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光明微教育”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动态~
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光明微教育今天特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回顾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先进经验与专家观点。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大有希望的一代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在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劳动与创新中,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早日站在党旗下”:理想信念为青春导航
掌声、笑声,触动、感动,合影、签名……3月25日,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开赴各地高校进行巡讲。
一路走来,大学生与报告团成员互动交流的感人场面不断再现。“面对胳膊粗喷涌而出的油柱,高波抓起工具就跳进油坑中……”台下凝神听报告的大学生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高波放弃在繁华都市工作的机会,奔赴茫茫无边的盐碱地工作,在险情出现时,挺身而出,他的事迹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勇于担当的风采。”
复旦大学学生黄维投身基层、建功立业的豪情油然而生:“虽然他们都是建功立业的典型,但是这些同龄人的事迹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使我们对未来的就业创业有了准备与借鉴,我们要深入基层、报效国家。”
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倾听过部长和省(区)领导所作的形势报告的同学发出相同感慨。
2009年7月以来,多位部长和省(区)领导走进高校,结合实际讲改革、谈形势、话政策,让青年学子“享受”了一顿顿“思维大餐”。大学生对国情、省情的认识更加深刻,“思想如同受了一次大的洗礼”。
理想升华生命,信念导航青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追求进步,砥砺品格。华中科技大学以“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为活动载体的“党旗领航工程”贯穿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全过程,学生发展了1500多个“党员寝室”,“优秀党员进寝室”、“党员服务站”等标志明确提出“有困难,找党员”,很多学生党员成为学子心目中的榜样。
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
爱国主义焕发时代光芒
来自农村的北京理工大学女生蔡娅中午在自习室慢慢嚼着烤红薯。把吃饭、午休的时间用来温习功课“很划算”,蔡娅觉得红薯已然是相当可口的午餐。
“农村学生可能对‘帮助’二字感受更深,除了学习,我更多地选择参加公益性质的社团,像‘自强社’、‘延河之星’啦。我还申请支教,也当过国际版权博览会志愿者。”蔡娅对社团活动相当热衷。“周围的同学都很有爱心,我们为玉树募捐了7000多元,马上还要组织祈福活动。曾经在房山的一次献血倡议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响应,纷纷献血,当时的血液采集车都不够用了呢!”
从承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再到举办上海世博会,高校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的同时,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2007年,“奥运知识带回家、家乡祝福送北京”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30万名首都大学生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出色表现为祖国和首都赢得了巨大荣誉,被国际社会誉为“鸟巢一代”。
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王述超说:“在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背后,人们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更加成熟美丽的北京,看到一个有着深厚古典魅力和蓬勃发展生机的美丽中国,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
“英雄并不孤单”:道德力量书写优秀答卷
六旬老人落入2米深的冰湖命悬一线,生死关头,南开学子陈永刚毫不犹豫跃入湖中,成功地将老人安全救起。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陈永刚,因为冰湖救人而荣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称号。
“当时情况刻不容缓,老人的头发都已看不见了。我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人救起。我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在别人遇到生命危险时,及时伸出本应伸出的手而已。”
近年来,全国涌现出多个像陈永刚这样在危急关头见义勇为的个人和群体,安徽涉外经济学院学生卢帅为救落水儿童挺身而出,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刘家霖从拖拉机下舍己救人而身受重伤……
他们用普通但却不平凡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80后”、“90后”大学生潜在的与主流价值观的默契。
文花枝、张华、王一硕、刘霆、洪战辉……这些榜样的名字与“崇高”“无私”“诚信”等美好的词语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两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共评选出108位道德模范,其中有12位大学生当选。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位是大学生。
“以‘8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莘莘学子们用自己的责任、勇敢和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二
看,精彩课堂这样炼就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新生迎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
之前的7门课程被调整为4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新课程教材被纳入到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
改革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或学分设置上的技术调整,更是基于时代的变化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指导他们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能够真正进到学生的头脑中,变成他们理解、接受和喜欢的东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占安教授表示。
5年过去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如何突破?精彩课堂如何实现?
