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上越:日本战后崛起的90后新星,在“误解”中交流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2-01-20


90后艺术家江上越(Etsu Egami),是日本战后崛起的第三代当代艺术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


她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艺术家之一。然而,这些奖项对于年轻却深怀艺术匠心的她来说,“既不是梦想,也不是目的地”。


腼腆的外表下,她的内心其实格外成熟且带有一丝野性。她喜欢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和日本思想家铃木大拙,这让她的艺术语言收获灵感,具有深刻的哲思与魔法般的细腻感知。如果不从事艺术这一行业,她甚至想当一位探险家。



江上越9岁时的书画作品



如今,阶段性的迁徙带来的国际化,似乎是“千禧一代”艺术家的明显特征之一。江上越则认为,这一代人的共同点是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或许与她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有关。


1994年她出生于日本千叶,在美国度过她的少年时代,后来进入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学习。


这番成长经历,使她能够跨越多种语言和文化展开艺术实践。在这些短暂的“异乡人”经历中,她意识到语言是只能被感知、却不能被解释的,而“人与人的交流,不是为了更接近彼此,却是为了度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彩虹-2021-T-21》,布面油画,200cm×140cm,2021



在央美留学时,有同学问“江上越”这个名字用日语怎么读,她说念“Etsu Egami”,大家都觉得很搞笑。她好奇地问为什么?同学们说,这个发音像极了东北话的“一袋子米”。


好啊,我成饭桶了”,江上越笑着回忆道,“一个发音的两端链接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背后会不会有某种必然的关联?会不会发生更多的故事?”由名字的一次误听引发的笑话给了她有趣的启示,这便是她艺术创作的起点。


2013年,她开始了“误听游戏”的创作,关注“误解”——这一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空隙,“它让我有机会窥视人性的本质,反思这个语言孕育出的社会。”


她的创作实践主要探讨了交流中的障碍问题,通过从声音到音频录音、影像和绘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将肖像艺术引向一个全新的维度。同时,她的绘画创作十分注重色彩这一元素,在生活中她甚至能感受到每一个相遇的人身上的颜色。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览现场



近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江上越的个展“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出其2021年最新创作的“彩虹”系列绘画。关于“彩虹”这一主题,江上越表示自己喜欢多元共存的彩虹色,着迷于色彩间的距离。


本次展览由多摩美术大学校长,草间弥生美术馆馆长建畠晢(Tatehata Akira)担任策展人,由前法国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馆长罗姆·桑斯(Jérôme Sans)为展览撰文。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览现场



对于江上越的艺术创作,杰罗姆·桑斯表示:“她的人类学调研形成了画廊内一系列以个人肖像为线索的作品,为人类的交流和共存铺展开一条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多样化的道路。”


展览期间,在艺App对江上越进行专访,邀请她介绍最新“彩虹”系列的绘画创作过程,并分享过往生活中的难忘经历:



江上越(Etsu Egami)






彩虹系列中的人
都曾与我擦肩而过

Q:您于2021年创作了“彩虹”系列绘画,请阐述一下“彩虹”这个标题和展览主题“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各自的含义。创作这个系列的契机有哪些?

A:“彩虹”是我一直在探索对于“交流”的象征性语言。我们常说的“误解”和“固执”是错位和平行的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这些不仅是共存中的互相尊重,也是自我启示的重要契机。

当我们凝视这种距离感和不确定感时,交流的本质也许就会慢慢浮现出来。这时我感到在交流的灰色地带看到了彩虹,“误解”的瞬间,出现的往往是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览现场



这次由于新冠疫情,日本多次宣布紧急状态,不便外出。我把自己关在日本的工作室,完成了这次个展系列的作品。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隔离,而互联网上的虚假新闻像蝴蝶效应一样传播开来,搅动社会。 

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即使是文字和绘画,也逃不过信息传递的变异。疫情让人与人,国家和国家之间看不到的界线浮现出来,变得明显。

我对交流的探索,更多是对于“误解”的探索——人的“认知”是什么?其实这个作品跟我在2016年首次北京的个展“这不是误听游戏”有着深深的关系。这些“误听”有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差错,却反映了你的职业、成长背景、潜意识,甚至是DNA……因此“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


《彩虹-2021-T-10》,布面油画,200×140 cm,2021



Q:听说您会让模特聆听外语,并画出他们试图破译时的面部特征,这次展览作品也采用了这种视听交汇的方法吗?

