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臧启玉律师:北京地铁骂人事件,女的该骂,男的该罚

2017-03-07 臧启玉律师 臧启玉说法律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谈论法治进步,传递法律知识,30万粉丝关注。

欢迎转发,欢迎投稿,臧启玉律师微信号:1881198883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8181gd8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北京英勇无比的公安人员通报了地铁男骂人事件的缘由和处理结果,据通报显示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涉事的两名女孩在地铁里推销广告,让乘客扫二维码;一是该男子因辱骂他人受到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处理很恰当。

我在北京生活多年。

今天这篇文章,我只是从涉事两方的角度来全面谈一下我对此事的认识,顺便胡扯几句,扯到哪是哪,本文并没有主题。

先说一件我在广州遇到的事。

2004年的春节,我在广州火车站广场等车,一个穿着破烂脏兮兮的不伙子走到我面前,塞给我一个宣传品,我当时没有在意,顺手就接了过来。小家伙立即说:给我五十元。

我马上还给他,因为我并不需要,而且那个小东西根本就不值五元钱。

小家伙立即掏出一把类似于刀的东西顶住了我,威胁我说:接了就不能退,你不买的话,今天就别想走了。

我天生就是牛脾气,得罪我的人注定都没有好下场。如果你可怜巴巴的问我要五十元,想必会给你的,但是想逼我一件事,还真困难。

我用眼睛冷冷的看着他,我判断,以我的身手,猛然后退,完全可以躲开刀,而且他的身材我一只手就可以给举起来扔老远。

幸好的是,广州的警察巡逻比较频繁,小家伙看我态度也很坚决,就悻悻的走了。

所以,从内心里,我对推销产品这种行为是很反感的,甚至我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不太好的情况下,大多数推销是在诈骗。

 

北京是一个骗子横行的城市,这里集聚着全国各地的人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可以说,北京的写字楼里,每一个房间里都可能窝着一个诈骗集团。

一个同学在市委办公室工作,他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孩子获得全国作文一等奖的证书,我认真审查了一下证书,就笑了,问他:你这个证书是花了多少钱买来的?

他当时就生气了,问:你是不是看不得我的孩子好?

但是,那本证书确实就是一个虚假的证书。在北京,随便刻个名头听起来很上档次的组委会的章,就可以搞一个全国性的征文比赛,只要你投稿就能获奖,一、二、三等奖需要交的费用也是不一样的。所谓的组委会,肯定没有这个组织,甚至就可能是一个无业流氓躲在北京城某个地下室里在做这件事,至于投来的稿件,如山一样,没有人去拆,当作废品还可以卖一笔钱。

小县城里的芝麻官员,认识层次也可以理解,一般的吃瓜群众,受骗更是家常便饭了。

至于扫二维码,这种活动在北京更是常见了,我在这里劝告大家的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北京的道路上,经常会见到一些商家,拿着二维码让路人扫,只要扫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实用的奖品,而推销的人员,多是一些假日没有事做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更能博得路人的好感和信任。

但是,千万要注意,扫码只是商家进行下一步活动的开始。

举个例子讲,现在微信中有一个这样的扫码活动: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取床上四件套,但是他会要求你先把二维码转发到你的朋友圈中才能领取。

商家得到的利益是:第一,商家通过你的交际圈获得了更多的粉丝;第二,邮寄的东西邮费自理,往往会是38元,而那四件套肯定不值这个价钱,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处理仓库积压品。

一般小县城的人都喜欢贪小便宜,所以最容易上当。如果在北京生活的久了,看的多了,就了解这些小把戏。

扯的多了,回归正题。

地铁上那两名女孩子应该也就是我刚才所述的大学生,受商家雇用在地铁里推广二维码活动。但是,在北京的地铁里,明文规定是禁止搞这种推销活动的,每天地铁里都会语音提示。因此,这两名女生应该受到批评教育,并告知所在单位配合教育。

说到行骗,我又想多说几句,给大家讲一些平日最常见的诈骗的例子。

在北京的街头,我们常可以看乞讨的人,一个睡在地上装死,一个不断的磕头。这些人大多都是河南人。我是用了两天的时间专门跟踪调查过的。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行骗方式,如果你观察的久了,就会发现,睡在地上的人和磕头的人每天分工是不同,两个人会轮流着换角色工作。不要以为他们可怜,他们的收入远远胜过五百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还有比较有点文化含量的行骗方式。比方讲今日头条里就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女孩子穿着校服,面前摆一个硬纸上写一个悲惨的故事,声称自己父母双亡,无人照顾,考上名牌大学没有钱上,希望得到帮助,并吹一首悲哀的歌曲,路人纷纷感动,一个小时就可以收入上千元。

所以,想必地铁上骂人的的那个十七岁的男孩子也是了解这种行骗方式的,并深恶痛绝,所以才会骂出极其不堪的脏话。如果从这方面来讲,这个男孩子作为未成年人,还真有点敢对骗子说不的精神。

但是无论你内心多么痛恨这种行为,在公众场合公然辱骂他人是不对的。

无论社会多么险恶,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无人的时候,注意慎独;公众场合,注重形象。用明亮的眼睛审视社会,用一点爱意影响身边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