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件一级文物,法门寺地宫文物首次大规模外出展览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近日,“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57件精美展品,其中一级文物达30件,是法门寺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外出展览,也是一次空前的唐代宫廷国宝精粹展。


本次展览分为“千年古刹,悠悠地宫”、“宗教道场,佛家圣境”和“奉珍献宝,礼佛祈福”三个部分,充分展示了法门寺悠久的历史、汉传密教文化和唐代的贵族生活。



长沙博物馆展厅现场


法门寺唐代地宫是世界上发现时间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唐懿宗咸通十五年正月初四,法门寺地宫最后一次封闭。


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大门终于被重新打开,消失了千年的文物重见天日。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


唐代文物最集中的只三处地方,其中法门寺地宫文物是现存唯一的唐朝宫廷文物,法门寺地宫文物为我们破解了唐代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


唐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划刻着“五哥”的唐代皇室茶具一套,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琉璃器等,这些沉寂地下千年的文物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唐代贵族生活画卷。在法门寺地宫中,不只有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唐代的金银器也同样巧夺天工,值得一观。


C位:“世界锡杖之王”


在本次展览一众的供佛珍宝中,C位当属“世界锡杖之王”——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此件锡杖使用了黄金二两,白银五十八两,全长196厘米,重2390克,是全世界唯一一件“四股”、“双轮十二环”、“银金花”锡杖



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本次展出为复制件)



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本次展出为复制件)局部



这件“世界锡杖之王”杖身中空,呈圆柱形,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錾有流云纹的银丝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轮,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环代表十二因缘。杖顶是象征佛所在的两重莲台,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锡杖股侧錾刻的铭文,记载了锡杖打造的时间、用料、规格以及工匠姓名等重要信息,全文如下:“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


锡杖又作声杖、智杖、德杖、鸣杖、金锡,略称杖。锡杖作为比丘十八物之一,即比丘行路时所携带的道具。锡杖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三个,一是僧人化缘时,振环依声,以代叩门;第二个作用,锡杖也可以用来防身;另外也有显德的作用,是身份的象征。


锡杖为法器,是修法之人的必持之物,因其在振动时,声似锡声,故称为锡杖。持锡杖者多为高僧,是显示修行和公德的标志,后来逐渐成为佛祖身份的象征,也出现了等级。


唐朝时期礼佛习气盛行,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玄奘所持的锡杖乃是九环锡杖,代表了其九世因缘也是玄奘作为高僧地位的象征。


《锡杖经》记载,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地藏菩萨持二股六环锡杖,迦叶佛持二股十二环,地藏菩萨为二股六环,释迦牟尼持四股十二环锡杖。


这件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四股十二环,属佛祖释迦牟尼,是锡杖中最高的品级也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


唐朝诸位皇帝笃信佛法,自唐太宗开始,法门寺就成为了迎奉佛骨的圣地,每三十年开塔迎送一次,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地宫出土的碑文——《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刻,详细记述了法门寺的由来和唐代法门寺迎奉佛骨舍利的历史,并详细记载了佛骨舍利的形状和咸通年间迎奉舍利的盛况。


据史载 “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日本的正仓院内也有一件唐代时期的锡杖,在法门寺的这件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被发掘之前,日本一度宣称其藏在日本正仓院中的白铜头锡杖为“锡杖之王”,并说在存世的锡杖之中没有比这件白铜头锡杖等级更高的



白铜头锡杖



白铜头锡杖(图中5)


在正仓院内藏的白铜头锡杖从拐杖头到石刺都完整存在,但在插图中只显示了锡杖头。


白铜头锡杖总高174.8cm,拐杖头部用白铜制成,高21.1cm,拐杖部用铁锻造制成。拐杖头部的环最大直径几乎是中央的宝珠形,顶部尖尖的在上面放上印度风的小塔形。用蔓草装饰环,叶节的一部分相当于四王座。是环和带环交替重叠的复杂构造。


迎真身金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整体造型精美绝伦,有观点认为,这件锡杖比日本正仓院收藏的“白铜头锡杖”等级更高,是实至名归的 “世界锡杖之王”,是当之无愧的佛界至宝。


