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共读 | 胡金波:学习周恩来教育思想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南京大学 2021-05-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群众杂志 Author 胡金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长期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并在各个领域中作出了理论建树。周恩来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等,多次提出重要意见,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是关于新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比较全面地回答了办什么样的新中国教育和怎样办好新中国教育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人民性和指导性。学习研究周恩来教育思想,对我们更好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明确教育当先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与时俱进。周恩来比较早、比较多地对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作了系统论述。


一是指明教育基础地位。周恩来把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置于国家建设的“当先”和“基础”地位。他提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而文化建设,又是教育、卫生当先。”“过去,到底是工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争论不休,我们是先来个政治救国,现在把工业与教育结合起来。”这些认识,是从国家建设的高度看待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指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可谓远见卓识、发人深省。


二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周恩来既是重视教育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经济建设成为重点任务。尽管如此,周恩来仍然提出:“今后教育事业要有很大发展,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他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从各方面挤出经费支持教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周恩来能够提出这些前瞻性理念,弥足珍贵、令人钦佩。


三是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周恩来从教育、科技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对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出了许多科学判断。他指出:“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设想不产生广大的建设人才,问题就在于我们抓好科学、教育这一环。”“我们必须急起直追,力求尽可能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这种认识牵引下,周恩来具体组织实施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亲自组织领导“两弹一星”等大规模科技攻坚,极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强调党的教育方针


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发展道路来办教育的。周恩来特别强调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办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的基本方针。对此,周恩来作了很多简明深刻的论述。“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我们的教育是科学的,要有科学的内容。”“必须提倡民族化,以民族的教育激发民族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正是在周恩来等领导下,在很短的时间内革新了旧教育体系,建立了面向劳动人民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对此,周恩来结合形势的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办社会主义教育提出深刻见解。他指出:“新中国的教育与旧中国的教育根本不同,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的新政治、新经济,必须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必须适应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们今后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鲜明表达了我国教育的人民立场。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周恩来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和学生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方面,周恩来的教育论述是系统、全面的,涉及人才培养的各层次、各学段、全方位。


一是强调培养人才为重。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培养和使用好人才。面对当时经济建设需要人“急”、需要才“专”的状况,周恩来把培养人才作为中心任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千方百计做好招生、培养、教育工作。他多次强调:“为国家培养各项建设人才,首先是工业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是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培养建设人才,是摆在你们面前的第一项任务,你们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掌握了一切。”


二是主张学生均衡发展。周恩来较早提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的思想。他说:“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利。”他指出德、智、体等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政治是灵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学习是为了劳动,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些论述深刻把握人才培养的内涵,对我们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具有重要启发。


三是要求做到“红”“专”结合。在“红”“专”问题上,周恩来坚决反对“红而不专”“专而不红”两种错误倾向。他首先强调青年学生必须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他也不赞成那种完全脱离业务工作的抽象的政治:“现在有一种‘红而不专’的倾向,这是不对的。红,一定要体现在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上。”这些认识摆正了“红”与“专”的关系,有利于做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重温周恩来这些教育论述,联系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周恩来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对高校来说,学习周恩来教育思想,就是要联系当前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开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教育方向,可以说是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是须臾不能偏离、绝对不能背离的基本原点。


第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着力点。面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这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第三,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记教育使命,可以说是周恩来教育思想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格局和国家全局,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当前,一流大学服务国家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必须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贡献水平。


(作者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长)

(文章来源:《群众》)


延展阅读

周末共读 | 唐正东:带着问题学

周末共读 | 洪银兴: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周末共读|王锁明:谋发展永远是不确定世界中的确定性


来源:《群众》
责编:丁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