A:这是我的误听游戏的一部分。海外的生活让我对语言非常困惑,误听游戏是我从2013年就开始的项目,已经持续8年了。在误听游戏中我给参与者们听不懂的语言,让他们主动误取声音,写下来,并画下来

我渐渐发现那不只是声音、语言的问题,实际上他们的脸会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其实视觉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也同样重要:有科学家说人对世界的认知80%以上来自于视觉;日本戏曲家竹内一郎谈到“视觉是90%”;而中国也有“眼见为实”这句话。

我有时候会思考我是应该相信眼睛还是相信耳朵,自然而然就视听交汇,用绘画的方式画出参与者的面目,这是我的出发点。它在我探索交流本质的脉络中出现,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写实主义的肖像画,更多是有着画面、有着声音的一个综合性作品。不断地探索,对于交流的认知渐渐地让我找到了“彩虹”的绘画语言,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彩虹-2021-T-2》,布面油画,200×290 cm,2021



Q:在肖像创作时,您是如何选择模特的?“彩虹系列”画面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吗?

A:凭感觉吧。我的作品是我对“交流”的感知和认知记录。有观众从作品中马上找出他的熟人,这非常有意思。

“彩虹系列”中的人脸,都基于我擦肩而过的人。其实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断变化中,那一瞬间的擦肩而过,就像我珍惜樱花盛开那永恒且短暂的瞬间。

此外,日本古典文学《平家物语》的开篇诗也让我深思很久:

“祗园精舍的钟声,奏诸行无常之响;沙罗双树的花色,表盛者必衰之兆。骄者必败,恰如春宵一梦;猛者遂灭,好似风前之尘。”


《彩虹-2021-T-19》,布面油画,200×140 cm,2021



用心灵去看
你能感受到对方的颜色

Q:这次的“彩虹”系列的肖像画与以往作品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A:认知在深化,作品也在变化。与我在东京GINZA SIX的个展“星球时间”和纽约前波画廊的个展“脸书”相比,这次的作品尺幅大,还有群像。这次6m的作品是我在日本工作室能画的最大限制的作品,花了很多心血,完成后三天没能起床。

大幅作品给予我新的发现,创作时让我“置身在彩虹之中”,不仅仅是视觉,色彩是可以用更多感官去触碰的。


《彩虹-2021-T-3》,布面油画,200×290 cm,2021



这次画的人体群像和以往我在彩虹系列中聚焦于面部的作品不同,是延续了我6月在巴黎的个展“社交距离”的作品。疫情期间,街上、商店哪里都提示需要保持2m社交距离,同时人体又是非常私密的,这就很纠结,“交流的距离”就更凸显出来。

之前我注重画面和观看作品的人之间的对峙,现在开始通过一个画面中的复数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探索这种微妙的距离。


个展“星球时间”,银座GSIX,东京,2021



Q:在这组作品中,画面的色彩依然是非常关键的元素,您是如何培养对色彩的感知的?您个人喜欢怎样的颜色?

A:对。我的绘画创作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对每一个相遇的人都会感受到颜色。气质学识等内在的东西也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其实用心灵去看,你能感受到对方的颜色。色彩有温度有厚度,有无穷的变化,当这些变化刚好契合自己的感受时便成为强烈的表现力度。

我喜欢彩虹色,喜欢色彩间的距离,多元共存,其中任何颜色都是美丽的。


江上越在工作室创作



Q:在创作“彩虹”系列作品包括后续布展的过程中,您对哪些环节印象最深刻?发生过比较纠结或有趣的事情吗?

A:对我来说,画画是认知对象、验证感受、深化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深度的交流,一笔一笔就有点像在解剖,通过每一笔进行心灵沟通。

曾经天津电视台花半年时间拍了我的纪录片《声色之间》,这个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反响挺大,在这次个展展厅里也能看到。

有一次那个导演说“你是在暗恋吗?”我觉得还真有点那种感觉,日语叫“片思い”,直译是单方面的思慕。人物的表情、声音,各种场景反反复复在我的脑海中重演,我试图更接近他的本质,越来越抽象化而接近核心。


《彩虹-2021-T-7》,布面油画,200×140 cm,2021



Q:这组肖像画中的脸部细节被模糊化了,这让人联想到您绘画时的复杂心情,您为何这样处理?

A:其实很多时候是“欲言又止”,有时候在社会中也需要不明确的、模糊的东西,或者说这种“模糊”就是一种真相,就是对这种真相“明确表述”的方式。

在多重的社交礼仪中,误解的一瞬间,往往面具掉下来,露出真性情,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这种私密的,又是人之常情的地带,也许只有融入天地之间才是最好的处理吧。

Q:您和画面中的这些人物有怎样的关系和情感联结?

A:我希望引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展人Julie Champion的一句话来解释:“在江上越的作品中,最美的是,她把所有这些特殊性看作是一个来源,不仅是误解,而且是人类关系中的创造和财富。在这里存在着美。”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览现场



有人说我是身患
重度“共感症”的艺术家

Q:您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理想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很多年轻人都有“社交恐惧症”,您有过这样的阶段吗?

