代艺术独立性的创作,还是非常丰富且有活力,但缺乏摄影机构,摄影制度,我经常在呼吁很多公共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还没有给摄影很好的尊重,也没有给它足够的空间展示、收藏、研究,这都是目前所欠缺的。我作为一个独立的摄影人想去更多的传播,推广。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Q:需要系统的梳理,包括历史的梳理,学术性的研究,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才能支撑摄影在整个中国社会上更好的发展。


A:简单说一点,摄影是一个物件,瓷器也是一个物件,瓷器是有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但摄影即使是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也发生了很多工艺的变化,从湿版、银版、蛋白质,铂金的工艺,还有银盐,包括现在的数字,但是这个系统里的摄影师很多人对这一百年的工艺都不懂,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还有公立的美术院校、大学没有给学生灌输这个知识。摄影在欧洲经常会在最重要的博物馆里展出,比如蓬皮杜、泰特、MoMA他们会展出摄影的原作,原作里就包含了30、40年代的作品,看到这些公众自然就了解这些工艺的反战,了解材质,就自然了解这门艺术。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去传播,摄影始终就处在很尴尬的位置。


我经常说中国摄影家没有家,中国有很多摄影家,但是他们最好的作品在哪里?最好作品都应该在博物馆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一定要被收藏、被传播、被解读。


Q:因为映里老师在日本有一些资源,向中国介绍了很多日本著名的摄影师,但是向日本介绍中国摄影师目前的进展如何呢?


A:我们在努力做这件事情,很不容易。我们也有两三次把中国的摄影师介绍到日本,五、六年前在东京一个摄影博览会介绍过,我们也一直跟日本文化中心沟通,我们也努力将更多中国的摄影师介绍到日本,但实际上日本并不了解中国的摄影师,不仅仅是日本,很多国家都不了解中国的摄影师。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我有一年去泰特美术馆的摄影部跟他们聊天,因为他们一直在做日本摄影的研究,我问他们为什么对中国的摄影不感兴趣?他们说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对中国的摄影没有资料,没有文献,没有任何的东西,不知道该怎么做。


摄影是不需要语言的,最直接的,因为图像都是独立的语言,所以日本摄影的传播在亚洲范围内是最厉害的,随便说出来至少10个大师都是享有盛誉的。那么小的国家却有那么多在国际上知名的摄影家,但是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很多优秀的摄影师没有走出去,没有被世界好的美术馆所认同甚至收藏,我感到很惋惜。日本很多摄影师在世界上被非常好的美术馆收藏,30年前就已经做过很好的展览,所以其实我们的发展很艰难,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做一些努力和推广。

    

Q:不仅仅是摄影,整个当代艺术如果是去看亚洲书目,中国的出版物都很少,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是不是需要首先在中国有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A:我们在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很强大,但文化有时候不是这样,文化要独立思考,还有做文化的人去沉淀,不能急功近利。比如策展人要去找赞助,支持,做商业活动,但做学术的人跟市场完全是两个脉络。


有很多做文化研究的,一个项目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但是最后出来的结果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考虑到这一面,静下来去做事去推动。但是有没有条件让人静下来?要有条件、有基金会支持,或者是有赞助人,没有经济的压力全心的做研究,可能是最理想的状态。


  

《迹:荣荣&映里的影像历程》展览现场



我们新一代很多人去国外学习,做学术研究,他们的态度跟我们的商业是分工的,所以才有可能做好,如果什么都要做,最后什么也做不好。也需要出版行业的支持,好的摄影家,丰富的资料没有出版社去做独立的出版。只有通过出版的传播,我们才有文化复兴的机会,除了展览走向国际的机会,怎么通过摄影将中国精神的文化内涵传播也是值得思考的。



-END-
图片来源丨三影堂摄影. 网络
©️归艺术家,禁二改丨盗用

采访.文字.编辑|刘校君




往期文章回顾

传奇命运再续,17年后,盂克双鼎“两兄弟”重聚上博

李雪松 x 李移舟 x 谢晓冬:一场令人瞩目的春拍佳绩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刘钢x乔志兵x谢晓冬x吴可佳:后疫情时代,私人美术馆与艺术收藏走向何处?

荣宝斋与龙美术馆开启战略合作,“南张北齐”艺术大展明年登陆京沪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