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调第一旦角,首次在硚口戏班登场
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一个名为李翠官的楚调旦角,首次在硚口汉正街戏窝子登场。李翠官婉转的声腔,动人的歌喉,优雅的动作,灵动的身法,清晰的念白,为汉口戏迷所倾倒,因而李翠官的伶界声名,闻震汉口“戏码头”。
李翠官精彩绝伦的楚调旦角演出,为文人雅士所酷爱。当时汉口的诗人虞常泰撰写了《李翠官小传》,嘉庆时寓居汉口的湖州诗人范锴将《李翠官小传》收入到他编纂的《汉口丛谈》中,民国初年徐焕斗编纂《汉口小志》也将《李翠官小传》列入“艺文志”。李翠官可以说是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在汉口戏曲舞台上最早、最为知名的楚调演员,是武汉古代戏剧表演史上最为珍贵的资料。
▲ 现汉口镇戏码头
楚调,或称楚曲、或称汉调,即现代的汉剧,被清朝官府目为“大戏”。李翠官是咸宁通城人,自幼学戏,长大后从通城到比邻的湖南岳阳演出,隶属岳阳郡的楚玉部。在湖南楚调舞台唱戏出名后,李翠官即到汉口“戏码头”闯荡,隶属当时楚班的荣庆部。早在李翠官到汉口戏班登台前,通城胡家大班的汉调剧社在汉口就已经很有口碑了。胡家大班还开办了“大玉笈”、“小玉笈”、“汉十班”等汉调科班,涌现了胡玉册、胡瑛隆、胡赞盛、邓清官等演员,但皆没有李翠官名气大。
李翠官在未到汉口荣庆部时,该戏班的台柱名台官。台官是安徽人,面容姣好,武功高强,擅长武打动作戏,在汉口戏曲界很有名气。李翠官进汉口荣庆部后,以擅长饰演妩媚风流戏而为戏迷喝彩,和台官一起演出,时人目为天作之合。李翠官的拿手剧目为《玉堂春》、《杨妃醉酒》、《潘尼追舟》,皆为皮黄调。唱腔激越,饰演人物情绪因腔调起伏、抑扬、顿挫而回环往复、悲泣激怆不已。
▲ 梅兰芳《玉堂春》
李翠官在汉口“戏码头”演出10多年,积累了一笔丰厚资金,即告别汉口戏曲舞台回到家乡通城,盖房子奉养老父亲。父亲去世后,李翠官办了一个戏班,教人学唱戏。湖北戏剧史专家在咸宁通城做田野调查、翻阅李氏家谱时,审慎考证提出,《汉口丛谈》所记载的李翠官系通城县九岭寺前人李三槐(1751~1820)。李三槐,谱名家植,号三槐。《李氏宗谱》记载李三槐在汉口唱戏十多年,回乡奉养父亲所造房屋雕龙画栋。李三槐死后其长子曾开办汉调科班。李三槐不以李翠官入谱,是因为《李氏宗谱》明确规定“俳优隶卒不准入谱。”当时戏子为贱籍,自然受社会歧视。李翠官之名不写入家谱,也是自然的。
作者:王晓清
来源:硚口发布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1.“硚口发布”公众号不仅是硚口区委区政府唯一的官宣平台,也是硚口区融媒体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凡注明原创推文,均为版权作品。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视为抄袭侵权。
2.非原创推文中使用的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请与“硚口发布”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3.欢迎向“硚口发布”投稿。投稿邮箱:qkxxfb@126.com。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