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知道吧?这些熟悉的著名诗词,居然来自“蛮族”

亦鸣 烟云过眼看 2020-04-13


中国的古典诗词,既是文学,更是艺术,它的别致音韵美感和悠远想象意境,非汉字不能表达,中文之外的语言,甚至都无法翻译,应该说,它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与标签之一。

 

先来欣赏两首古诗词


《过济源登裴公亭》

 

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到一个地方,游览一下当地名胜,抒发一下感触、留下点文字墨宝,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千百年来惯常的做派。

 

这首诗,完全是传统文人的味道和作派,但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古代文人所做。他的身份,说起来,可能会让许多人难以置信:他是元朝的开国宰相、契丹人耶律楚材。

 

如果说,这首诗,中国传统文人味浓郁,虽无可挑剔,但显得普通,那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这首词。


《鹧鸪天》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沈思到酒边?

 

词里行间,对历史的感触、对山水的情愫,所思所感,体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传统中国文人的思维格式;其中“桃李春风又一年”,更不失为名句,逢年过岁的对联上,是不是经常有看到?只是想不到,它出自这样一个身份的人手中!

 

耶律楚材,算是元代具有传统中国文人气质的最高身份者;但单论文学影响力,还有一个异族人,不下于他。那就是萨都剌。

 

萨都剌,论民族身份,是西域人。但他的生活与文化轨迹,却完全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人。他生于山西代县,进士出第,屡任地方官。诗名传世、更善绘画、精书法。不看名字与民族,很难把他与西域少数民族联想在一起。

 

他作品的那种中国味,可是发自骨子里面的!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炊烟动茅屋,秋稻上垅丘。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

 

——忧国忧民,情怀不少于杜甫!

 

“心求安乐少思钱,无辱无荣本自然。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

 

“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

 

超然旷达,可如李白?

 

他的《满江红.金陵怀古》,尤为脍炙人口:

 

六代繁华,春色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新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空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红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有多少南京人,能知道“蒋山”何山?蒋名何来?

 

但,他居然知道。

 

南京,似乎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中最适合怀古思幽的地方,金陵怀古的诗词,不胜枚举,看过那么多,最触动我的,就是王安石的桂枝香、以及这首。

 

历史上,有一些传颂度非常高的诗词,我们,不一定熟悉它的作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两句,不陌生吧,度过青涩年纪,回首对旧日梦中情人的感念时,你是否如此感慨过?

 

这两句,来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他的诗作,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而元稹的民族身份,却是鲜卑族,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两句世代传唱的爱情名句,作者是金元年间的元好问。他,也是鲜卑族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他擅作诗、文、词、曲。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个时代,被流行文化热捧的两位诗词名家,是仓央嘉措和纳兰性德。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写出如此捣心名句的仓央嘉措,虽是藏文名字,其实连藏族人都不是,他的民族身份,是许多人都陌生的门巴族。

 

纳兰性德脍炙人口的名作,更多,“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当时只道是寻常”;人到情多情转薄”…….名句金句,令人回味无穷。

 

这位“满清第一词人”,姓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父亲,是康熙朝的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有趣的是,纳兰性德是曹雪芹的爷爷辈,和其祖父曹寅,曾同入值宫禁,均为大内侍卫。

 

这些成就很高的少数民族文化名家中,还有女性的身影: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虫声新透绿窗纱",以一个"",生动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这一首,更透露了作者谙熟的中国历史文化修养,而它们的作者,叫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辽代著名女诗人。这位女中才子,是契丹族人。

 

在历史的演进脉络中,中华民族,甚至包括汉族在内,都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结果。而最终把我们融为一体的,就是中华文化!华夏,不是国籍、不是民族、不是血缘,而是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

 

当我们在古典诗词中,体会唐风宋韵,品读汉字之美时,不能忘记了,这些曾经的“蛮族”贤能,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也不能忘记,认同融合于中华文化者,方我族类,才是华夏!






推荐阅读:


约旦:不约了!


危险!加拿大....


唉,毁三观的波兰!


美女,真的该你娶吗?


国家有难的夹缝中,能人如何办事


“巴铁”— 会变成中国的烫手烙铁吗?


未曾蒙荫得报,唯有奉献牺牲的那些华夏赤子


搞笑的军阀告诉你,为什么身边的四川朋友值得珍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