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27-18:专注的心

2016-09-26 克里希那穆提 trust

trust (trustdo) 2016 收藏品

来源:百度文库 

与其说围观克氏为了求索答案,莫若说是迷上了他的提问。学问,学着发问,等学会了发问,自然就有了学问。😄,信不信由你!

小编扭着脖子环顾了一番,暂时发现近代最愿意提问者就是克氏,在没有更善于提问者被挖掘出来之前,妥妥地开卷一本《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译者叶文可),在问号里泡一泡。

今天推送全书27章之十八:专注的心

~仅供阅读,谢绝商用~

~trustdo



文 :克里希那穆提    

题图:网络


你有没有注意过庙宇的钟声?当你注意听的时候,你在听什么?听钟声,还是听钟声与钟声之间的寂静?如果没有寂静,会有钟声吗?如果你注意听那寂静,钟声是否显得更有贯穿力,有不同的质感?

但是你知道我们几乎不对任何事物付出真正的注意力,但我认为去了解“专心”是什么,是十分重要的。譬如你的老师在解释一道数学题目,或是你在读历史 ,一个朋友在跟你说话,告诉你一个故事,或者你在小河旁听河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这时你通常只付出了一小部分的注意力,但如果你能弄清楚专心到底是什么意思,也许学习这件事会变得简单许多,并且会有不同的意义。

你的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叫你专心,他指的到底是什么?他是希望你不要向窗外看,把注意力从其他事物上收回,完全专注于应该读的东西上面。或者你被一本小说完全吸引,你是全神贯注的,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掉了兴趣,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心。因此就一般而言,专注是一种缩小的过程,不是吗?

我们通常所主张的、时常练习或热中的禅定,都属于这种把心念缩小、集中到某一点上的专注力,这其实是一种排斥的过程。因为当你努力专心时,其实你只是在抗拒某些东西,也许是抗拒着想看窗外的欲望,或是抗拒着想看看是谁进门来等等。你这么做时,你一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抗拒上了,你在心的四周筑了一道墙,强迫它完全专注于特定的事物,而你认为这就是训练自己心智集中的方法。你试着把其他所有的意念都排除,只留下你所容许的那个特定的意念,这就是大部分人所谓的专心。

但是我认为有种完全不同的专心,这种心境不是排斥,也不是把其他的意念关在门外,因为在这种心境之中没有抗拒,因此反而具有更大的专注力。但是没有排斥的专注,并不意味就有能力觉察一切。

我想要讨论的专心,与我们平常所指的专心是完全不同的,它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因为它不排斥任何东西。如果你集中心力在某一门科目上,或是在演讲谈话时,你是有心无心地在筑起一道墙,把其他侵入的意念挡在墙外,因此不论你多么努力使自己专心,你的心并不完全健在,它只有一部分是存在的,而那一部分的心阻挡了所有的入侵、脱轨或是分心。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分心?你想要专心读书,但是你的注意力却被外面的噪音分散了,于是你望向窗外寻找声音的出处。

你想专心在某件事上面,而你的心却飘走了,这就叫做分心。于是你一部分的心就开始抗拒这所谓的分心,这种抗拒其实就是浪费精力。然而如果你在每一刹那都能觉察到自己心念的活动,那么就根本没有分心这一回事,你也不会因为排斥什么东西而浪费精力了。因此了解什么叫专心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同时倾听庙里的钟声和钟声之间的无声,这整个倾听的过程就是真正的专心。同样的,有人在说话时,你如果能同时听他的言语以及言语之间的寂静,这就是专心。如果你实验一下,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完全集中,没有分心也不必抗拒。如果你约束自己的心并且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能看向窗外,我一定不能看是什么人走进来了,即使我想做其他的事,我也必须专心在这件事情上。”这种态度会导致分裂的情绪,它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把心力耗费掉了。但是如果你能兼容并蓄地倾听,不分心,也不抗拒,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毫不费力就能完全专注。你明白了吗?我有没有把意思说清楚?

很显然,约束自己的心使它能够集中,其实会导致心力的衰退,但这并不意味你必须心猿意马。除了上述这两种心智状态以外,我们还没有探索到觉察一切的心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前两者之间的折衷,刚好相反,它和前两者一点关系也没有。它是完全不同的方式,那就是你的心是处在完全觉察的状态,在任何时刻都能毫无排斥地全然专注。