我觉得人永远是孤独的,同时人类又渴望共同体。群体生活方式是让人类进化发展的关键,而交流是最重要的。

1990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通信技术的发达让互联网、数据爆发性成长;在短短的30年,又发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量子电脑、虚拟现实、5G的出现,让通讯越来越快。微信,Line,Instaram,抖音,Clubhouse……纷纷出现,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似乎世界变成了零距离,充满了相遇,甚至想拥有火星的朋友。

疫情更是加速了线上的交流,日本出现年轻人“抵制互联网”、“互联网抑郁症”,这敲响了思考的警钟,或许暗示着让我们停下脚步。这令我突然想起了谷川润太郎的诗歌《二十亿年的孤独》,还有微信开屏时的地球小人。


《彩虹-2021-T-17》,布面油画,140×200 cm,2021



Q:在您看来,“人与人的交流,不是为了更接近彼此,却是为了度量他们之间的距离。”这个观点非常有趣,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A:“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是当时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第一年的时候老师跟我说的,当时非常懵,只可意会,那老师是什么意思?(笑)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Melford.E Spiro谈到对于异文化的理解有5个水准和阶段。稻贺繁美在“异文化理解的论理”中也有谈到交流中的理解是包含了“理解”和“误解”的持有振幅的理解。

人类学家谈到在社会集体中交流、认识彼此的不同,从而创造“他者”和“自我”的概念。其实距离是什么本身不重要,这种宏观的角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


《彩虹-2021-T-13》,布面油画,200×140 cm,2021



Q: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误解”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您的生活中,在过去丰富的留学经历中,您是否有过关于误解的经历?

A:“误解”是我创作的开始,在央美留学的时候同学问我的名字“江上越”用日语怎么读,我说是EgamiEtsu,他们觉得很搞笑。我很好奇,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像东北话的“一袋子米”。好啊,我成“饭桶”了(笑)。

一个发音的两端链接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背后会不会有某种必然的关联?有没有更多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启示。

我开始了“误听游戏”,关注“误解”这个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空隙,让我有机会窥视人性的本质,反思这个语言孕育出的社会。


《彩虹-2021-T-15》,布面油画,200×140 cm,2021



Q:画了这么多肖像画,您一定观察过无数人的脸,面对不同长相、神情的人您会产生“联觉”这类奇妙感知能力吗?

A:确实,看第一眼就会让我感受到某个人的颜色。很多时候这个颜色很具体,而且伴随着声音。如早春2月晨空的颜色和温度、夏日黎明黑夜到粉色的一瞬间。

日本美术评论家千叶成夫先生说,我画的是交流的过程和理念。对象被转换成一组色彩,一串音符,一种香味定格在画面两年前,网上还有一篇文章称我是身患重度“共感症”的艺术家呢。(笑)

世俗的成功不是我的目的
我更想当探险家

Q:作为千禧一代的艺术家,您的创作理念与艺术语言体现出深刻的哲思与成熟的心智,在这之前,您有受过一些哲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的影响吗?

A:我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千禧一代”,但是我认为周围千禧一代的共同点是很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亚洲协会的邀请做过“日本战后第三代艺术家的潜力”的讲座。这些艺术家多数是出生于千禧年,他们都有着国际背景,所以国家性符号对他们来讲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和魅力。他们跨越了国家的界线,取而代之,用自己在多元文化中的感受去创作。

我喜欢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和日本思想家铃木大拙。特别是德里达的“延异”学说,令我在探索交流中的扭曲和错位现象时深受启发。音乐方面,其实我妈妈更想把我培养成音乐家,学前就被送去学钢琴、唱歌、舞蹈等等。现在画画画累了也会弹几曲放松心情。我听的音乐比较宽泛,喜欢现代音乐的狂气,也喜欢东方古典音乐中的哀怨。

艺术上,森美术馆的南条史生馆长说我的作品像女版的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我对日本近代的油画家也很感兴趣,还有中国的八大山人,黄宾虹等等,都有共鸣。


个展“社交距离”,A2Z PARIS,巴黎,2021



Q:您如何看待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处境?除了艺术创作,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不做艺术家,您希望有怎样的尝试?

