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鱼儿你生还是不生?

2015-11-05 萨松 @ trust

trust ( trustdo ) 第 69 篇随笔

------------

萨松|鱼儿你生还是不生

方召麐绘画

2006年过世的现代杰出国画大师方召麐,1914年生于江南实业世家,少年时期随名师学习国画,1937年留学英国(学欧洲近代史)时结识未来的先生方心浩,俩人育有子女八个;1950年先生在港逝于一场医疗事故,时年36岁的方召麐从此重拾画笔养家糊口;四十岁时,方召麐选择读博士,又两年后再度留学研究楚辞,再后来曾遍游海外改造国画。游学期间,陆续将子女接到身边,安排在寄宿学校读书。方召麐中年后勤奋作画、习画,也曾遇到催婚劝嫁,她清醒地回答:“如果结婚,我就得给先生做饭、打扫卫生,哪里有时间画画?所以不能结婚。”

最近关于生与不生的讨论纷至杳来,忽然就想起这个并不是很熟悉的人物介绍,捎带着也咂摸了亲戚中几代女性的人生经历,深觉个体命运浓缩着历史的身影;若在其中不被彻底吞噬,非得有非凡的坚毅与见识不可。就说这方召麐女士,中年丧夫,拉扯八个孩子将是怎样一种可能性?倘若不是异常坚毅,不是见闻学问异常广袤,恐难以走出一片宽阔与惊人来。

就思想意识层面的解放或者豁然,只看时代背景是不足够的,需要聚焦考察当事的个体有着怎样的思维和资源。生育,恐怕是最具有原始自然遗风的人类活动,交给自然,由个体依据自身的智识、需要、资源去自行取舍、抉择才好在更宽泛的统计学意义上,守得一个自然而然的社会平衡。

原想就二胎这个热点和母鱼儿聊聊六个W:

自己为什么想生?(Why)

觉得自己什么年龄生比较好?(When)

自己有考虑在哪里生?(Where)

自己对胎儿的性别有期待吗?(Who)

自己想与谁生、养新生命?(Whom)

自己参与造出一条生命的主要用意是啥?(What)

又一想:如今的母鱼儿大多日以继夜遨游在信息化海洋,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国际经贸的道理,各个都浸染了些;教育、保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常识更是心知肚明。不如撒下话题,任母鱼儿自问消化也好,省得跟着喧宾夺主般地瞎指挥、乱操心。

腾出功夫转向所有的鱼儿,能聊聊眼巴前儿的不?

非婚生的娃儿们什么时候能妥妥地解决户口、医疗等社会保障?

良民买得的孩子们如何办得身份证(临时的也可以)以方便就地考学?

孤儿院福利院的孩子们如何得到更安宁的成长环境,同时不必担忧必要的资金支持?

有关领养的法律法规啥时候给修补修补,好让无缘生育的爱心人士有更宽阔的渠道收养孤儿,同时也缓解社会抚养压力?

跨性别群体啥时候能看到坦然存在的希望?逐步实现合法结合,以及收养、养育他们的子女?

单亲孩子的家庭啥时候能得到资金、培训、心理咨询等额外资源的支持?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先走近去了解这个群体而不忙着贴标签?

另外,留守家庭的孩子们、双亲陪伴的孩子们,接受的日常教育在教材、教法与评价方向、方式上啥时候能参照一下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或者瞥一眼远邻近友现成的教训?

画外音:

---哼,只关注未成年人,把未成年人全都惯坏了!

-抱怨啥,今天的未成年人,明天的养老大军,懂不?

---啥?成年人不是月月缴费、年年纳税,以备将来交换社会服务吗?另外,听说几十年后机器人将包揽所有家政......

-做梦!那是科幻片儿,还真当能照进现实呢!

---噢,原来,造人与产机器人是两种世界观。

既然都说到观世界,可见当下已然在老龄化的道路上。那不妨放开、鼓励民间资源,好涌现出养老护老的各种服务;做细、做温暖服务标准,做严违规条例,好多方尝试积累经验;干等着将来生搬硬套西方的做法是恐怖的,共和国同龄人眼看着迈向六十七周岁,加油啊!

再者,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即使一胎也不生,有着怎样的生存样态或可能性?

瞧,话题贼多,且都是等着雪中送炭的主儿。

有些鱼儿喜锦上添花,有些鱼儿喜雪中送炭,有些鱼儿宁可坐壁上观,有些鱼儿乐意嬉戏捣乱......这都不妨碍水自漂流鱼自游,最可怕不知何处一股脑儿地投饵下料或者自一个方向鼓吹强风,使得鱼儿六神无主、不得安宁自问。


微信:trustdo

trust

身心健康双修之路

沐春风,映春水,漫步十里春林;

闻蛙鸣,抚麦浪,清凉盛夏果实;

观秋雨,踏落叶,爽气明月金秋;

卷寒霜,舞雪花,围炉三冬书舍。

志愿责编:磨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