课堂:要留身,更要入心
真理的认同,靠灌输既定的结论是不行的。在清华大学的蔡乐苏老师看来,每学期的前几节课,都是自己在跟学生“拔河”——他要使所有的力气,将那些持观望态度的,甚至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拉”过来。
“怎样使在多元化的环境里生活的大学生,能够选择接受我们认为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理论,并变成指导他们人生的实践,还需要一个艰苦的转化过程,而一线教师的认同,支持和创造性劳动是不可惑缺的。”从教40余年的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深有感触。
培训、研讨、观摩、比较、琢磨、领悟、创新……教师们的努力让学生们慢慢感受到了不同课堂自有它的精彩之处:单纯的结论灌输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讲授与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转变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传统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转变以提升理论思维、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考核方式……
课堂之外,邮箱、博客、工作室成为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另一个平台,他们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和知心人。这也改变着学生们对思政课教师的既有印象。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这已成为高校领导者和教师们的共识。高校党政“一把手”纷纷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各高校也都在“自选动作”中,发掘自己的特色:
复旦大学构建了一个“4+4+2”结构型的考核分数模式,即理论知识考核占40%、社会实践考核占40%、平时成绩考核占20%。
这种模式把考试考核的成绩测评权重更多地放在对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考核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是课堂内,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
课堂活了,学生们不再从眼睛缝里偷看老师,他们积极昂扬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在辩论中思考,在研究中升华。
华中科技大学杨一平老师表示,对于大学生,让他们少吃“定制餐”,多吃“自助餐”,使他们感受到“两课”是有“营养”的,不仅对自身成长有益,而且非常必要,使学生把功利性需求真正转化为自我成长性需求,他们才能真懂、真信。
科研:是提升,更是持续
“当我们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的时候,不难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投入、敬业精神、奉献意识等都很好,学历也不低,教学水平甚至优于其他很多课程教师。那么,主要的差别在哪里呢?就在于学术水平。结果是:人格魅力不差,学识魅力不足。”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教授指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识魅力不足不仅表现在科研能力上,还表现在学术意识、学术态度上。但凡人格魅力不差,学识魅力较好的教师通常教学效果是好的。虽然有些教学型教师也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缺乏后劲,不可持续。”
在清华大学,学院以承担工程项目为载体,规划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
学院一半以上的教授参加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授成为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为其成长搭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各地在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上,也都频频出招:
北京每年划拨180万元,供高校和四门课程研究会作为专门研究经费;
山西将思政课教学研究纳入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开列单独项目;
陕西依托高校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中心,设立专项基金,资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
“不能仅仅以某一门课程论教学,而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去思考教学。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只有拿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自己才能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也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陈占安教授对此坚信不移。
炼就精彩一课,让学生感受理论的魅力。清华大学一名学生表示:“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思考;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感动。感谢老师,带我走过这一段终生难忘的旅程!”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辅导员:大学生的贴心人
一封邮件,让代岩岩永远珍藏。
“在这几年里,你照亮了我的眼睛,让我看清楚自己该走的路。我改变了很多,而这些改变,都是在老师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实现的。”
这是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名学生在即将告别大学生活时写给辅导员代岩岩的一封信。
十年甘苦,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此时,代老师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心头无尽的温暖。
这不仅仅是学生简单的几句话,工作十年,代岩岩说她最大的收获来自学生:平常的问候、节日的祝福,课堂教学的掌声、课外活动的欢笑、离校时的含泪拥抱……
学生的成长与感激,让她深深体会到,做一名辅导员的无限光荣,因为,“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印在学生心里,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91808人,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207;研究生专职辅导员3680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323;此外,各高校还聘任了本专科兼职辅导员29329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4077人,本专科班主任212851人,研究生班主任9992人。
越来越多活跃在大学生身边的辅导员,成为青年学子们的知心人、引路者,他们,也一同构筑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
总体规划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此后几年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相继成立了由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领导亲自挂帅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形成了各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体制机制。
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等部门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北、广东等也相继下发相关文件,从选配、管理、培养、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辅导员编制、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考核奖惩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一系列制度、规定的确立,有效推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而在师资紧缺、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各地各高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配备原则,加大辅导员选拔、配备力度,使辅导员数量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战斗力的辅导员队伍。
多元培训辅导员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2010年,来自全国高校的100名辅导员开始了他们的“读博”生涯。
在2008年、2009年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正式启动高校辅导员骨干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百名辅导员骨干进入相关基地攻读博士学位。
