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零起步打造身边一方一寸,这个小区算不算“嗲”,你说了算!

汪宁 话匣子
2024-09-04

当上海很多社区都在致力于打造“1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更多元的服务需求时,有些居民区却因种种原因停滞不前,输在了起跑线上。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建于90年代初的三林苑,曾因前卫的设计和22万平米的空间区域享有“花园小区”的美誉,但如今早已名不副实。


不过今年,改变正在发生......





走进三林苑

从喷泉、花廊到架空层

依稀能想象到这里曾经的风光

但更多的直观感受是

破旧不堪,环境脏、乱、差



60多岁的于凤琴

5年前来上海帮女儿带孩子

住进了女儿家所在的三林苑

她怎么都不相信这里曾是花园小区



“虽然是在上海大城市里,但感觉这里的环境卫生还不如我老家的小区搞得好,砖头、石块、杂草、乱扔的垃圾、狗屎,还有一些非机动车动不动就堵在门口。“


喜欢种花的于阿姨觉得

不能光自己家赏心悦目



她慷慨拿出几盆花放在楼下

用水泥、砖块围出一个迷你花园

但这并没有让她的心情变好

有人指责她种花招虫子

甚至有人偷走据为己有



人生地不熟的于阿姨

觉得委屈又灰心

不过今年5月,转机来了



于阿姨被女儿拉进街道开设的微信群

得知自己做的事情

和街道正探索的不谋而合

群里有好多志同道合的“花友”

也致力于打造改善环境的社区花园

不久后于阿姨收到了居委会送的花种

买了崭新的围栏后,小花园升级到2.0版




今年7月,东明路街道携手社会组织四叶草堂挖掘培养居民规划师,和于阿姨同小区的姚静晶报名入选,在她的建议下,她所在小组的首个规划项目瞄准了于阿姨的花园。经过广泛的意见征询、方案设计和动员,一批三林苑居民加入到花园3.0版的打造中。“大家意识到,原来不用等物业或业委会改选小区才可以有变化,我们自己动手就可以让小区变美!”



如今,这个小花园已扩建至20平米,除了争奇斗艳的鲜花,还有各类装饰品镶嵌其中,砖块铺出羊肠小径,木栅栏挂满心愿牌,就连不起眼的窨井盖也被精心涂鸦,角角落落都凝结了居民邻里共同的心思和劳动。





这片区域再也没有人扔过垃圾,没有丢过花,也没有人冷眼相看、指手画脚了。它已不再是“于阿姨的花园”,但却是于阿姨的骄傲。


“这个是蓝雪花,那个是月季,这个是五星花,还有向日葵。早晚都有很多人来看,说好看、漂亮。环境也变好了,心情也好了。”



一不做二不休,热情高涨的居民们索性决定把花园旁的墙面也利用起来,把这处角落作为社区法治宣传的阵地,好几个亲子家庭主动请缨。



7岁的田沐子和妈妈合作完成了“爱护公物 从我做起”的墙面宣传画


前不久,于阿姨的花园正式挂牌,取名“法治花园”。



小区第二处经居民投票选址规划的花园也随即开建,取名“星星花园”。




三林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敏感慨,居民这样积极协作的场面,好久没看到过了,希望以后有更多居民加入到社区自治的队伍中来。法治花园成立当天,由17位居民报名组成的三林花社宣布成立,将负责花园维护和后续自治项目的管理,于阿姨也是其中一员,曾经在三林苑没什么归属感的她说:


“现在感觉这里是家了,哈哈!”



四叶草堂的创始人刘悦来说,花园只是一个起点,三林苑这座曾经的样板房小区,或许可以由此在未来上海的城市建设中作出新的表率。





城市治理当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大量市民只说“我要维护我的权益”,但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参与式社区规划”是希望在党建引领下,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力所能及地去共同做一些事情。它能够把居民的心声更好地表达出来,一旦开始有了规划意识,居民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培训和赋能,提案就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理都可以把它作为非常好的抓手。


花园是一个起点,荒废了20年居然能改变,那么有些老问题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居民自己的力量解决?由一个点到一个线再到一个面,看起来是一小步,但对于推动社会治理来讲就是一大步。如果我们成为了社区的主人,就能成为城市的主人,最终实现这个城市不光是政府建、开发商建,还是人民建!




超大城市,在小尺度发力,上海正在密密织就一张幸福网络。行走15分钟,以千米左右为半径画上一个圈,你不仅可以搞定买菜购物这些烟火之需,找得到养老幼托等保障之处,还有机会与文体设施、时尚艺术不期而遇。上海新闻广播推出《上海哈嗲:家门口的幸福圈》系列报道,从家门口出发,走进那些给人们带来惊喜的地方,领略大城小圈中的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匣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