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栋楼

2016-08-03 众禾 trust

trust ( trustdo ) 第 126 篇随笔

文 & 图:众禾       


也许,曾经梦到六栋楼,但均不可考;也许,应该在离开十年、二十年之后探望148厂时为六栋楼拍一张相片,但至今未有;也许,我的记性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混沌,因为四分之一世纪过去,六栋楼依然清晰可辨。

从前,沿着县道入厂,道东是一条人工渠,渠东岸有一片老乡们的扬麦场,扬麦场上方就是六栋楼:六栋面北朝南的四层家属楼。顺着厂内柏油坡路走近,自北向南次第排开:


(左北右南)

住着班长大潘的第一栋 

提起大潘,总能想起几幅场景,如同油画,随着岁月的焦距拉长而愈发醒目。大潘像是天生的班长,从小学一年级一直“领导”我们到初中毕业,但令我心生佩服的却不止这一点。

有天放学后不久,我冲上位于六栋楼第一栋的大潘家的楼层,叫她下楼玩耍,不巧见证了若干年后仍印象深刻的场面:门外的水池里架着一口大铝盆,盆里有清洗拧过的衣服,龙头不急不慢地流着自来水;房门半开,拖得铮亮的的红色水泥地正闪着水汪汪的光泽;厨房的铁炉子上坐着一壶即将烧开的热水;炉子对面,十二岁的大潘正有条不紊地淘米切菜。见我立在门口,她大声说了句:“你来啦,等我五分钟,这就忙完。”接下来的五分钟,她从容有序地“忙”着:整理好案板上的菜,转身给暖水壶里灌好热水,拾起铁钩子捅了捅炉膛并加入一块新煤,再换上米饭锅,然后走到门口把大铝盆里的衣服清投一遍了事。临出门前,又见她把里屋房门推开一道缝,探进身子对屋内的妹妹叮嘱了几句。

我想,内心里对大潘的佩服就是从那一刻生了根。成年初期,大潘转行学医务,学习班里女生多,宿舍空间小,称得上人满为患。拉扯着各种晾衣绳并悬挂着毛巾、换洗衣裤、装饰物的床铺之间,虽然时隔多年未见,我依然能够一眼判断出她的铺位,无外乎两个字:整洁。


西把头住着张家三姊妹的第二栋

张氏三姊妹的家教严谨,颇有淑女风范,排行第三的姑娘M初中与我们同班,她的一位表姐翠某年自省城转学到我们子校,碰巧也插班与我们同学。

表姐翠常穿着一件正红色的确良衬衣,傍晚会时而站在M家的阳台上眺望落日。同样乐意东张西望天象的我,偶尔在自家的楼西头漫步时恰好瞥见阳台上的她,相视一笑,沉默中滋生了一段青春友情,耐岁月回味。


小妹经常前往的第三栋

第三栋的二楼住着一户杨氏姊妹,其中的姐姐恰好是我家小妹的同班好友,一家人性格都温和亲切,于是成为小妹经常玩耍的去处。

这家楼下住着我的初中同班同学小潘,她家的后窗时常飘出李玲玉的歌曲,印象极深的除了“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不知地不觉地就迷上你”,还有一首《粉红色的回忆》: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晚风吹过温暖我心底我又想起你

多甜蜜多甜蜜怎能忘记

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同样住在一楼的是挨过我一脚狠踹并给予原谅的小学同学W静,毕业前后举家迁往南方某厂,早已杳无音讯。

三楼、四楼分别住着两位喜欢观察楼下动静的姑娘,都姓王,只是一位与小妹同班,是为小王;一位与我同班,是为大王。托微信的福,我与大王今年有了联结,继续感受她的观察功力。


满是伙伴的第四栋

我和小妹住在第四栋西半楼一层,共用水池的邻居是一双帅过刘德华的强健兄弟。这兄弟俩不仅天生帅气逼人、读书你追我赶,而且从小进得厨房。初学做饭时,我们都不过是玩兴浓郁的小学生,隔三差五就忘记给蒸米饭的铁锅里添水,因此,时不常会出现他家或我家铁锅被干烧得赤红的险情。先是有人嗅觉突然灵敏起来,闻到空气中弥漫已久的异味,继而听到一声大叫,他家或者我家的老大从厨房奔出来,将一口底部发红的铁锅搬到两家共用的水池里等候处理。也偶尔发生油锅被烧到冒烟生火,然后果断抛出锅盖阻隔火苗的惊悚局面。

同在西半楼、隔着楼道的邻居是初中同学冯,从他那里我见识了蜜制蚕蛹和美味的知了幼虫。二楼、三楼分别住着几乎同期搬到六栋楼的老邻居晏家兄妹和贾老师一家,四楼是初中结缘的朋友晶和她家的宝贝弟弟;东半楼的顶层住着同班同学涵,也是我时常蹭吃蹭喝的去处;二楼有一家高中才迁来的书香姊妹。有年夏季傍晚在楼下一起打升级,这家的姐姐和我搭档,被另一方打得落花流水,她望着没事儿人一样傻乐的我,苦不堪言。


后窗外的第五栋

顺着我和小妹的卧室的窗,看得到第五栋西半楼二层的娟子姐姐和她的两个哥哥,都年长些,待人都很友好。也是隔着这扇窗,少年的我帮朋友传递了小情书,若干年后,这家的小哥和朋友修得正果,成为一桩美事。三层住着王家兄妹,因未同班,并不特别熟悉。

贴着父母卧室窗口的西侧向外望去,看得见第五栋东半楼的吕氏姐妹和韩氏兄弟,或者还有黄浦姐弟?在这一边,还住着一位能听不能言的大姑娘,眉目清且秀。

我常常跑到第五栋的娟子姐姐家,她的被我们唤做老师而不是阿姨的母亲,有着阿姨的随和,并无老师的严厉。


人杰地灵的第六栋

倘若没有记错,聪慧、灵秀的代氏姐弟住在第六栋,姐姐身为县城高中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的重磅成员,曾是众多小伙伴被启发学习的榜样。

第六栋西半楼住着两户美丽的姑娘:一层的徐家姊妹和三层的小齐姊妹。我常跑去同班的小齐家玩耍,却不记得斗胆与她那沉静的姐姐有过闲聊。这半楼的一层还住着我们的同学小谢。

第六栋的一层东端有家便民小铺,内里摆着散装待售的酱油、醋两大缸。初次拿着空瓶子在午饭、晚饭时点单独跑去小铺打酱油、打醋,是我们非常自豪的童年事件。自此,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次参与到更广泛、细琐的日常家务中。


六栋楼的居住缘

迄今为止,六栋楼是我和小妹持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也是全家告别一个地方的起点。从这里,我走向更大的校园、更拥挤的人群、更宽敞的住宅、更频繁的迁移,不经意间竟升起一种借着言传也似可意会的情愫:这半辈子,“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尽享过一处正当最好住所的楼。

我从红原来 @ trustdo

即兴寻趣:148厂子弟八十年代“暑”来宝


trustdo

众禾|文

小南|审校

欢迎转发

. 纸媒转载等合作请联系授权 .

T台|读译|随笔|收藏|心丝路|Sing a Song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