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90s’恋曲

2017-02-10 老沈 trust

trust ( trustdo ) 随心所语 338 篇


《7116在西大》缘起

后来,我们又分头眷顾了几所大学,包括人间;却再也没有遇到一处可以媲美7116的共享住所。

(人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Petofi Sandor(1823.1.1~1849.7.31)


0裴多菲的千古绝唱


裴多菲.山多尔,匈牙利爱国诗人,自由主义革命者。生于百姓之家的他,23岁时在舞会上遇见一位伯爵的女儿,她的美貌与清纯,使他一见倾心。然而,伯爵怎肯将女儿下嫁年轻的穷诗人?甭说十九世纪的欧洲贵族不肯,咱二十一世纪的神州中产也不肯啊!

可是,裴多菲人穷但志向不俗。

他遵从内心的呼唤,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滚烫的情诗,19岁的伯爵千金尤丽娅终被鼓动,冲破了父亲与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与诗人结为夫妻。婚后第二年,即1848年3月15日匈牙利爆发革命,裴多菲是革命领导人之一。婚后第三年的夏天,奥地利和俄国联军进攻独立未久的匈牙利,7月底,裴多菲投身瑟什堡()战役,从此没有回来,永别22岁的尤丽娅和1岁半的幼子(遗孀尤丽娅辞世时40岁,距裴多菲牺牲已十九年)。

再读他写于1848年的为了鼓舞革命者,为了祖国摆脱奴役、获得自由的诗,我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很有此诗意;生长于下半叶的我们,见仁见智。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据说殷夫翻译,鲁迅传播)


1很想细述九零年代的大学生恋曲

却很难下笔。

五四运动前后,先贤们即身体力行,以“自由恋爱”对抗父母之约,以“自愿组合”反叛包办婚姻。BUT,历史的辘轳有多么沉重,风俗与观念的惯性就有多大,此处符合物质界的惯性定律。

除少数主动早慧者、被动拔苗的少年和在高考独木桥上屡败屡战的孤胆兄弟子妹之外,九零年代的大学生普遍处于十七八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这个年龄的青年,身体先于心智早已成熟,其同龄人--早在乡镇投身社会建设的小伙伴们--已历经相亲、约会、成婚甚至养儿育女,他们却在高考之后才将松一口气,有可能开始品味人生的初恋。

如今的大学生,因伴着更为普及的生理卫生常识和丰富的资讯长大,又自2005年9月1日起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而再无需经学校同意即可登记结婚,已很难想象关于婚恋的一切“人之常情”,在曾经的大学校园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

2男女悬殊、文理失衡


彼时,女大学生还比较稀罕;理工科正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丰华,理工科男大学生还没有“理工男”的污名,其各个的形象都远比如今的后浪高大。

由于当时的中学里弥漫着“早恋纯属胡闹”的白色恐怖,莘莘学子在高考之前只顾着遨游题海,进入大学后,俨然似要恶补一堂风花雪月的课。在男生多女生少的大学里,男大学生,尤其理工科男生,他们格外有绅士精神、雄性特质,要么暗恋,要么明求,极少置身情事之外。当然,吸纳其无限能量的动漫和电游还未到来,催生其“宅”基因的互联网也还隔着些微遥远的世纪之跨。

女生,即便是头脑普遍优于形体容貌的女大学生,也在姗姗来迟的青春尾梢,开始品味少年闺蜜们曾经的种种喜怒烦忧。一位女生,被同班多个男生暗恋、相继告白的情况很是常见;一位相貌比较怡人的女生,被其他专业、其他院系、其他年级的学长公开追求的场面,也很动人。那时,众亲友对抱定铁饭碗的女大学生尚仰望,并无时下的催婚逼恋之勇与莽,或许因此,虽然女权等概念还未流行,九零年代的大学女生却当真沉得住气,不少大学的姑娘忙东忙西,就是不忙着开启恋爱模式。

倒追男生的状况也有,假如他又帅气又有才华。

3郎才女貌的末代


九零年代的青年,不似如今的后生那么高呼“高富帅”、“白富美”之类的郎财女财,举世也尚未颜值当道。

彼时,爱情还时兴郎才女貌;美貌,终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才华,总是要有所公认才作数。至于财富,受限于时代和信息,既缺乏消费的激情,也还没轮到丈母娘们的刚需登台高唱。彼时,正逢下海者不及下岗者为众,住房、医疗、旅游、高等教育等计划分配多过市场购买;距离小平同志在辽宁视察时所讲“要让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的1978,及其会见美国企业代表团时初次说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的1985,也都算不得久远。所以,九零年代的青年财富观,有着萌芽的脆嫩,既盖不过海誓山盟的传说,也不足以诱发所谓“生活品质”的角逐。

