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人·追忆 | 解玉峰:耿耿冰心宛在,斯人长托岱山青

南京大学 2020-08-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昨日小南推文

四月,遂想起

探索·收获!南京大学马小松团队在硅基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三维纠缠

忆 · 铭记的温暖与力量

2020年3月1日晨

深得同学们敬爱的文学院教授解玉峰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今天,小南为您选编部分师生的回忆文章

听他们,讲述解老师的

为学、为师、为人

先生其人


解玉峰教授生于1969年10月26日。山东日照人。1985年8月至2000年7月,先后在日照师范学校、临沂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学习,相继获得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其间曾在山东日照大坡乡小学、大坡中学任教。2000年7月受聘南京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解老师开设过中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学、曲学通论、中国戏剧艺术论等课程;著有《20世纪中国戏剧学史研究》、《花雅争胜:南腔北调的戏曲》、《花间集笺注》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年入选江苏省333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牡丹亭》研读课程



2018年12月,解玉峰老师欣然接受悦读书社邀请,在2019年春季学期开设「汤显祖《牡丹亭》研读」DIY研读课程。早在书社邀请之前,解老师早有为本科生新开一门研读课的打算,收到书社邀请之后,解老师答应下来。解老师在回复邮件中,少寒暄,直接问起了课时安排等开课事宜。解老师对本科教学的热心令书社同学崇敬不已。


解老师开设的DIY研读课纲和开列参考书目


解老师对戏曲有着新颖而独到的见解,从老师的课程设计中可见一斑。宏观上,解老师将《牡丹亭》文本置于中国韵文、中国歌唱、中国戏剧三个“传统”之下,先带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韵文、歌唱、戏剧三论。具体处,解老师则提出,从格律化程度认识诗词曲之文体、曲是文学本位而非音乐本位等等新颖而确凿的观点。课代表胡纹馨回忆道:“‘我觉得我是很讲道理的。’这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能让人感受到他在学术世界的孤独却自适,也传达出一种注重事实与逻辑的史家风范。”

解老师对戏曲有很浓的感情,对曲艺的美感孜孜探求。王晶晶同学回忆道:“解老师会和我们如数家珍般的历数《牡丹亭》中的文辞优美的段落,兴致来时会忍不住即兴唱起来,并在讲到戏曲目前的混乱现状时痛心。于是在为我们讲解时也就带上了为我们分享一种美、并期待我们欣赏这种美的心态。他在讲解时希望摆脱一种匠气,不去很急切地希望我们掌握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不断地辩论,谈话和读书,细细地去品其中滋味,生怕过分明晰地表达会破坏美感的传递。”

在三论的通观视野下,解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文本、进行细读,并指导每位同学完成一个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八周的密集课程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解老师的学风、师风更是叫同学们印象深刻。刘佳宇同学在课程感言里写道:“解老师在我心中形象始终没变:清癯而孑然一身,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感到了古之君子的气度。”

解老师给“汤显祖《牡丹亭》研读”DIY课程同学们的寄语

一转眼,春天又至,DIY研读研讨课已经开设了一批又一批,深受同学们的好评。但我们总是不能忘记,去年春天解老师的唱曲声;但我们总要遗憾,春天又至,再也不能听到解老师的唱曲声。我们永远无法忘记解老师的谆谆寄语:在传统的长河中,理解具体的人;在群体中,观照我们自身。

李伟:悼玉峰兄(节选)



玉峰兄待人极为厚道,尤其是对学有专精的长者,常常是敬若父执。在我的印象中,他永远是一幅笑嘻嘻的样子,有时候都能想到他呵呵呵的声音,更开心的时候甚至会形成一种倒吸气的尾音。他仿佛总是有学术上的心得,总是沉浸在收获新知的快乐中,经常喜不自胜地说:“最近进步很大!”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对学术也极为认真,认真到严苛,有时甚至严苛到了不通人情的地步。他常常感到可惜的是,有些老师对待学生失之过宽、放任自流而不能给予很好的培养,有些学者很聪明却不够勤奋故而成果不多,有些同学本来做学术很有前途的却从事了其他职业……自然,很多南大戏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甚至有些外校同行,都难免会在的论文答辩、项目评审中经受他近乎挑剔的眼光的审视。

其实,在我这种以“宽”自诩的人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很正常的: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指导学生的方法,成才的道路各种各样,在现代社会里可能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未必都要来传承传统文化。

然而从他的角度来看,对学术、对学生,严格一点,简直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爱之深、责之切”在他身上是高度统一的。

首届昆剧节之际作者与解玉峰师兄同游苏州

其实,他对自己更苛刻。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在给我的信中他曾说:“窃以为,治中国(古代)文化,久而必生热爱之心,终乃以文化传承自命,故古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为判断一学者是否入境之方便法门。”

从大的方面看,他把自己视为传统文化的托命之人;从小的方面讲,作为俞为民老师的大弟子,南大戏曲学新生代的掌门人,他自觉地把复兴吴梅曲学传统、弘扬民族戏剧学精义作为自己的使命。

我们很多人在上完朱继云老师的拍曲课之后拿到学分就觉得完事了,他却还继续研修曲谱、自学曲唱,力求把不懂的东西弄明白,把文士清唱的传统继承下来。他转益多师,内向吴新雷老师、俞为民老师、周维培老师虚心学习,外向胡忌先生、洛地先生、于质彬先生等请益,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作者与解玉峰师兄孙书磊师兄和韩国同学在一起

我们每次去胡忌先生家,他都是带着问题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洛地先生更不用说了,每次到南京来都是直接住在南大青年教工公寓陶园一舍玉峰兄的家里,甚至因为这个缘分,洛地先生到南京的频率提高了许多。

当年看到玉峰兄请益问学的专注与坚韧,我常常有一种预感油然而生:一个未来的学术大家正在诞生。他身上的那种夫子气、那种执拗劲、那种清癯瘦弱的感觉,在我看来,学术大家之于他,似乎只差一个年龄了。

然而,竟然天不假年!这样的学人放在今天是不可多得的。南大戏曲学失去了这样一位中坚人物,该是多大的损失!

南京大学林下诗社悼词



帐设南雍,经传林下,岂独清名称曲苑

魂归齐鲁,玉碎金陵,直教闻者泣春风

——林下诗社同仁敬挽 任松林 代撰

敬挽解玉峰教授

冥冥曲魄难招,大化既归关塞黑

耿耿冰心宛在,斯人长托岱山青

——徐鹏霄

策划:网络文化工作室

来源:南京大学文学院官网、古代小说网、悦读书社、林下诗社等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曦、丁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