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波尔坦斯基去世,这位法国国宝级艺术家曾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他生病了。但他是个低调的人,总是尽可能地把一些事情藏起来。”蓬皮杜博物馆前任馆长Bernard Blistene这样形容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



 

蓬皮杜博物馆曾于2020年为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举办大型回顾展



去年年初,蓬皮杜博物馆曾给波尔坦斯基办过一场重要回顾展“留痕时间”(Faire son temps),那段时间刚好是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的阶段,也是人类在面对生死最手足无措的时候。

2021年7月14日,把死亡这件事看得无比通透的法国国宝级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巴黎辞世,享年76岁。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1944-2021)Photo: Didier Plowy.



波尔坦斯基是谁?

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


无论是英文名,还是翻译过来的中文名,波尔坦斯基都是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记不住的名字。可是提到2018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那场可以收集观众心跳的大展,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是他!”

关于波尔坦斯基的辞世,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和感知,表达着怀念(在此鸣谢各位)

@沈奇岚博士(作家):去年疫情严重时,他的艺术带给我希望和信念。想起2018年他来上海时的相遇,还有他震动所有人灵魂的展览《忆所》。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安放了悲伤和脆弱。


 

图源:“沈奇岚”公众号



@邬建安WuJianAn(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波尔坦斯基和让·卡尔曼用原东川小学三层楼的校舍创作了的《最后的教室》,是越后妻有最震撼我的作品之一:枯草铺满了昏暗的礼堂,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闪动,风扇在呼呼作响;通往二楼长长的走廊两侧挂满了被涂得漆黑一团的相框,暗弱的灯光下,隐约映出参观者的面庞;巨大的心跳声在曾经的实验室中回荡,灯光如爆破般闪现之后,又是死寂的黑暗空间;学生们的文具和日用品还散落在柜子里,似乎这些年轻的生命上一刻还在这里嬉闹奔跑,如今留下的只有飘忽不定的孤寂。


 

图源:邬建安WuJianAn



@董冰峰(OC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馆 学术总监 研究出版部主任):侯瀚如写波尔坦斯基PSA展(配图)。


 

图源:董冰峰



@再改个名字行不行啊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去世,从此他的chance(《机遇·命运之轮》)会不会放一张照片给曾经的自己。

@Beau_tRavaiL:几年前去看过一次那个展览,那里收集着世界各地陌生人的心跳声,扑通扑通的,好令人震撼。

@RollingStone大水花:他在丰岛收藏万人心跳声,用风铃记录森林的低语,也曾在海边用风与鲸鱼对话。属于他的这颗心脏虽然停跳,但艺术已超越时间,传递到千万人心中。

@En-J出生和死亡在宏观里其实也就是出发到达这般直白。


 

《心之档案》2008,心跳采集室,《档案》展览现场,马加辛三号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2008年



一次偶然的尝试,他录下了自己心跳的声音。于是从2005年开始,波尔坦斯基开始将心跳声作为创作媒介——在全球各地开展《心之档案》项目,并立下一个听上去有点乌托邦的目标——希望可以收集到全世界所有的心跳声。

没有人知道,那次“偶然”究竟是源于什么样的契机和想法。但作为犹太人的后裔,想必心跳声于他而言是生命的一种具象反馈,“每一个人的心跳声都是最为独特却又是最为虚弱的,随时与死亡一同终结”,波尔坦斯基曾说到。

可能也很少有中国人知道,波尔坦斯基的父亲是犹太人。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他不得不生活在巴黎家中的地下室里。虽然1944年波尔坦斯基出生时,巴黎已经解放,但大屠杀的阴霾给每一个犹太裔家庭的伤害都是无法磨灭的。



 

2010年,波尔坦斯基在巴黎大皇宫向游客们展示了成堆的衣服构成的作品 "Personnes" ,并关掉了大楼里的暖气,这是对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沉思© Fred DUFOUR 