这件锡杖地位尊贵,出土后一直保存在法门寺博物馆中,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从保护文物出发,特意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由于这件锡杖过于珍贵,本次展览中的展品也为复制品,当仍旧可以感受其恢弘之气。



唐茶文化蔚然成风


中国是世界上最开始饮茶的民族,唐朝时期也称为盐茶阶段


唐人喝茶与现代人喝茶有很大的区别,唐代人喝茶叫吃茶,要用茶碾将茶叶碾成细末,以细网罗筛,再用小匙舀取茶末倒入炉上的沸水,加入盐花调味煮着喝,有时候还会加入胡椒、橘皮和姜调味。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根据《物账碑》记载包括“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廿两,盐台一副重十一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将皇家饮茶文化尽收眼底。


其中银结条笼子与银镂孔笼子用于盛放茶饼,银茶碾用于碾碎茶饼;碾出的茶末还要用茶罗子筛选。这些文物不但揭开了唐代宫廷茶文化的神秘面纱,也让陆羽的《茶经》不再是纸上谈兵。



鎏金银茶碾子


法门寺出土的这一套金银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鎏金银茶碾子是其中一件。上面是“鎏金团花银碢轴”,下面是“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鎏金团花银碢轴”和“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组合用来碾茶,称为“茶碾子”,就能还原唐代人是如何吃茶的。


由碾槽、槽座和能抽动的盖板组成,通体鎏金,底部弧形,便于碾轴在槽内来回滚动。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五哥”是唐僖宗的小名。


錾文上有“碢轴重一十三两”,轴可来回转动。前后两端的槽板上各饰有三朵相连的流云纹,内有宝珠形壸门一个。左右两侧的槽板上饰天马和流云纹,其间各有镂空壸门三个。特别的是槽面还插入一块可以沿沟槽抽动的长方形盖板,闭合时,槽身密封。碾轴两面以轴眼为中心饰鎏金团花,外绕以流云纹,富贵袭人。


《物帐碑》中也有记载,它和另外几件碾茶、筛茶、烹茶、饮茶等茶具属“新恩赐物”,列在“僖宗供物”名下。由此可见,这些茶具是僖宗皇帝御用真品无疑。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用来盛放盐花的银质盐台,用铁制的脚座支撑。两件盐台都使用了类似弹簧的构造,将细条状的金属弯曲成螺旋状,或当成盐台支架,或用来承接装饰的附件,使其具有悬空晃动的灵动感,也使盐台整体的视觉效果更为轻盈。


其中的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是由文思院打造的精品,三足架银台钣金成型,纹饰鎏金。高27.9厘米,重564克。盐台由盖、台盘、三足架等组成,盖上有莲蕾捉手,上下两半有铰链开合,以银箸焊接与盖相连。


盖呈覆置的荷叶状,盖面錾刻蕉叶,底缘上卷,盖心饰团花一朵,盖面饰摩羯四尾。台盘宽平沿,浅腹,平底。三足支架与台盘焊接相连,支架以银筋盘曲而成,架中部斜出四枝,枝端有摩羯铸件二、智慧珠二。智慧珠下且有莲蓬座,珠周有火焰纹,座下衬以团花。


内侧均有錾文,三足架上錾刻:“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金涂盐台一只,并盖重一十二两四钱,判官臣吴弘慤,使臣能顺。”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局部)


鎏金摩羯鱼三足架银盐台(局部)


银盐台造型颇富想象力,极为生动美观。翻卷的荷叶形圆盖生动表现出叶子的柔软质感,其上所鉴刻的摩羯鱼图案为龙首鱼身,在佛教中是能吞噬一切的神鱼,侧面体现了唐代礼佛的特征。打开荷叶盖之后,可见盐台中心为莲蓬孔洞造形,构思巧妙令人叫绝。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盐台是一件两用器具,不仅是吃茶时的调料盒也是一个小熏香炉。三足架顶端含苞待放的小莲花是可以打开的,其用途是用来放置熏香的。


