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are|萨奶奶解密心的多面相(8):移动通讯器 & 设计自己的路线图

读译: trust 2020-03-12

原著:Satir (Your Many Faces)

读译:trustdo

Karma Brown|制图

书籍,作为出版物,具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人类文明的阶-段-性-事物。

支持创作初衷,支持文明发展。

然并卵(天哪,会用了耶!),假如我找不到中文版、你看不到外文版、他和她瞧不上翻译版的时候呢?......单读之后分享以彼此听得懂的语言。

分享声明:

*非商业用途,仅供订阅者参阅

**请勿转载或刊印。

trustdo

原文及直译-黑色;编写-彩色。

*******

《心的多面相》

萨提亚出此书时已年过花甲,敬称萨奶奶。

(8)大结局:

** 你是一部移动通讯器 **

Freedom and Balance of Your Many Parts Build Harmony in Life

如今,咱们已经了解,每个人有着丰富的情绪感受,内在存在多面相。平衡所有部分并自由表达自己,成为有目共睹的愿望。关于平衡,萨奶奶深有体会:

现在,我希望你能把拥有多面相的自己想象成一部移动通讯器。平衡是移动通讯器的首要条件。换言之,一个移动通讯器可以把各种数量、各种形状、颜色、重量与内容的讯息,根据它们彼此的关联-或近或远,或旁顾,或前或后退加以处理,从而成为一个平衡的、协调的整体。这里所谓的移动,是对自身多面相的比喻,也就是说,我们务必保持各个部分的平衡、再平衡,并且管理这些不断变化发展的的部分。所谓平衡,是协调的另一种说法。当我们失去协调时,生活会陷入阴暗。

变化是永续的,新事物也总是层出不穷,因此,随时调整以达到平衡就显得格外重要。以我们的身体为例,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时,身体的所有部分都有所负重,任一部位不会持续地依赖另一个部位的支持。具体而言,双腿坚实地立于地面,而胯骨确保了脊柱的竖直与平衡,双臂自然地下垂于身体的两侧,头颅舒适地稳坐顶端。这姿态正是多数母亲通常期待的“站如松”,这就是一个平衡的姿势。

然而,假如我们固着于这一个姿势,将无法游戏、奔跑、舞蹈、行走或从事其他的人类向往的活动。一旦我们离开这个姿势,就不得不留意如何使各个部位继续保有支撑,且不至于干扰身体的其他部分。倒立或单腿独立,或者如同在芭蕾舞的一跃中完全腾空,这些都并非毫无可能;只是,这些动作都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随之改变作用,以达成新的平衡。打个比方,任何一次单腿独立,都离不开身体其他部位的辅助。问题不仅仅是正确的体态,而在于需要一个适合新任务的姿势,以及随着任务的不断切换、身体各部分持续的再平衡能力。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捏制玩偶的头像,我母亲都会说:“当心它的表情会冻住。”的确,一些人找到了正确的做法,然后爱不释手,继而固执不变,就好像冻住了一样。事实上,关于各种体态如何保持平衡,并没有现成的指南或者导引之类的书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书。平衡是机体各部分互相作用的一种感觉,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彼此协调与潜在支持体现的持续的核心能量。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改变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段时期的失衡(对新的可能性的恐惧和兴奋)。失去平衡,常常发生于新事物冒头、旧事物离弃之时。失衡的感觉也通常是一种困惑。失衡的具体体现,可以是身体疾患、内在烦忧、能力困境或精神荒芜。我认为,任意一种失衡,都预示着当事人及其生活已经发生了某种改变。可见,失衡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阶段,道理很简单,处于不平衡过程中的我们,首要的感受自然是失衡。

好有哲理的常识!处于破旧立新过程中的咱们,是不是经常忽略常识而总是强迫自己具备“一切尽在掌握”或“一切协调美好”的体验呢?

