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繁星·南风档案 | 韬奋杯获奖团队:100次自我打破,101次自我成长

编舟计 南京大学 2020-08-3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昨日小南推文

 

传真!我校召开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

童年那些事儿!看来稿·晤童年·去远方


江南仲夏,泉眼无声满池的小荷,已露尖尖角从今天开始小南推出“繁星·南风档案”栏目与你一起走进各院系各单位各班级各支部的公众号走进南大学子们的成长故事
第一期,一起来听信管学院编舟计团队介绍的未来编辑们的精彩故事

如何做出一本书?

要有想法、要敢去做、要反复打磨、要......

或许,她们的故事可以给你答案


不久前

我校学生何丹晨、陈倩倩、陈思棋策划并制作的

《手账入门:开启你的25小时人生》

获第七届韬奋杯学生组纸质类模拟书一等奖


从最初课堂制作的样书

手帐入门|带你开启25小时人生

到如今的获奖作品

不断打牢基础、通力合作、精益求精

她们在做书,更在成长




韬奋杯简介





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中国编辑学会、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承办,始于2007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出版界考验编校水平的权威大赛。


大赛分为职工组与学生组。学生组重点考查对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创意策划能力以及编辑出版应知应会知识、史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大赛共收到了来自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的两千余份作品,共计6000多人参赛, 48部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手账入门:开启你的25小时人生》最终突出重围,斩获纸质类模拟书一等奖。





100次自我打破,101次自我成长




Q

相较于最开始课堂制作的样书,你们对这次的参加作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动呢?

No.1


封面改变


修改前的封面虽然融合了“手帐”和“时间管理”两个元素,但是由于水平有限,融合得有点生硬,视觉上也不够有吸引力,一直以来就连设计者本人也不满意。上交作品前,经过我们三人的讨论,决定从视觉上改善封面设计。


改动前封面


具体来说,因为这本书有两大设计理念,一个是“美观性”,另一个是“实用性”,整体设计呈现轻松活泼的简洁风,所以我们把封面设计得更精美,力求色彩鲜艳、引人注目而又不失优雅。






改动后封面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封面改动后更突显了对著作权的尊重——原封面的署名为“XX工作室”,新封面将四位作者的微博名一一署上,并在前勒口添加了四位作者的简介和照片。


修改后的前勒口


No.2


内容改变


之前作业书中有三人感想体会,在参赛作品中删去了。同时针对书籍内容又进行了多轮校对。




该部分调整后删除


No.3


版式设计改变


在之前的样书中,部分插图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的问题。后期进行了统一更换,同时对部分字体进行调整,力求画面统一协调。




改动前👆

改动后👇




No.4


印刷调整


之前的样书采用135g钛美纸双面印刷,导致翻页困难。后期改用100g钛美制双面印刷,效果显著提升。






原书动图




终点已在眼前,所获不负耕耘




Q

能请你们向很多不了解这个比赛的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些需要注意的参赛事项吗?

No.1


比赛流程


初赛


2019年7月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第七届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初赛通知,2019年9月底我们给校内组织参赛的老师和同学,提交了初赛相关参赛作品(包含模拟书、介绍视频、策划案)。


复赛









2019年10月底接到复赛通知,并提交作品照片和作者合照。


11月22前往北京参加比赛。


复赛报道注册当天,下午主要是答辩抽签和时长2小时的笔试,晚上为答辩彩排。


次日全天进行答辩比赛,最后一组答辩完现场公布答辩成绩和笔试成绩。


最终成绩为初赛成绩、答辩成绩、笔试成绩的总和。



决赛现场


No.2


参赛准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除了之前对样书进行了修改以外,单独为比赛所做的准备,主要是模拟答辩。


其余的书籍制作和出版基础知识,都是贯穿在学院开设的课程学习中的,尤其是吴燕老师在出版物编辑与制作课堂上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


由于决定参赛时已经是9月中旬,课业较为繁重,且需要完成论文开题、中期答辩等多个任务,所以为了保证复习进度,我们在临近比赛的那几天每天晚上抽出30分钟到40分钟,在寝室复盘笔试和模拟答辩。


Q

你们认为此次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纸质类模拟书一等奖的原因是什么呢?