你试试看我所说的话,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学得有多么快。你听一首歌曲或一个声音,然后让你的心完全被它充满,而没有一点勉强学习的意味。如果你知道如何去注意听老师讲某个史实,如果你能毫无抗拒地去听,因为你的心既空且静,不会被任何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你不但能够听见史实,也能察觉到老师对这个史实的偏见,更能注意到自己内心的反应。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空间?你的屋子里有空间,此地与你的旅社、桥梁与你的家、河流的此岸与彼岸,这一切事物中都有空间。那么你的心中有没有空间?还是你的心早已塞满东西,中间一点空间也没有了?如果你的心中有空间,那么在那个空间里必定有寂静的存在。从这份寂静中会衍生出所有其他的事物。

因为只有在寂静中,你才能真的倾听,你毫无抗拒地全然专注,因此心中有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你的心不是塞满了东西,不被永不停息的妄念占据,那么它就能听见邻近的狗吠声,听见火车从远处桥上驶过的声音,同时还能完全明白别人所说的话。这种心智就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僵死的。


对话

问:昨天会后,我们看到你注视着两个农夫的小孩,他们是典型的穷小孩,正在路边玩耍,我们想知道,当你看着他们俩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觉?

克:昨天下午,有几个学生和我在路上碰见,我和他们分手以后,很快就看见了园丁的两个孩子在玩耍。这位发问的人想知道,当我看见这两个小孩时,我心中有什么感觉。

请问你,当你看见穷苦的小孩时,你有什么感觉?弄清楚你自己的感觉,比知道我的感觉重要多了。或许你每天忙着出入于旅社和教室,你从来没有观察过他们。你看见那些穷苦小孩背负着重物前往市场,或者看见农家小孩在泥泞中玩耍,手中没有任何玩具,他们得不到你所受的教育,没有好的屋子住,没有干净的外表,衣服不够穿,东西不够吃,如果你看见了这一切,你会有什么感想?

弄清楚你自己的感想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告诉你我的感想。

那些孩子连适合睡觉的地方都找不到,他们的父母每天忙碌,一天都不能休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尝过爱与被照顾的滋味,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和他们坐在一起,告诉他们天地之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竟然会制造出这种情况,有钱的人拥有世上的一切东西,而同时存在的却是这些一无所有的孩子们。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社会又是怎么产生的?

你也许可以改造旧有的社会模式,但是从改造中诞生的新模式,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照样有人住在乡间华夏,拥有特权,穿着制服等。每一次的革命都带来同样的结果,法国、俄国的革命都是如此。

我们是否可能创造出没有腐败也没有不幸的社会?只有当我们这些人,你和我,都能突破传统的集体意识,并且能消除野心,真正懂得如何去爱的时候,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社会。这些都是我在一瞬间对这件事产生的想法。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听我说的话呢?


问:一个人怎么有可能同时听好几样事情?

克:我刚才所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的确可以同时专注于好几样事情 ,这只是脑力的训练。但是我方才讨论的不是这种情况。我所说的是一个人的心不排斥任何事物,因为心中有空间,而空间中的寂静就能孕育所有的思想。


问:我们为何喜欢偷懒?

克:懒惰有什么不对?你安静地坐着,听远方的声音愈来愈近,这有什么不对呢?或者某个清晨,你很舒服地躺在床上,看着附近大树上的鸟儿;或是看着满树静止的叶片中间,只有一片在微风中飘舞,这一切又有什么不对?我们责备自己或别人懒惰,因为我们认为懒惰是错的,所以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到底什么是懒惰。如果你没有生病却躺在床上赖床,别人就会说你偷懒;如果你不想玩游戏或读书,因为你没有精力,或是其他健康的理由,也许又有人会说你偷懒,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懒惰呢?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没有觉察的能力,不能了解内心微妙的活动,这样的心才是懒惰的、无知的。如果你考试不及格,如果你没有读很多书,知识也不丰富,这并不是无知。真正的无知是不自知,对内心的活动一点洞察力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动机及反应。同样的,当你的心落入睡眠状态时,这又是一种懒惰。

大部分的人心都是在睡眠状态,他们被知识、经典及别人的话语所麻醉。他们跟随某种哲学思想,遵守某种戒律,因此他们的心变得狭窄、迟钝而又疲倦,失去了本来应有的能量,如生命之河一般充沛汹涌。一个充满野心、追寻某种特定成果的心,并不是真正活跃的心,也许它在表面上很活跃、很积极,整天追求着它想要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这颗心因为失望而变得沉重、沮丧。

因此一个人必须非常注意自己是否真的懒惰。别人如果说你懒惰,不要随便接受。你要弄清楚懒惰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接受、拒绝或模仿别人,他就会出于恐惧把自己定形,这种人才是懒惰的,他的心会逐渐腐败,变得支离破碎。

但是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是不可能懒惰的,即使他经常安静地坐着,观察树木、飞鸟、人群、星星及沉默的河水。


问:你说我们要革新既有的社会,同时你又说我们不应该有野心,但是这种革新社会的欲望,不就是野心的表现吗?