从此,且拥抱失衡,尽享困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如果你能够如此看待失衡,接下来,才有可能真正与失衡一同前行,包括:聆听失衡传递的信息并理清其中的深意。其中,也许存在一些滞后或过失,那么,请尝试寻求新的信息或觉察。另一方面,如果失衡-改变的自然产物-被当作对失败的风险的评判,恐惧就会占主导地位。这时,会发生中风、失聪、聋哑,以及巨大的错误。平衡是协调的另一种说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为人信条,生活中总有一些时刻,当事人发现自己的内心向往不同于自我的要求。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衡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滋生疼痛的姿势。

遇到这种失衡,许多人倾向于的解决之道是:遵循信守的“应该”并惩罚自己去承受疼痛,而不会去留意特殊情境中的错误姿势。于是,当事人就会遇到平衡困境。

一段时期的平衡困境是生活的自然产物,但持续的失衡状态将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失去平衡往往令人害怕不已,因为那种感觉好像我们失去了重心。这时,最好的是:就近找把椅子坐下来,闭上双眼,用力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我刚得到一个信号,预示着我的某些部分有失协调。我得到了一个SOS信号(求助)。“接下来,留意聆听内心各个部分的声音,看一看发生着什么,厘清自己需要做什么,然后,思考如何重建平衡。

打个比方,假设你头疼,如何对待头痛呢?首先,把它当做一个身体失衡的信号。也许是饥饿,你的胃提醒你已经长时间不曾进食;也许是消化系统停止工作了;也许是某些神经发生抽搐,致使血液不能如常运行到脑部;也许是呼吸过浅,因此身体缺乏充足的氧气;也许是遇到了两难选择,使得你挣扎于不同的方向而感到矛盾和迷惑;也许是隐匿了大量的愤怒而不曾自知。就这样,潜在的影响因素有的来自身体、有的来自感受、有的来自思想观念。任何一个或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疼。人们惯于孤立地看待事由,但多数情况下,事实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例如:之所以胃饿得咕噜咕噜叫,因为我受困于郁闷感而一直没有用餐;而之所以感到郁闷,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因为有人离弃了我;正是这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共同造成了我的头疼症状。

你需要认识到,虽然胃部的饥饿是原因之一,但如果你只是决定填饱肚子,那么,无论如何,头痛不会随之消失。你需要把郁闷的情绪当做某种可怕经验的自然产物,否则,你无法觉察郁闷与头痛的联系。人类的大脑常常倾向于某一个归因,并且以为只要解决了某一个原因,其他方面都迎刃而解,即万能药。另有甚者,假如吃了荷包蛋之后发现头痛得到缓解,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吃荷包蛋能够治愈头疼。事实上,人们经常失望地发现,所谓的万能药没有效用。

就我的经验,当遇到失衡,我会在头脑中浮现一副同心圆,中心是我。接着,我会问自己:内在因素(我的观念、感受、营养、情境、期待、互动以及持续成长的信念)、外在因素(气候、其他人对我的告诫等等)分别如何作用于当下遇到的困境。与此相反,我也可以不假思索地质疑自己已有的信念或是他人的告诫;也可以是吞食速食食品,一动不动;或被外在的什么事务掳走。所有这一切都会破坏我的平衡感,带来不适的预兆。我们人类似乎必须经由一个醒目的信号才得以意识到自己失衡的现状,这一信号可能是一场剧烈的头疼、一次撕心裂肺的难过(因为某个在意的人),或者一项巨大的损失。

众所周知,即使是零部件完好的机器,也会时不时出现故障。但是,大多数机器有一个预警设备-当某部分失去平衡时,会产生信号-通常是一盏红色的灯。当看见红灯亮起,操作者便停下来对机器进行检查。同样,我们人类也有一个内置的预警设备,其信号是失衡感,这种感觉提醒我们需要停下来自我检省一番。

一旦我们把红色信号当做自身失衡的征兆,并且能够仔细聆听、觉察,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找到改善失衡的路径。接下来,明智的做法是寻求一位可以一同探索的伙伴,这位同行者可以是:一位家庭成员、一位朋友、一名老师、一个灵性顾问或某些具有疗愈艺术的专业人士。我想强调一点,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位愿意和你同行的探索者,而不是寻求某位可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的导师。

同样重要的是,要辨别失衡的蛛丝马迹,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它们变成更大的失衡之前有所应对。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例如:某种需求合适吗?承揽某种义务合适吗,要知道“应该”的念头常常与职责、责任有关;接着,再思考自己当下的能力,例如:是否身体很疲惫而必须睡觉,或虽然想参加舞会但感觉最好留在家里做作业?