教育部表示,他们将接受量身定做的培养计划,并组织专家编写专用教材,全力以赴确保培养质量。
而根据教育部此前提出的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5年内,将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
为此,各地各高校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措施,畅通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的多种渠道。
北京科技大学实施“青年德育工作者培养计划”,举办“辅导员硕博学位班”;辽宁省依托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分期分批攻读与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省教育厅资助每名学员4000元,目前已有55名在职辅导员获得学位。
各地各高校还积极创造条件,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
重庆大学每年设立不少于30万元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基金;武汉大学建立了辅导员在国内、国外考察见习制度;上海市启动“阳光计划”,选拔具有实际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优秀辅导员,通过持续性的课题支持、经费资助和成果展示,帮助一批骨干辅导员成长为思政专家。
规范管理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
2008年末,东华大学辅导员沈洁通过上海建立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幸运地成为东华大学首批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辅导员。
“以前辅导员一般只能聘到讲师,现在,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教授级’的辅导员。”沈洁说,“我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受益者,我们迎来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春天。”
2005年,一项针对上海高校辅导员的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辅导员认为这份工作很重要,但35%的辅导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低或很低。
要让辅导员有归属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活力,必须在高校形成与这支队伍工作性质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2007年1月,上海市出台《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启动了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序列单列、岗位单列、标准单列、评审单列的评聘办法,从此让辅导员们心里更有底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评聘办法的改进解决了身份认同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地各高校不断加强辅导员工作规范管理,强化工作考核。
据悉,近年来,各地各高校相继建立了由组织人事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辅导员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挂钩。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以全体学生满意度测评为基础,辅导员日常工作随机抽查、辅导员能力竞赛、年度履职考核、优秀辅导员评比等相结合的全过程考核体系,全面考察和衡量辅导员的工作业绩。
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细化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辅导员与学生,实现了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有效工作模式。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四
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出真知。
实践也磨练出真正的人才。
也正是基于此,中央“16号文件”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5年来,各地高校积极着手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地如雨后春笋,清新茁壮而又生机勃勃。
而大学生们,积极行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正成长为中国新一代积极进取、富有责任心的未来主人。
受教育,大学生走进“第二课堂”
国之强盛,根基于青年。而青年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了解,则是迈向强盛的第一步。社会实践,正推动大学生们走出这脚踏实地的步伐。
这种形式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
北京科技大学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本科生必修课,并由该课程集中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覆盖到全校学生。
这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时间安排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清华大学则积极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动员网络,有效地将学校每一名本科生、研究生涵盖其中,能够高效及时地动员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南开大学更每年划拨专款用以支持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并为每支团队配备指导教师。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更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大学生走出了象牙塔,走出了‘小我’,真正了解中国这个‘大我’,了解基层工作的苦与乐。这个过程,真是开阔眼界、激励意志。这是我们的财富。”西南交通大学皮将繁同学说出心声。
长才干,青年人在实践熔炉中锤炼
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社会这个大课堂,成为青年大学生迅速成长、提高才干的大好舞台。而肩负为国育才重任的各个高校,也积极为莘莘学子搭建这样的舞台。
武汉大学根据学生特长和需求,构建“‘中国轮廓’科学考察”、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
学校平均每年暑期组织200余支校级实践团队、近600支院级社会实践团队、约2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完成多项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企业技术攻关课题;学校还先后选派优秀研究生到基层挂职,为地方政府、工厂、企业、公司、医院、科研院所等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新一代青年大学生追求提高和完善自身,追求积极的个人发展,社会实践这个熔炉的锤炼正与年轻人的成长追求相吻合,因而对大学生充满吸引力。
作贡献,积极进取的未来主人翁
课堂教育的培养,校园文化的熏陶,社会实践的锤炼,打造出积极进取、勇担责任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确年轻,但是他们值得信任;他们虽然经历尚浅,但却热情真诚。
在近几年的国家重大活动中,他们以负责任的国家主人的姿态,挺身而出,积极贡献,回报祖国和社会。他们描画着中国欣欣向荣、充满自信的未来。
“走出校园,用爱心和知识服务灾区、回报社会,我才真正领悟到人生价值。”参与“5·12”灾后交通重建的西南交通大学08级博士研究生陈坚感触颇深。
地震当天,四川大学的党员学生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就奔赴都江堰抗震第一线。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代表,参加“首都音乐家慈善义演音乐会”,唱出军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灾区四处飘扬的红袖带,是志愿者的标识,更是一代年轻大学生成熟成长、贡献奉献的标志。
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五
一切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
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挤满了来自北大校内校外的学子,有的两人共用一个座位,有的席地而坐,或录音,或记笔记,青年的求知渴望让现场朝气蓬勃。
台上,是为“博雅论坛”演讲的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他在以“西化阴影下的儒学创新”为题的演讲中反复强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五四以来对儒学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力量”的观点,深深触动了台下的学子。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类似“博雅论坛”这样的活动,或是其他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它们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精神文化产品。
