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街,有着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作息”,从上世纪末开始就是如此。白天,这条街时常有车经过,可除了一些民俗摊点外,并没有什么生意的气息。但从晚上6点开始,暮色笼罩大地,三三两两的酒楼亮起了灯,夜晚逐渐喧闹升温。
吉庆街口,老通城、汪玉霞、骏骏们营业了一天,正欲在夜晚打烊前喘息片刻;街巷的小贩们推着形态各异的小推车冒出,准备“接班换岗”。
街道另一头,挂着胸牌,拿着乐器的街头艺人们在觥筹交错中穿梭,炊烟开始在街道上袅绕。当武汉人结束了一天辛勤的劳作,它才会在傍晚热闹起来。因此,人们把这里唤作武汉的“宵夜江湖”。三十余年过去,吉庆街人来人往,留下许多传颂的往事,也曾陷入迷惘的挣扎,如今日夜轮转,江湖依旧在此激荡。01.
「 往昔 」
1988年,武汉迎来了那些年里的最热的一个夏天。彼时的武汉,拥有电扇空调的家庭是极少数,蒲扇和竹床才是避暑标配。
大智路到交易街一带,是老武汉人的聚集地,每到天气最热的时刻,满满当当的竹床就摆了出来,人们摇着蒲扇咵着天,边咵还要边嗑点花生与毛豆。脑壳灵光的居民捕捉到商机,一排凉菜小摊在吉庆街上支了起来。有些做起了小炒,配上一瓶行吟阁啤酒,让人直呼虚浮。周边居民闻香而动,很快,吉庆街的宵夜江湖步入鼎盛。几家小摊发展起来,做起了酒楼生意。90年代,吉庆街人声鼎沸,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后来被评为四大天王的老通城、麻雀、拉兹、黄瓜先后来到这里,和这条街上的众多艺人,构建起这条街上最独特的风景线。拉兹拉得一手好手风琴,麻雀边拉二胡边即兴作词,老通城的吉他听了都叫绝,黄瓜的麦克风最逗趣,食客喝得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他们闪亮登场的时候。
弹琴、唱曲、二胡、敲鼓,再配上改过的歌词,来这里的人们总能听得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鼎盛时期的吉庆街,酒楼每天翻牌上百桌。不到200米的街道上,每一张桌旁都站着一两个艺人。2002年,探索频道前来拍摄吉庆街纪录片,艺人们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外号——街头的卓别林。伴随着池莉的《生活秀》被搬上大荧幕,吉庆街的宵夜江湖终于闻名全国。“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成了那些年耳熟能详的口条,蜚声遐迩的民间艺人,怡然自得地出没于酒桌间,享受着由他们撑起的宵夜江湖。02.
「 沉浮 」
2005年,吉庆街一带的民间艺人一度超过200人,大小酒楼开了20余家。新鲜血液带来了活力,纷争和混乱却也随之而来。艺人间互抢生意,酒桌旁强行收费,酒楼被莫名聚众打砸,零点后被投诉噪音扰民……有关吉庆街的负面新闻见诸报端。2007年,吉庆街一度被禁止在零点后营业,民间艺人则要求统一登记,否则禁止表演。几番波折后,年底长江隧道又在街旁修建了起来。才有些起色的吉庆街遭遇封街,人流大不如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宵夜在三镇遍地开花。当吉庆街重新开街时,它早已不再享有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2009年,伴随着满城焕新的浩大声势,吉庆街背负昔日盛名,迎来了开街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造。改造计划很美好,却彻底切断了这条街与昔日食客的联系。当2011年号称“民俗街”的新吉庆街盛大开街时,人们发觉,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背后,是只剩下一半区域的大排档和酒楼。这里拥有了比以往更华丽的门面,街口处的店铺个个门头响亮。相比以往喧闹又有些混乱的吉庆街,整齐有序的它更能给外来游客一个好印象。但对于来这觅食的老街坊和在此谋生的艺人来说,新街留给他们的,只有缩小的空间。不仅如此,吉庆街以往的大排档们也被禁止占道经营,一楼留存了极小的空间,只够摆下几张桌子,其它的客人想要吃饭,一律得上二楼。恶评声如潮水涌来。在人们看来,新吉庆街就像街口处的雕塑一般,有模有样,却唯独没了新鲜的生活气息。在刚开街的几个月里,大排档尚且保有几分以往的热闹,街口的店铺则几乎无人问津。声势不及以往,一些老板和艺人也决定离开。开了十几年的芳芳菜馆在那一年正式停业,吉庆街的艺人数量,从巅峰期的200余人减少到仅剩30余人。之后的几年里,吉庆街愈发沉寂下来,许多武汉人几乎忘记了,这座城市,曾经有这么一条市井气十足的宵夜街。03.
