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决定要成为的人,我什么都不是
存在主义哲学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观点:
当你开始审视自我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自己身上无数的标签,但每一个标签都无法定义你,就算把所有的标签相加,依旧无法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于是萨特如此解释自由:“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是自由的”,后来他又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思想:
除了我决定要成为的人,我真的什么都不是。
万幸,你永远拥有足够的勇气出发冒险,去攀登没有路的山,去遇见没有船的海,去征服没有光明的晦暗,去穿越布满荆棘的过往,去解答没有答案的问题……
亲爱的朋友,未来你依旧可以选择“活得足够多”而非“活得安宁”,你想要的更丰盛、更冒险、更热血的人生,正在你的脚下一步步实现,只要出发,就一定会到达。
放下手机与身外的纷扰,你就会发现,握在手中的自由,比思考、推论而出的多得多,每一个不曾被关注的此刻,你都在选择与前行中,决定自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选择,故我存在;我存在,故我自由。
这个世间似乎更钟情于忙着追求那个所谓的好结果。
从学生时期的各种考试成绩、学校名气,到选择体面的工作,再到找寻门当户对的伴侣……虽说每个节点都很重要,但真正自由且幸运的人,总能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歌声,去填满自己的生命。
对此,余世存先生言之有理:“你没有活在自己的时间当中,其实是活在一个社会的时间当中,活在一个同龄人的时间当中,所以他们互相哄抬出的焦虑变成你的焦虑。”
囿于能力和认知的局限,面对种种未曾料想的境遇与抉择时,人们总会收缩自己的触角,在前行与精进之间选择退却。
回首那些失去的机会,走过的弯路,犯下的错误,留有的遗憾……何曾不是在塑造着、建构着鲜活的自己呢?
生活从来不是在别处,而是每一个正在经过的此刻。
在如今这个充满着虚假信息、阴谋论与无妄焦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比过去任何时代更渴望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亦更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立精神。
断有所断,担有所担。
恰如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所言:
“谁若是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和我们的始祖所担当过的一样,不能容有一些代替。”
一个真正自由且独立的人,是能够承载起自己选择的人生,以及在人生之中所遇的疾风暴雨,汹涌波涛。
这样,无论何时我们都可坦率地说,我活得是自己,自由且干净。
亲爱的朋友,你可以替别人着想,但更要记得,没人能代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若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END
☆ 加星标 不失联 ☆
一点儿悄悄话 | whisper
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