倒是公认的才华,与刚刚过去的八零年代相比,悄然发生着剧变。八零年代,文思泉涌、诗兴大发的男青年,会像裴多菲一样赢得姑娘的青睐,但在九零年代,文艺就显得不足够,顶好再添一些说学逗唱;八零年代,勤学善考的学科尖子,也算才子之一种,但在九零年代,若只坐拥奖学金和证书,不擅人际交往,那恐怕除了吸引一圈儿围堵欢呼喝酒吃饭的食客,就只得到一顶“书呆子”的美誉,姑娘们常常会三思而止步;反过来,相应的才艺绽放在女生身上,却会平添几分非凡的气质。

无论左看右看,九零年代的大学男生女生们,彼此都寄予对方全才之厚望,或用后来的说法,既重视智商亦在乎情商。舍得为对方的多才多艺言欢,似乎身体力行着某种坚守,如同隐约嗅到闻到潜伏在社会中的一股暗流--即将冲破世纪之门--将成为席卷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发家致富汹涌大潮。

4情书穿梭


"太阳,太阳,是一把金梭;月亮,月亮,是一把银梭。交给你,交给我,看谁能织出最美的生活......"

这首在八十年代广泛传唱的歌曲,劝勉人们珍惜时光。九零年代的我们,不分白天黑夜手写书信,将琐事、小情绪和思念统统诉之笔端,不问千山万水还是咫尺可见,路程远的贴上邮票投入邮筒,路程近的画一张邮票塞入对方班级的信箱,看谁能交织出最美的爱情。

就像木心的诗所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经常前一封关于口角的解释还没有寄到,赌气的双方都已各自消了气儿,转而相思更胜于前;也时有刚才读罢对方情意绵绵的书信,转身跑到宿管房内接听长途电话时说着说着又气又恼。写一封信,总可消磨着半个独坐自习室的午后,或是放下宿舍架子床的帷幕,趴在床头灯下凝神的一晚;读一封信,却可能是校园里僻静处的漫步,舍友嬉笑起哄的围堵,也可能是侧身躲在被窝里的泪眼婆娑、反复拆阅。

5美丽爱世界


相爱总是美的,当如是下结论时,同龄人有的会伸手敲我脑壳:醒醒吧,爱情是旷世谎言,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或者深有领悟地表示: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好吧。不过,相爱还是美。特别是各路婚恋学说还未成气候的九零年代,大学生们还能够跟着感觉走,仅抓住爱的手。既不会互赠“凤凰男”、“孔雀女”这类标签,也不大深究是否赠予鲜花或者巧克力,更不会深挖彼此的“原生家庭”而后行,也无可能半路冲出的个什么人评点各自吃奶时期的依恋风格。彼时,爱就是人海之中遇见了你一切变得有意义,就是悸动的心不能平息,就是想和你一起追逐流浪的白云,就是想爱要去爱。

同一楼层的师姐Z,清瘦,不苟言笑,每日里面无表情地擦肩。忽然有一天,阳光灿烂的男友骑着自行车,横梁上坐着单薄的她,车圈划过一道弧线,戛然停在女生宿舍大门对面。只见那男生一脚踏着车镫子,另一条长腿支住柏油路面,右手稳着右车把,左手轻轻扶着Z离开车梁站定,低头欢乐地说了句什么,只见她眉目、嘴角悦然飞挑,又如小鹿一样跳开,跑进宿舍楼里。

另一栋楼的新生Y,听她和妈妈通电话,撒娇、耍赖和顽皮层出不穷,看她的床铺里衣裤、袜子和被褥乱作一团,得知当兵的男友临时来探望,立刻衣装整洁奔出去。事后聊起此事,她瞳孔放光,声音含笑,提及那个他,她的神态确实荣光且正经。

拐角那栋楼的师兄J,足智多谋、不修边幅,默默相中了哲学系一位邻家小妹模样的姑娘,告白迟迟无果,平日里目中无人的他拖着颀长的身影,幽怨地依靠在楼后的路灯柱子,仰着黝黑的脖颈,无视灯火阑珊的一排排窗内围观嬉笑的花容。

正对面楼里的X,囊中羞涩又不善于打肿脸充胖子,一日三餐在学生大灶进食清淡的菜蔬,每每撞见手头宽裕的女友捧着油香的美味荤菜出入小炒食堂,他在路那边哈哈一乐,摆摆手“再见”,她在路这边会心一笑,点点头“好的”。