克:我曾经非常仔细地解释过什么是革新,但是我要再用两种不同的说法来把革新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在社会内的改革,把社会改善得好一些,带来某些改变,这些做法就如同囚犯在监牢中,想得到较好的生活一样,这种改革根本就不是改革,它只是毫无新意的叛变。你明白这其中的不同吗?在社会中的改革,就像是监牢中囚犯的叛变,他们想要在牢中得到较好的食物与待遇等。但是出自于了解的革新,是具有创造力的革新,是个人从社会限制中突破的革新。

假设你是从社会中抽离的一个人,而你的抽离行动其实是出自于野心的驱策,那么你就根本没有抽离,你还是陷在监牢里面,因为社会的基础就是野心与贪得无厌。如果你明白这一切,并且从你的内心开始改革起,你就不会再有野心,也不再被嫉妒与贪得无厌所驱策,如此你就能完全超越奠基在这些事情上的社会,然后你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个人,你的所作所为就会替全然不同的新文化播种。

因此具有创造力的革新,与在社会牢笼内叛变的改革,是截然不同的。只要你把重点放在改革上面,只关心如何改装监牢的铁栏杆和墙壁,你就是没有创造力的。任何一种革命都会带来更多的革命,它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幸和毁灭。

然而,一个人如果能明白贪得无厌和野心是如何形成的,并且从其中抽离,这个人就是在不停地革新,他的心智是博大精深而富有创造力的,因此就能像一粒投入止水中的石头,造成一波波的浪潮,这些浪潮最后就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文明。


问:当我不用功时,我为什么恨我自己?

克:请注意听这个问题,当我应该用功而我没有用功时,我为什么恨我自己?如果我对人不够好,我为什么会恨我自己?换句话说,我为什么不能符合自己的理想?如果我们根本没有理想,事情不是简单多了?如果你无所期望,你不是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恨自己了吗?所以你为什么要对自己说:“我必须友善,我必须慷慨,我必须专心,我必须用功。”如果你能知道为什么,并且从理想中超脱,你就会有十分不同的举动。现在我就解释给你听。

你为什么会有理想?首先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告诉你,如果你没有理想,你就是一个没出息的孩子。不论在什么社会,人们都有特定的理想,于是你就接受了它并且努力遵行,不是吗?但是在你努力遵行以前,你是否应该先弄清楚你到底需不需要理想?这显然应该是更合理的态度。你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加诸于你的或是你自己制造的理想,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些理想吗?因为你害怕接纳你自己。

简而言之,你害怕接纳你自己,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就是你为何顺应社会、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

你为何害怕接纳你自己呢?你为何不能从接纳自己开始,而不去担心自己必须怎么样?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地想改造自己,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请把所有的理想去除吧!我知道年长的人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但是不必管它。你就是要把这些理想都去除,把它们沉到河底,丢到垃圾筒里,然后从接纳自己开始。那么你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你懒惰,你不想读书,你想玩游戏,你想好好开心一下,所有年轻人都是这样的。你就从这些开始着手观察。当你想好好开心一下时,用心去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弄清楚这里面蕴含着一些什么,不要依照父母的意见或是你心中的理想,用你自己的心去发现到底为什么你不想读书,用你自己的心去发现你到底想在这一生中做些什么,是“你”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这个社会或是某些理想希望你做什么。如果你把自己全部投入这项探索,那么你就是一个革新的人,你就会产生创造的信心,你会接纳你自己,会有源源不绝的活力。如果反其道而行,你就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耗尽了你的精力。你难道没有发现,你是如此不敢接纳自己?真正的美就在于接纳自己。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懒惰的,是愚笨的,而如果你了解懒惰的意思,并且面对自己的愚蠢,不存心去改变它,在这种心境下,你就会得到极大的解脱,在其中有不可限量的美和智慧。


问:即使我们革新目前的社会,去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种创建新社会的过程,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野心吗?

克:我想你没有听清楚我刚才说的话。如果一个人在社会既有制度中革新,这种革新就像是在监牢中叛变一样,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野心。但是如果一个人明白了目前社会的破坏性过程,然后超越它,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没有野心的。这种行为就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一个更好的社会制度,一个不同的世界。但是这种人的心不会去关心这类成果,他惟一关心的就是发现真理,也就是这种追求真理的行动,才能创造出新世界,而不是那种与社会对抗、在社会内改革的行动。

今天阅读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

27章之十八:专注的心


相关收藏

连载27-1: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转载27-17:生命的河流

...|收藏|...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trustdo

克里希纳穆提|原著

叶文可|译

欢迎转发阅读

. 版权归属译作出版方 .

T台|读译|随笔|收藏|心丝路|Sing a Song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