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27-23:独处的必要

2016-10-17 克里希那穆提 trust

trust (trustdo) 2016 收藏品


来源:百度文库 

与其说围观克氏为了求索答案,莫若说是迷上了他的提问。学问,学着发问,等学会了发问,自然就有了学问。😄,信不信由你!

小编扭着脖子环顾了一番,暂时发现近代最愿意提问者就是克氏,在没有更善于提问者被挖掘出来之前,妥妥地开卷一本《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译者叶文可),在问号里泡一泡。

今天推送全书27章之二十三:独处的必要

~仅供阅读,谢绝商用~

~trustdo



文 :克里希那穆提    

题图(Moose):网络


这个世界有一种非常怪的现象,它充满了令人分心的事物及娱乐,几乎每个人都是旁观者,极少人是参与者。每当我们有一点闲暇时,大部分人就去寻找某种形式的娱乐。

我们也许拿出一本严肃的书、小说或杂志来阅读。如果我们人在美国,就把收音机或电视机打开,或是耽溺在喋喋不休的谈话中。我们不断需要被娱乐,被外在事物牵着鼻子走。我们害怕独处,害怕没有伴儿,害怕失去使我们分心的事物等等。

很少有人在野外或山林里漫步,既不要说话也不要唱歌,只是安静地走着,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自己内心的活动。我们几乎从来不做这种事,因为你知道,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非常无聊的,我们陷入学习或教学、做家事或上班等无趣的例行公事中,因此,当我们一有空闲,我们就想得到一些轻松的或是严肃的娱乐。

我们读书、看电影或是投入宗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宗教也变成了一种分心的方式,一种从无聊及例行公事中所采取的严肃的逃避方式。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大部分的人都在不停地被某些事物占据,被祭供、被重复念诵的咒语、被对不同事物的忧虑所占据,因为他们对于单独面对自己是多么恐惧。如果你试着独处,一点分心的事情也不接触,你会发现,不一会儿,你就想逃开,想把真正的自己忘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拥有这么庞大的、职业化的娱乐机构,一种自动化的分心工业,也是我们称之为文明的最显著的部分。

如果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人类愈来愈被外务分心,他们愈来愈世故以及世俗。各式各样的娱乐、数不清的书籍、报纸上整版的体育活动,很显然,这一切都代表着我们不停地需要被娱乐。因为我们的内心是空虚、无聊与平庸的,我们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改革,做为逃避自我的方法。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大部分的人有多么寂寞?为了逃避寂寞,我们跑到庙里或教堂,我们打扮自己,参加社交活动,我们看电视、听收音机、读书等等。

你明白孤独是什么意思吗?有些人可能对这个字眼不熟悉,但是你对这种感觉其实是十分清楚的。你试试看一个人出去散步,不带书,也没有说话,你会发现,你一下子就觉得无聊了。你非常清楚这种感觉,但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何觉得无聊,你从来不去研究它。如果你稍稍研究无聊的原因,你会发现它起因于孤独。

就因为我们想逃避孤独的感觉,我们才会希望聚在一起,我们才需要被娱乐和追求各种分心的方法,譬如上师、宗教仪式、祈祷或是最新出版的小说等等。因为我们内心是孤独的,所以就变成了人生的旁观者,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孤独并且超越它之后,我们才能成为参与者。

大部分的人结婚或寻求其他种类的社会关系,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单独去活。这并不是说人一定要单独生活。但是如果你结婚是因为你希望被爱;或是因为你很无聊,所以利用工作来忘掉自己,那么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除了无止境地追求分心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极少数的人超越了这种对于孤独的巨大恐惧,但是人必须要超越它,因为超越它之后就能发现至宝。

你知道,孤独与空寂这两件事有极大的不同。某些年轻的学生可能还不明白孤独的意思,但是老年人是明白的。孤独是一种完全与外界切断,没有明显理由而突然非常害怕的感觉。如果你的心中感觉什么都无法依赖,没有任何一种分心的方法能解除你这种自我封闭式的空虚,你就明白什么叫恐惧了,这就是孤独。

但是空寂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解脱的境界,只有当你通过孤独,并且明白孤独是什么以后,空寂就来到了。那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再依赖任何人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不再追求娱乐、舒适及满足。只有在这个时刻,你的心才是完全独立的,也只有这种心智才具有创造力。

下面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如何面对孤独的痛苦,如何无惧地面对那种我们都很清楚的空虚感。当它来到时,不去打开收音机,或把自己沉溺于工作中,或是跑到电影院去看戏,而是反过来看着它,看进它里面去,完全了解它。

没有一个人不曾感受过那种令人颤抖的焦虑感,因为我们都想要逃避它来使自己分心或得到满足。因此,我们通过性、上帝、工作、喝酒、写诗或重复念诵一些字句来使自己满足,也因为如此我们才没有机会了解这份突如其来的焦虑感。

所以当孤独的痛苦笼罩你的时候,你就面对它、看着它,不要产生任何想逃走的意念。如果你逃走了,你就永远也不会了解它,于是它就永远躲在一角伺机而动。反之,如果你能了解孤独并且超越它,你就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逃避它,于是也就不再有那种追求满足和娱乐的冲动了,因为你的心已经认识了一种不会腐败、也无法毁灭的圆满。

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你在学校上课只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么学习就变成了逃避孤独的方法。你只要想一想就能明白,你如果和教育你的人谈一谈,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寂寞,你自己又是多么寂寞。但是那些内心空寂的人,他们的心已经脱离了孤独的痛苦,他们才是真人,因为他们能够亲自见到实相,能够获得超越时间的东西。

对话

问:觉察与敏感的差别是什么?