假如你的准则是必须时刻做正确的事,那么,无论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是否疲倦,你都不得不承揽你的责任;假如你的准则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身体状况如何、也无论其他的职责是什么。那么,你有可能因为内疚而停留在失衡状态;假如你认为自己只做能力所及的事,从不介意自己的责任或者愿望,失衡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都无益于身为移动活体的弹性,一旦遇到风吹雨打,生命之舟都将遭劫难。

除了时刻固守某种一成不变的个人准则,如果你能够因地制宜、从境遇自身寻找并选择出路,后果可能怎样?换言之,有时你选择履行责任;有时你选择实现愿望;有时你选择实践力所能及之事。这样,你周身的能量都自然舒展,若同时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那么,你就拥有了在不同的境遇中自我导航的能量,这种能量确保你能随时做出最佳抉择。因此,你将避免“俗套”之痛。所谓俗套,用以比喻一种现象,即:无论何时何地何情况都迫使自己采用相同对策。这种做法会割裂当事人的重要特性,从而造成痛苦。

作为生活这所大学的学生,我们会发现,凡事如同战争有胜利的一方就有失败的一方,任何所得都伴随着所失,反之亦然。因此,要知道,任何一种抉择都是一系列不同以往的得失构成的新系统。换句话说,人总是在调和自己的需求、责任和愿望,时时刻刻在更新自己的选择。

有的时候,我们能够承受这种损失,有时则只能承受那种损失。不同的境遇代表了不同的得失平衡方程式。只要我们可以自由地切换应对方式,就能够持续地创造新的平衡,并使得自己可持续发展。


读到这里,不知你是否有所感触?

咱想起曾经有严重“卡住”的困境,既不可回到原有的生活、又不能浸入新的轨道。除了对未知的恐慌,更有对已知的不舍、对新的得与失的抗拒。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取舍中行进;只看到失去,或者只希求得到,或者沉溺于得失的预设,就会卡在生活的流动中,倍感无助无力。


** 绘制你自己的路线图 **

Learning to Explore and Enjoy Your Own Choices of Pathways and New Possiblities

我们一直在说新的可能性、新的机会,到底什么时候是新的开端?很简单,当你相信内心不存在固定、永不改变的路径图时,当你相信内在蓝图能够被重新铺陈、再设计、再建、疏通和被更新的时候。我们自生至死如同一场世间的旅行。生死之间的时间,恰好供我们发展自己的路线图。倘若你允许自己去探索内在的多面相,允许自己冒险踏入未知领域,那么,这张图就会持续展开,不断被丰富。有些人早在五岁的时候就绘制了一张详细的人生蓝图,然后花费毕生时间去适应规划;另一些人预留了大块的空白就出发,在后续的行走中根据自身的迁移、所见、所闻、所说,以及自己的整理、挑战、留存和放手而不断发现、调整和改变蓝图中的目的地和路径。

我们的第一张蓝图通常只有一条通途,辅以一套“应该”准则和一个固定的目标,量尺仅限于好或坏,对和错。诚然,这张蓝图在生命的早期可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尚未开发自身的资源。但是,如果这张图成为生命一贯的参照方式,就只展示了我们自身有限的部分而隐藏了大部分。要知道,只要存在隐藏的自我,它们就会耗尽主要的能量,从而即使被我们接纳的面相也将无法全然呈现。我们每个人所掌握和能够运用的知识相当丰富,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的。请问,你知道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独立的智能吗?你知道所有的生命都由细胞组成吗?你知道每一个细胞蕴含着着整个人体或者宇宙的运行程序?你知道你的任何一个念头,都影响着你自身细胞的成长方向:自由或受阻?当大脑发出一个愚蠢或者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指令时,周身的细胞就无法释放其智能。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关于生命演进的新发现日新月异,相关的科学发现照亮着人类的生存。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对自己的最大善举,大概就是检省所有自以为是的观念、事务,追问一番:它们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或者我们只是被教导着认为应该与之适应。我们有必要反思,自以为是的每一个信条,是否只是自己接受的某种“遗产”而从未对之进行审辨式调查研究。