这件小小的金银器,将唐朝喜茶、礼佛和爱香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能体现当时匠人的技艺高超,审美独特和独具匠心的设计。


唐香弥漫缭绕不绝


香囊虽小,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代代流传至今,是我国最古老传统的历史文化之一。


香本是药,燃烧之后可以驱邪避毒,有效阻止病菌的生长,如沉香、艾香等,自古以来在瘟疫时期都是广泛使用的。


在唐代,佩戴香囊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太平广记》记载,唐懿宗女儿同昌公主乘坐七宝步辇,辇的四角缀有五色锦香囊,所到之处,满街溢香。而青年才俊,也以佩戴名贵香囊为荣。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


这件“鎏金雀鸟纹银香囊”是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由唐僖宗供奉给佛祖的熏香器具。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钣金成型,纹饰鎏金。上半球体为盖,下半球体为身,以铰链相连,子母口扣合。通体镂空,上下对称。半球体上散点分布三个圆形规范,錾有四只鸿雁,球冠有弧形等边三角形三枚。盖顶铆接环纽,上套莲蕾形环节,其上再连长链,司前控制上下球体之开合,香盂铆接于双层持平环上,香盂内底有鎏金团花一朵。


唐朝时期人人皆爱熏香,不仅发明了隔火熏香,还发明了香宝子等各种熏香器具,在唐代的一众熏香用具之中制作得最为精妙绝伦且最富艺术价值的当数香囊。


值得一提的是,囊内部运用了近代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无论怎样转动,香囊内部盛香料的香盂始终保持水平,香料不会洒落。香囊既可悬挂于床头熏香衣物,也可随身携带,走过之处留下渺渺余香。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不忘旧情改葬杨贵妃,却发现坟冢中美人肌肤衣物已经腐坏,只有香囊完好无损,由此推测杨贵妃使用的也是如此精巧的金属香囊。



鎏金雀鸟纹银香囊


这件鎏金雀鸟纹银香囊通体镂空,哪怕放进被子或者搂进怀中,点燃时也不会火星四射或香料熄灭洒出,就算燃尽之后香灰也不会掉落,也被称为“被中香炉”


香囊中有一个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与平衡环以短轴卯接,内、外平衡环间也以短轴卯接,在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转动,而香盂的重心始终不变,使香盂面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也不会香盂内焚烧的香料始终撒落不出。


中国金银器发展在唐朝进入鼎盛阶段,这时期金银器在数量、品种、风格和技巧上皆堪称一绝。


其工艺复杂且精巧,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有些工艺还一直沿用至今。在装饰图案上,更是做到了内容丰富、造型优美、气韵生动等特点,纹饰中包含了唐朝人对于思想的传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在西方工艺品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唐朝工匠依旧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保留唐代特点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择优吸取,使唐代金银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金银器可以称之为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烂瑰宝。唐代工匠以惊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手艺,将唐代艺术推向高峰,为后世人留下了一件件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文明进入一个繁荣的新阶段。


这几件金银器只是本次展览中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他精美的文物比如充满异域风情的琉璃器和千峰翠色的秘色瓷等众多旷世珍宝。

其它展品欣赏



鎏金铜浮屠(本次展出为复制件)

象首金刚铜熏炉

鎏金银龟盒


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


鎏金带座银菩萨

唐菩萨像



八瓣花纹蓝色琉璃盘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

菱形双环纹深直筒琉璃杯

金秋九月,正是看展的好时节,本次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展即将在10月17日落幕。快来长沙博物馆,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睹数千年前的盛唐风采!


地宫宝藏

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



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


时间:2021.7.16-2021.10.17

地点: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长沙博物馆、网络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编辑丨桃子



#今日份视频号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错过这场大英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纸上绘画,要再等10年

港中大文物馆新展“广纳百川”,讲述70组书画精品传奇往事

68岁的“时间残骸”收藏者,他让世界认识了韩国当代摄影

三星堆再度上新,这件青铜小立人翘着“兰花指”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