“我从没见过父亲独自上街,我第一次自己上街是18岁的时候。我们的房子很大,所有人却都挤在同一间房里睡觉。家人挤在一起,彼此的心跳声会听得格外真切,毕竟有声音,就是活着。

作为犹太人的童年让波尔坦斯基开始思考“死亡”这件事。

2010年,他的“心跳档案馆”在日本丰岛上落成,那里鲜有游客,迄今已经收集了12万份心跳,其中包括了乔布斯、奥巴马的心跳声,当然大部分应该也是普通人的。


 

心跳档案馆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丰岛上,远离人烟。博物馆内一共有三个主要展馆:展示馆,心跳藏馆,心跳录音馆。



“我觉得人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于是我想用各种办法来记住每个活着的人,给人的生命做记录、存档。”从此,在丰岛,游客可以通过他们活着的、跳动的心脏的声音来纪念他们所爱的人。


 

波尔坦斯基抵达日本丰岛,2010年



与富豪对赌八年

赢了,就去中国办个展


2009年,当时已经65岁的波尔坦斯基对“死亡”这件事的思考越发执念——他与靠赌博发家致富的艺术收藏家大卫·沃尔什(David Walsh)对赌:“出卖自己剩余的生命”。


 

摄像头拍摄的波尔坦斯基在工作室中工作



沃尔什喜好收藏埃及木乃伊,他对波尔坦斯基的作品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同时还认为波尔坦斯基将在8年内趋势。于是,波尔坦斯基决定同意沃尔什对其位于巴黎的工作室进行24小时的实时拍摄,基本就是一场时长8年的直播,最终形成《波尔坦斯基的人生》这部影像作品。另一方面,沃尔什每月需要向波尔坦斯基支付2500美元作为赌资。

8年过去了,这场比《楚门的世界》还要楚门的“行为艺术”以波尔坦斯基的活着结束了。但却成为他对于死亡的最著名宣言。



“忆所”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基于这一事实:每个人都是独特且重要的,但每个人都会消失,大部分人过了两代便会被遗忘。”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种说法:波尔坦斯基在与沃尔什对赌的时候,曾希望自己如果赢得赌局,就来中国举办自己的个展。2018年,他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在上海得以举行。

期间,他在中国收集了10余吨旧衣,在PSA高28米的中庭重构了装置作品《无人》,高达15米的起重机钩爪悬挂在衣物堆砌而成的山峰之上,重复抓起、抛下衣服的动作。

“无人”在法语里亦有“很多人”的意思,这些缺席的身体唤醒着发电站的记忆,和更广泛的跨越文化时空的集体记忆。


正如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所说:“命运起重机倾倒的那些无人认领的衣服,实际上属于每一个人,时尚和色彩的差异在此变得微不足道。人类的痕迹是如此可笑地相似,没有谁能幸免于终会消亡的命运以及茫茫的未知性。”

在波尔坦斯基看来,每一个人的记忆虽微不足道却饱含真实独特的价值,他经常选取日常物件作为主要创作材料以试图建立一座人类档案馆,正如波尔坦斯基所说:“我的作品多包含‘人’的元素——成百上千的瑞士人民和波兰婴孩、成吨的衣物。我始终认为,不论是一张人物相片、一件穿过的衣服,还是一次心跳、一具尸体,都代表着一种缺席”


 

波尔坦斯基在他位于Malakoff的工作室内,图片拍摄于2009年11月9日,AFP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极简主义者。”波尔坦斯基说过。

但是去年,他也曾说,“我想创造传奇和神话。”

显然,他做到了。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网络
©️归艺术家所有,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编辑:viva la vida



往期文章回顾


苏富比及佳士得公布亚洲及全球销售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迄今为止最全面梵高自画像展览,不爱拍照却爱画自己?
四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揪着达·芬奇和他的《救世主》不放?
超200件展品首次公开,巴斯奎特亲妹妹将向世人展现怎样一个他?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