营造氛围
2009年5月,“身边的旗帜”——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党员系列报道工作启动,初衷是为了有效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砥砺德行、坚定志向、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他们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心中镌刻着对信仰的执著、对奉献的热情和对进步的追求。很难想象,他们就是我的学长,他们的成长经历,让我感到自己脚下的路是那么的坚实。”
清华大学积极倡导的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校园里营造出了强烈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氛围,2009年,该校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比例达到67%,定向毕业生履约率达99%。
除了高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在营造氛围上做足了功课。
上海市把坚持了15年之久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在已有200万大学生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建设大学生文化艺术十大实践基地。同时,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把高雅艺术送到社区,丰富道德体验。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连续四年在全省高校举办“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净化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一些负面的东西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利影响。
净化大学生成长的环境,首先从净化网络开始。
北京市委宣传部与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协调,集中整治图书音像市场和网吧,打击非法出版物,仅2005年5月至6月开展的“校园周边图书音像市场专项整治”就收缴非法图书60余万册,盗版音像制品27万多张。
这些行动,进一步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得到了改善。
净化的同时,是加强管理。各地各高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校园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文明上网教育,开展了“绿色校园网络”“树网络文明新风”“网络文明校园行”等活动。
合力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工程、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工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程、大学生健康成长温暖工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高校综合育人环境建设工程,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江苏省提出实施的六大工程。
六大工程,都有明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涉及到江苏省级单位27个之多。
而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程中,形成了江苏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如省委宣传部积极做好中央16号文件的学习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省人事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与省教育厅联合表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建立了省委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省委常委联系一所高校,直接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报道之六
用“大白话”讲“大道理”
○
“如果我要说‘现在的大学生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个别学生肯定会逆反……同学,先别急着否定,容我慢慢道来……”
以上一段文字摘自辽宁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凡奇的博文《马克思主义告诉了我们什么》。读完博文,网友跟帖说“亲切至极”、“顶了以前上的100堂课”。
辽宁工业大学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大、沟通广泛、反馈及时的优势,变居高临下训导为和风细雨引导、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运用网站、论坛、博客等新兴媒体,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间,用“大白话”讲“大道理”,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程调研组先后两次来辽宁总结推广其经验,《求是》杂志刊登文章,称赞其“搭建了信息时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高科技搭设起来的互联网不能用来传播精神垃圾。提升人们境界的“大道理”,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化为深入人心的和风细雨。
——摘自《“大道理”的逻辑力量》一书序
○
互联网是天堂还是地狱?就在人们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辽宁工业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们已经开始了行动,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的理论去抢占网络舆论阵地。
2003年10月,“辽宁三个代表”网站在辽工大成立,后来更名为“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网站”,简称“旗帜网”,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理论宣传。短短五年,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
为了克服单向灌输的弊端,实现网上双向互动,辽工大又陆续开通了“红色论坛”和“思政博客圈”,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们灌输科学发展观,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基于网络论坛和博客编辑成书的《“大道理”的逻辑力量》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被出版社标示为“第一本网络政论体图书”。
在以教师为主的博客圈里,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解读,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见解,也有对校园现象的热烈讨论。教师们在与学生平等沟通、热烈交锋中实现了思想上的引领。
学生说政治理论课“面目可憎”,并没有说内容不好,而只是说“面目”,即形式,也就是这套话语系统太烦人了。
—摘自凡奇博客《马克思主义告诉了我们什么》
○
2007年6月15日,凡奇在博客中写了一篇感悟随笔《我不想责备你,但我不得不提醒你》,针对个别同学在劳动中拈轻怕重、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博文发表后,立即召来很多人跟帖。有人支持,说“批评比表扬更使人受益”;有人为学生辩护,“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
笔名“覆尘”的网友站出来给老师提意见:作为一名学生,我很愿意接受师长的批评,哪怕是指责,但既然矛头已经指向了当代大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我想这个问题就不是仅仅靠批评或指责就可以解决的。
“互动的特性是网络的优势所在、魅力所在。”凡奇对记者说,有人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其他媒体的教育内容搬到网上即可,这与传统的、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区别?
网络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在于其平等交流、民主发言和双向互动。
在辽工大“思政博客圈”里,记者看到师生们网上平等地交流、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交锋,互相欣赏、互相切磋、批评与自我批评。每篇博文后面都有跟帖,最多的一篇博文回帖51个。
《我不想责备你,但我不得不提醒你》一文发表后,网上网下的热议持续了三个月,最后师生们达成共识:学生们之所以提不起精神,按照“覆尘”的说法就是没有“一个目标,明确的目标,有意义的目标,适合他自己的目标”。
为此,他建议学校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凡奇的认可。凡奇在网上回复他:你的建议很好,近期我校将在这方面有所尝试。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期编辑:晋浩天 邢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