A:2021年我受日本文化厅的杰出艺术家派遣项目,去了纽约。和大都会博物馆、MoMA、古根海姆美术馆、Dia Beacon的策展人一起开会,在纽约举办个展。美国策展人说我是典型的“日本战后第三代当代艺术家”,这个概念启发我很多。Dia Beacon的策展人说,第三代艺术家崛起的现象不只是日本,是全球性的动向。

回国后前泽友作的艺术基金会采访我也谈到这个内容,我希望自己作为第三代艺术家给同年代人做一些贡献,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也邀请我做了全英文的讲座。这个讲座视频可以在这次唐人个展中看到。


江上越在前泽友作创办的基金会CAF入围展现场



似乎现在亚洲对于日本艺术的认知只停留在战后第二代当代艺术家,比如卡通艺术,波普艺术,村上隆,奈良美智。但是第三代已经在兴起,虽然新一代艺术家坚持做下去都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希望社会关注这一代,艺术是多元,多样的。

艺术家做好艺术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把艺术和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不做艺术家,我想做探险家,之前看过一本奇妙的速写本,Huw Lewis-Jones撰写的《Explorers' Sketchbooks:The Art of Discovery & Adventure》。


“VOCA2020展:当代艺术的展望” ,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 2020



Q:凝视您的绘画作品,观众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与思绪,在众多反馈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粉丝或观众?

A:去年年底我在日本千叶市美术馆举办个展,展览中有个环节是观众可以参加的“樟子项目”。樟子项目中我和参与者交谈,把他们画出来。参与者们开始谈起他的过去,比如有聊今晚想吃什么的小学生、以往在国外渡过婚姻并离婚的50岁阿姨、怀念几十年前人和人的距离更近的80岁老太太,给我送自己家里种的橙子的婆婆……

其中,有一位对我诉说童年和家人关系不好的叔叔,还给我看了他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拍的黑白照片,他说:“小时候我和父亲关系很不好,但当我有了家庭和孩子,才明白父亲的心。我们都认为过去是改变不了的,只有当下或是未来可以改变。但是我突然发现“过去”是可以改变的,当下的态度会改变过去,这就是江上越所说的能动的误解吧”。这段对话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另外,也有观众说在我的作品中看到很多数字,也许是误入了“达芬奇密码”的世界。


个展“彩虹”,白石画廊,台北,2021



Q:新冠疫情发生的这两年,您主要在做些什么,有一直投入在创作中吗?现在身处哪个国家有哪些新尝试?

A:疫情期间最多的时间是在日本,呆在工作室,主要创作作品和写论文。疫情对艺术界影响很大,当时2020年初我有两个重要展览:上野之森美术馆VOCA展,早期村上隆、奈良美智也是从这个展览中被推荐的;另外一个是3331展,这两个展览能否正常开展被讨论了很久,最后因其在艺术界的重要地位还是决定开馆了。

2022年初,我将参加瑞士的展览,5月将开始在日本艺术基金会的讲座“第三代艺术家的潜力”。东京和巴黎的相关机构也在策划我下半年的艺术活动,看来也闲不了啦,期待支持和分享。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展览现场



Q:近些年,您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比如2021年和2020年连续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艺术家之一……对您而言,是否在艺术领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A:福布斯30岁以下30人精英榜、亚洲杰出艺术家finalist等等这些奖项只是外界对于我在这一系列过程的评价。当然我很荣幸,感谢这些奖项,但是这些不是我的目的,也不是我的梦想。

艺术的路很长,需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我希望即使我自己不在以后,我的作品依然给人们传递message。




江上越

江上越

1994年生于日本

目前工作于东京和纽约


因杰出的创造力屡获殊荣:

2021年和2020连续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的艺术家之一;


曾于多个城市举办展览

个展包括:

“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1);

“彩虹 ”(轻井泽新美术馆,轻井泽,2021);

“Facebook”(前波画廊,纽约,2021);

“彩虹”(白石画廊,台北,2021);

“社交距离”(A2Z画廊,巴黎,2021);

“星球时间”(银座GSIX,东京,2021);

“Entrance gallery Vol.1江上越”(千叶市美术馆,千叶,2020);

“对话4000年”(千叶市文化中心,千叶,2018);

“被掩盖的真相”(银座,东京,2017);

“这不是误听 ”(德萨画廊,北京,2016)等



(上下滑动查看艺术家简历)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
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

展览日期
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5日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编辑丨 rr


#今日份视频号



#欢迎加入我们

新媒体编辑、视频号运营、直播&视频剪辑虚位以待
联系及简历投递:
hr@zai-art.com/13581996254(微信同号)
更多详情:在艺招聘丨寻找热爱艺术写作、创意视频的你




往期文章回顾

这个成立15年的雅集,如何用一场展览树立艺术品收藏榜样?

盘点2021丨一年三件破亿,硬核数据再现“拍场之王”张大千的泼彩奇迹

盘点2021丨亿元“升级”之路,谁是中国市场的西方艺术之王?

盘点2021丨是什么造就了古代书画市场中这些千万级以上的尖货?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