克:我怀疑它们是否有任何的差别。你知道,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要亲自去找出事情的真相,不要只是接受别人所说的话。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觉察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看见一棵可爱的树,它的叶片在雨后闪闪发光。你看见阳光照在水面,也照在鸟儿银灰色的羽毛上。你看见背负着重物进城的乡下人,也听见他们的笑声。

你听见狗叫声,或是小羊在呼唤母亲。这一切都是觉察,你对身边事物的觉察,不是吗?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讨论。你注意到自己与身边的人、事之间的关系,你对某间屋子或道路的看法,你观察自己对别人说话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心如何一直在评估、判断、比较或责难。这一切也是觉察的一部分,觉察始于表面的层次,然后会愈来愈深入。

但是我们大部分对事物的觉察在某一个点就停止了。我们接受了各种噪音、歌曲、美及丑的景色,但是我们却没有觉察自己对它们的反应。我们说“那是美的” 或说“这是丑的”,然后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边了。我们从不探索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显然,如果你能知道自己对事物的反应,如果你对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与思想都愈来愈敏感,并且观察到你的心智是如何被父母、老师、种族及文化的影响所局限,这一切都是觉察的一部分,不是吗?

一个人愈深入地参透自己思想的过程,就愈能清楚地了解任何形式的想法都受到外在情况限制。当他明了这一点,他的心自然而然就非常寂静,这并不表示他的心进入了睡眠状态;相反,他的心变得非常灵敏,不再被咒语及重复的语言所麻醉,不再被规范所局限。这种寂静的灵敏也是觉察的一部分,如果你再深入去探索,你会发现,在觉察者与被觉察的事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然而敏感的意思又是什么呢?你能够对颜色及形式都有所认识,了解别人说的话以及自己对它的反应,对人体贴、有好的品位与礼节,不粗鲁,不在身体上或精神上伤害别人而不自知,看见美丽的事物并加以玩味,专心听别人说话,对所有内容都不厌倦,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得非常敏锐。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敏感,不是吗?因此,你问我觉察与敏感有没有很大的区别,我想是没有的。你知道,如果你的心不断地在责难、评断、对事物产生成见或下结论等等,这既不是觉察也不是敏感。你对人态度粗鲁,摘下花又把它们丢掉,你虐待动物,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家具上或敲段椅脚,不准时吃饭并且毫无礼仪,这一切都代表着不敏感,不是吗?它代表着,一个人没有能力灵敏地调整自己。

教育当然有责任帮助学生变得敏感,然后学生才会对生命的所有活动觉醒,而不仅只于服从或抵抗而已。那些敏感的人可能比不敏感的人更受苦,但是如故他们有所了悟,并且超越自己的痛苦,他们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东西。


问:当别人绊倒时,我们为何大笑?

克:这就是不敏感的一种表现,不是吗?你知道“虐待狂”是什么吗?曾经有一位叫做萨德的作家写了一本书,内容是叙述了一个喜欢伤害别人并且喜欢看到别人受苦的人。后来从作者的名字衍生出来“虐待狂”这个字眼,它代表从他人的痛苦中求得自身的快乐。对有些人来说,看见别人受苦会使他们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你观察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那可能不是很明显的倾向,但是如果你有这种倾向,那么当别人绊倒时,你就会有一种想大笑的冲动,而这就是你希望去伤害别人的一种形式。一个人可能带着报复心理有意地伤害别人,或是不自觉地用一句话、一个手势或一种眼光伤害了别人。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都是要伤害别人的冲动,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彻底地把这种变态式的快乐放在一边。


问: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们,你说的话十分不实际,他向你挑战,要你用 120卢比的少额薪水来带大 6 个男孩以及 6 个女孩,你对这个批评的回答是什么?