当众牵手的极罕见,九零年代的大学校园,恋爱还很低调,很羞涩。暧昧的故事也很少听见,二十岁上下的大学生,因着中学时代的自律他律,青春在高考之后方得舒展,而青春,恰如旧社会某作家说的那样,”青春自身可以是一种德性,像杨柳发新枝时自然不染埃尘。”

6月上柳梢头


校园里,树林密集处恰是教职工宿舍楼,其他地方,基本一览无余,几无藏身之处。

夜幕徐上,碰上月圆时节,没有灯光的球场和操场,也难免令恋人们跳脚。

有人躲进其他学院的教学楼,抹黑攀到楼梯深深处;有人找出规律,胸有成竹地推开某一楼层的水房;有人霸占了某间闲置的专业教室,用报纸遮挡着前后门的玻璃窗;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操场某个避光的角落窃窃私语。

终于领教了“风纪纠察员”的厉害!

“唰”,一道碗口粗的手电筒照过去,伴着一声怒吼:“谁?干啥呢?!”惨无人道的纠察员驾到了,若他们心旷神怡,奚落一番惊慌的男生女生,总会甩下一句:“成何体统,下不为例”就扬长而去;若他们恶向胆边生,就会以上报或检举恫吓小情侣,头脑灵活的男生立刻支开女友,上前与他们私聊并私了;反应略迟钝的男生,只能夹在受到惊吓的女友之啜泣和纠风纪纠察员的谩骂之间瑟瑟;有的青年铤而走险,一脚踢飞对方手中的电筒,夺路狂奔,实在惊悚!

有先见之明者,断不愿让心上人遭此劫难而心存阴影。于是,高年级的恋人首选出校园去。百米之外,有录像厅若干,设施简陋至只有一个个密集的高低板凳,三五元可以看一个通宵;再二百米,有边家村影院一大间,靠背椅软硬适度,周末也常有夜场,接连回放《罗马假日》、《卡萨布兰卡》等经典影片;影院旁侧一条小路,直通西北工业大学操场,因贯通着东、西大门,往来人员繁杂,该校风纪纠察员不常在此出没,故也可作为较为稳妥的约会场所。

宿舍楼里一律住着舍管,有些楼还有大院的铁门铁锁,熄灯之后姗姗迟归,是一件颇考验心力和面皮儿的事儿。因着大多数女青年的归心似箭,大多数男青年就勇当及时回返的护花使者。

7棒打鸳鸯 & 为爱冲破恒常


毕业包分配,使读书不愁就业的大学生贵为天之骄子。与此同时,一纸毕业分配书发下,不少大学生情侣最终劳燕分飞。

这种制度型分手,曾多年无解。尤其九零年代初期,部分专业存在比例不少的大型国企委培生,招录的协约就是毕业后定点安置,去向毫无悬念,亦几无其他可能。因此,委培生大多心知肚明,要么谈一场轰轰烈烈的限时恋情,要么理智绕道不谈感情。直到九零年代中期,随着高校招生、收费和毕业就业制度的改革加速,恰至我们毕业的1997年,全国已有千余所高校实现了并轨,基本完成从国家分配向双向选择的过度,建立起“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新就业制度。

情简且坚的大学男女同学,在新的就业制度面前,不但自主就业,也不乏为爱冲破家庭、习俗的桎梏,主动选择了双宿双飞。有的情侣在毕业季共进退,有的情侣在稍后的一两年间完成了异地团聚。

然而好景不长,新世纪里一切节奏加快、比拼加剧、都市之间城乡之间资源差距骤然拉开,虽然毕业季早已没有了分配制度的阻挠,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困于社会层级壁垒,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屈从于安全和安逸,在多重选择中失衡而鸳鸯自散,挥别旧爱,向着想象中更繁荣的未来,更好的人儿一去不回头。

无论是校园里默默谈情的九十年代大学生,还是新世纪一零年代高调秀恩爱的当代学子,诵读裴多菲的《自由与爱》,已难以体会其中蕴藏的革命深意,却或可有着相似的序列趣味:

安适的生活,在直白的爱情面前也会黯然失色,而性灵的自由终将超越生死的恐惧、爱恨之烦忧。


-待续-

▼点阅下方相关文:

那一座座山

【点击关键词:老与生死| 旅行| 爱情| 教育| 亲子| 心理| 同志| 中年| 月中信| 月末信| 2015| 再而三| 陆晓娅| 徐凤兰| 应冰| 倪男奇| 王瑶| 小南| 宫一栋| 简.易| 湘秦,温故以知新】

***

温馨提示:作品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行脚下路 抒胸中臆 心身谐调 丝丝灵动思路新 随心所愿的生活自成蹊

审校 /小南

编辑/阿湘

原创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相关事宜请联系 trustdo@qq.com

留言参与,转发分享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