「 重生 」
改变是从2016年开始的,那一年,中山大道重新开街,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冷冷清清的新吉庆街唤醒着武汉人的记忆,提醒着人们这条街上的辉煌过往。于是这一年,吉庆街外侧的门面悄然发生了变化,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汪玉霞糕点等武汉老字号正式入驻。昔日被诟病的“空壳建筑”总算有了一些充实的内在,而老通城在阔别多年后归来,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门前一度排起长队。又过了一年,外立面的另一侧街巷里,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小推车,卖起了烧烤、煨汤、小黄鱼、炸鸡腿等美食。曾经被一纸占道经营禁令而拒之新街外的小摊贩,开始在巷内排成一列有序经营,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吉庆街。夜幕降临,向氏的小黄鱼排起了长队。隔壁的二胡烧烤,师傅的手腕未曾停歇,小摊的桌子不停翻台,肉串、炒粉接连上桌,加单的声音不绝于耳,俨然有几分当年老吉庆街摊点的气势。往前走去,南鸽妈妈菜早在吃货间盛名鹊起。几家老资格的大排档,被允许在外面搭起一定面积的大棚,足够摆下近十张桌子,总算又有了人气。金满酒楼,三姐的女儿前几年接了手,如今每晚都是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店铺;开了20余年的园园大排档,如今也有够老的资历,底气十足地亮起老字号的招牌;广东来的财哥每晚坐镇自家的强记财鱼火锅,看着一片又一片薄到能透光的的财鱼在打边炉里涮过。吉庆街的艺人虽不及鼎盛时期的数量,却也比当年最萧条寥落的时候多了不少。去年“老通城”病逝掀起了一波缅怀,昔日的四大天王因各种原因离去,好在新的一批也已逐渐跟上传承。小麻雀、小拉兹接了老一辈“天王”的班,重新回到吉庆街做起了艺人;年岁渐长的“黄陂喜鹊”组合依旧坚守,一曲大鼓唱得桌上食客连连叫好。
拿着萨克斯在大排档间游荡的萨克斯王依旧精力充沛,民乐组合年岁虽长依然在到处串场,新晋的热门艺人彩虹姐妹也不遑多让……
离开前,我问了问如今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他们已没有以往的食客那么喜欢点歌。却还是乐于来这儿吃吃逛逛。“虽然能看得出老一辈的功底,但还是觉得有点吵……”“至少,现在这里比前几年有意思,虽然是有商业味,但那个市井气氛也足了。”艺人们倒也洒脱,了解年轻人不喜欢当面听,业余学着玩起抖音快手,直播起来,有时打赏能顶现场唱上几首:“新时代,也要跟上新形式嘛!”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还是和以前一样。黑夜渐深,人潮散去,明晚这里又将是一幅热闹景象。跌宕浮沉三十年,吉庆街重新找回了那份属于它的市井气和烟火气,宵夜江湖,依旧不打烊。
吉庆街美食推荐
酒楼&大排档金满酒楼、园园大排档、广东强记财鱼火锅南鸽妈妈菜、零度·冰煮羊火锅(酒楼和大排档都要往里走)
小推车摊点余记铁板鱿鱼、二胡烧烤向氏夜猫小黄鱼、网红柠檬鸡爪、街头牛排(小推车摊点集中在肯德基左手边的街巷)
武汉老字号老通城豆皮、骏骏牛肉粉店四季美汤包、谈炎记水饺(老字号普遍在中山大道上的外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