克:首先,如果我只有 120 卢比的薪水,我不会企图去养育 6 个男孩及 6 个女孩。其次,如果我的身份是一名教授,那将是一种奉献而不只是一份工作。你了解这个差别吗?教书在任何层次上都不只是一份职业和工作而已,它是一种奉献的行为。

你知道“奉献”这个字眼是什么意思吗?奉献是把自己完全献身给某件事情,而不要求任何回报,就像一位出家人、一个隐士、一个伟大的老师和科学家一样,而这绝不是那些通过几项考试,称自己为教授的人所能做到的。我指的是不为金钱而将自己奉献给教育的人,因为那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的最爱。如果他们是这种老师,他们会发现,他们可以很实际地把我说的话教给那些男孩和女孩。但是对这些教师、教育者和教授们而言,教书只是谋生的一种工作,同时也就是这些人,他们会告诉你我说的这些事情都是不实际的。

什么是不实际呢?请你仔细想一想。目前我们生活的方式、教书的方式、政府的腐败以及永无休止的战争,你说这一切是实际的吗?野心及贪婪是实际的吗?野心只会带来竞争,然后把人们毁灭。一个建立在贪婪及获取上的社会,永远都脱离不了战争、冲突与痛苦,这些是否实际呢?很显然,它们是不实际的,这就是我在许多次谈话中想告诉你们的真相。

爱才是世界上最实际的一件事。爱、对人好、不贪心、没有野心、不被别人的话语影响而能独立思考,这一些都是非常实际的事情,它们会带来一个实际的、快乐的社会。但是那些没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们,他们的心中没有爱,他们的名字后面也许有些头衔,可是他们只是资料供应者而已。他们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不实际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能够爱就是最实际的事。这种实际远比目前的教育所带来的荒谬的实际,要来得实际多了。目前的教育,制造了一些完全没有能力独立思考任何问题的公民。你看,你们现在一面坐在一个角落偷笑,一面还能继续保持认真的态度,能认识到这个现象,就是觉察力。

大部分的成年人都还无法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而他们却对你说:“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实际,什么是不实际。”教育是一种最伟大的天职,虽然目前它是最被轻视的。教书是最高的、最神圣的一种召唤。但是老师必须完全地奉献,他必须把自己完全交出来,他必须用自己的心来教书,用他的整个人来教书,从这份奉献中,有许多事才可能实现。


问:我们一面受教育,一面又被现代生活的奢侈所腐化,那么教育到底有什么好处?

克:我恐怕你用错了字眼。一个人必须拥有使生活舒适的某些设备,不是吗?如果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屋子里,如果屋子里干净又整洁,不是很好吗?即使里面只有一个垫子,没有一点家具,它仍然应该有良好的比例及大小适中的窗户。如果屋里有一幅画,它也该是一幅可爱的画;如果花瓶中有一朵花,它也应该反映出主人的气质与品位。同时我们也需要好的食物及安静的地方睡觉。这一切,都是现代生活提供给我们的设备,而这些设备有没有毁掉那些所谓的有教养的人?

还是因为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的野心及贪婪,,破坏了每一个人基本应有的舒适生活?在富裕的国家中,现代教育使人们愈来愈物质化,因此,生活中各种的奢华使得人心堕落及败坏。而譬如像印度这样贫困的国家,它的教育也没有鼓励人们去创造全新的文化,没有帮助你得到革新的能力。我曾经解释过我对革新的看法,它不是丢炸弹或谋杀之类的事情,采用这种暴力手段的人不是革新者。一个真正的革新者,是能摆脱所有的诱导和观念,并且不被社会的集体意愿所缠缚的人。

然而,你所受的教育并没有帮助你成为如此的革新者;相反,它却教导你去服从,或者把旧有的事物改革一下就算了。

因此,是你所谓的教育而不是现代化生活的奢华使你腐化。你为何不能拥有汽车和良好的道路?但是你知道,现代的技术和发明都被用在战争和娱乐上了,而这些都是自我逃避的方法,因此,人心才会在这些小设备之中迷失。

现代教育已经变成如何学习使用小设备了,那些帮助你煮饭、清洁、烫衣服 、计算数字及其他生活要务的机械化用品,这些用品使你不必担心生活中的杂务。

你本来就应该有这些东西,不是要你在这些设备中迷失,而是帮助你得到更多的自由,来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


问:我的皮肤非常黑,而大部分的人都喜欢白一点的皮肤,我要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呢?

克:我相信你可以找到一些特别的化妆品使你的皮肤看来白一点,但是这就能解决你的问题吗?你仍然想被人赞美,想在社会上获得名望、地位和权威。

而在追求赞美的过程中,在努力获取名望的过程中,永远隐藏着哀伤。

只要你想得到赞赏名望,你的教育就会毁坏你,因为它帮助你在社会上成为某某人物,而这个社会是相当腐败的。我们用自己的贪婪、嫉妒与恐惧创造了这个具有破坏性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因为我们忽视或称它是幻象就能改变的。

只有正确的教育能把贪婪、恐惧与掠夺都除去,然后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文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的心如果真的希望了解自己,并且脱离哀伤,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教育。


今天阅读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

27章之二十三:独处的必要


相关收藏

转载27-22:纯然的爱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trustdo

克里希纳穆提|原著

叶文可|译

欢迎转发阅读

.版权归属译作出版方 .

T台|读译|随笔|收藏|心丝路|Sing a Song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