No.1


初试成绩:完善的书籍策划


我们的书籍从最初的作业形态到最后的参赛作品,都针对编辑分工、选题背景意义、竞品分析、作者邀约、内容与设计、营销推广计划、成本和风险预测都进行了完善的策划,同时进行了较为完善的目标受众问卷调查。


此外,在同学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也对封面装帧、版式设计和印刷计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No.2


答辩成绩:多次的模拟答辩排练


我们曾列出评委老师可能问到的30道提问,并写好了逐字稿进行回答。


同时邀请了指导老师吴燕老师、隔壁寝室的两位同学(一位非常了解手帐、一位完全不了解手帐)进行模拟答辩。


最后上场前打印出来的Q&A回答纸,已经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三人都对基础问题十分熟悉,碰到未准备的问题也能流畅回答。


答辩PPT

No.3


笔试成绩:试卷和专业书扫描式复习


其实在比赛中,笔试成绩也占了不少的比例。


首先,我们在“木铎书声”等公众号搜集了“韬奋杯“第一届至第六届职工组所有试卷进行专题复习和互相辅导;


其次,我们以书籍《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数字出版基础》等为复习阅读材料,甚至在前往北京的动卧上,三人深夜或打着手机电筒复习,或站在车厢连接亮光处复习……




就要像真正的编辑一样,去做出一本书




Q

作为出版专业的学子,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学姐们有哪些收获呢?


何丹晨



01

精益求精的编辑理念


在本书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很少把它当成一份作业,或者一个参赛作品。我们的信念一直是:“就要像真正的编辑一样,去做出一本书。“从组稿、审稿、设计、营销方案……我们三人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02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本书指导老师吴燕老师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指导,也帮我们模拟答辩,学院的张志强老师、杨海平老师、左健老师多次关心我们的比赛进展。


另一方面,我们仨其实是室友,为了这本书熬了许多夜,三人分工协作十分愉快,虽然答辩前夜疯狂给对方提刁钻的问题,甚至也“吵过架“,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书籍更加有竞争力。


03

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


因为我本科并不是出版编辑专业出身,但这次比赛得益于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备考和倩倩、思棋两位大佬队友的赛前辅导,我们组的笔试成绩也稳居前列。







陈倩倩



丹晨同学说得很全面了。确实如此。我再补充两点我的个人感受。


01

检验并提高实践能力


出版是实践性要求特别高的专业,不经历一场完完整整的图书策划出版实践,便不能真正理解出版的意义,更不能领悟编辑在出版中的作用。


参加这次比赛,可以从各方面检验自己的能力,检验自己是否能把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检验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以求改进,检验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编辑、做出版。


通过这次比赛,就我自身来说,我不但清楚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还通过锻炼和队友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实践能力。


02

塑造回忆


哈哈,虽然有点离题,但是觉得很重要一定要说。


大家一起朝着一个目标,精益求精地打磨每一个细节,互相打气,跨越每一个困难。即使再艰辛,再疲惫,也觉得很开心、很幸福,甚至觉得感动。这样的经历与回忆,弥足珍贵,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





陈思棋



01

对出版整个流程全面、深入的摸索与认识


之前,我所知道的出版大多是从书本中了解的,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只能在实践中去真正地探寻。


就像丹晨说的,任何一个环节我们都仔细推敲,甚至尽力做到极致,而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出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见解。


02

从伙伴那里汲取到坚持、努力的精神


应该说,从吴老师的课程作业到这次的参赛作品,在这过程中我最不敢忘记的是小伙伴们付出的努力,特别是丹晨。


看到她的十二万分努力时,我必须拿出同样的努力才能对得起如此优秀的同伴。不仅在这次比赛中,小伙伴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一直给予着我不断向前、不断拼搏的勇气。


03

参与大赛的珍贵经验


之前我参与这类比赛的经验几乎是零,而这一次北上北京,日夜兼程,重重考核,带给了我从未有过的经历。


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对未来的工作实践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看了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系微信公众号“编舟计”对《手账入门:开启你的25小时人生》团队的采访,大家的追梦之魂是不是也被点亮了呢?


坚定目标,勇敢前进,不断打磨,定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来源:“编舟计”微信公众号

责编:丁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