这里引述一段当前被西方教育界强调、被我们长期忽视并被一些学者大力呼吁的审辨式思维,引述来自公众号码:审辨式思维。

审辨式思维,概括起来既12个字:

“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

就本书而言,我承诺的探险之旅已接近尾声。如果这趟旅行对你寻求新的可能性有所激励,或是增益了你的新思路、新见闻,那么,你可以继续自己的特殊探索之旅。与我一样,你拥有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而它完全属于你自己。你是自身的建筑师,世界上不存在建筑风格、建筑选材完全一致的两位建筑师;而你,这个世界上唯一完全像你的那个人,也是你自己的建筑资源。  

关于开启新机遇的探索之旅,我建议你可以先写一份清单,罗列出所有你乐意发生的新事务,包括:愿意实践的新态度,乐意进一步了解的自身的新层面,等等。在此基础上,选出你能够推进的三项,例如:阅读一本书,与某人谈话,冥想,参加某个群体,参与某个研讨或聆听某场讲座。采取三项可执行之任务的好处在于:避免自己陷入"非此即彼”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假如你善于想象或乐于描绘,尽可以把这几项细节化、形象化,这将给书写具体步骤的你增添额外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书写上述清单的过程中,新的念头可能会层出不穷,因为你可能处于一种思维创新的框架内。假如发生这种现象,请把相关念头当做新的可能性一并考虑。所有的探索者都有一个目标,但是他们也会花时间留意沿途的其他机会,其中有的会使他们变换道路。

当你写好清单,选择出三项任务之后,请务必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息择一开始行动。我的做法是写记录,纪录的方式可以是细节描述也可以是大意概括,总之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诉诸笔端,以此保存自己探险新领域的足迹。

此外,我还有一个不错的经验,即收集自己不同时期的相片,由此可以看到自己在各种情绪、活动、生活阶段的不同样态,帮助自己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接纳全然的我。所以,我总是鼓励人们只做一个我称为“自我日志”的本子,其中包含着自己和重要他人的相片。除了保留各种尝试的新做法,我还记录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处理相同境遇的不同措施、梦境(白日梦与夜梦)、经历中有意义的思考和洞见。这种记录的方式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感觉,即我切实行走在人生之旅。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都存在重新探索自我的可能,而且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自我探索,我们会变得更加有趣,这种有趣不仅自己深有体会,也会感染身边其他人。随着我们逐渐能够把自己当作一个整体来接纳,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会变得完整、充满爱意,这有助于我们更有存在感,更加慈爱地待人。要使内在的挣扎转化为生命重建的探险,并非毫无痛苦,但与此同时,总伴有对更佳结局的期盼。

最后,祝你的进一步的旅行一路平安,愿你发现并不断发现你就是奇迹本身。我衷心地祝福并鼓励你开启新的探险,后会有期!

<全书读译完毕>

谢谢阅读!也许这也是您阅读的第一本萨提亚的书,幸会!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的经典作品“Your Many Faces"就此翻译结束,比预想的时间提前两周。

特别致谢翻译顾问-翻译学教授Carol,每周按时答疑解惑,为持续推送扫清了道路。在此过程里,翻译者捡拾了荒疏的阅读原文的耐心,收获了从未预想的与发小隔空合作的珍稀经历,也刷新了做一件事“三分钟热度”的历史记录。

对于身在人生旅途的现代的我们,这本小书不失为最佳读物之一。

如同原书倡导的,就让我们每一个人,秉持开放的心态,踩着自己的节奏,或循序渐进、或奔驰跳跃地探索内在的多面相、主宰全新的自己吧!

阿湘@ trustdo

trustdo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阿湘读译

Carol | 顾问

(翻译学教授)

欢迎转发

转载请保留作者署名

Sing a Song|读译|随笔|丛文.收藏|七天相册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