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福建|与朱子同行!穿越时空,走进理学名邦

闽北是朱熹故里

在这里“琴书五十载”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140多处朱子文化遗存

得到立法保护

曾经“沉睡”的优秀传统文化

正在徐徐苏醒


▲武夷山朱熹园内的朱熹雕像(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打卡

部分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子文化遗存

体验穿越古今的理学名邦之旅




朱熹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墓,又称"朱子墓",是宋先贤朱熹及夫人刘氏合葬陵墓,坐落在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


  朱熹墓为凤字形,墓地面积200平方米,墓园共分三层,顶层为墓室,中为穹隆圆形墓堆,周围用小鹅卵石砌成,石碑立于墓后,高约2米,宽0.8米,上刻"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二层为墓园,设有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石烛一对;三层为长形草坪,原不"顺宁庵"等建筑,今无存。透过这质朴无华的布局,我们仿佛感受到朱子"君子固穷"的好风范。




屏山书院遗址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书院是朱熹幼年从师苦读的学堂。它坐落在武夷山市五夫里屏山麓,即今之五夫乡府前村,肇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创始人为朱熹的启蒙老师刘子翚,因他号屏山,故书院也以屏山名之。

  屏山书院初建于屏山下的桂岩傍,前临潭溪之傍的海棠洲,背靠屏山脚下郁郁苍苍松桂林,环境极其秀丽清幽。
  《刘氏宗谱》记载:淳祐二年(1242年)刘子翚逝世近百年后,朝廷为褒扬他的教育业绩,特钦命兴建屏山书院,使它由私创书院成为国学,进一步扩大了屏山书院的建筑规模。当时按正规书院扩建,门前有坊,入门有庑,回廊曲折,屋分三进。正门悬朱熹撰书的“屏山书院”四个大金字的匾额,内设杏坛、书庑、六经堂,东为“夏斋”,西为“蒙斋”、书坊以及膳厅、伙房等,庄重雄伟。元初毁于战乱。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再建,以后又多次修葺,最后毁于民国初年,现遗址尚可寻





朱森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森墓,位于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护国寺西侧。 



  朱森(1075年—1125年),字良材,号退翁、退林,宋理学家朱熹之祖父。朱森墓表用鹅卵石依山势砌筑,坐西北朝东南;墓体砖石结构,平面呈“凤”字形,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墓碑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重修时所立,长1.4米,宽0.6米,碑文阴刻楷书“宋承事郞朱公墓”,1993年重修。






李侗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侗墓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瓦口村。
始建于宋代,外观呈“风”字形,坐西南向东北,用花岗岩块石砌筑,龟状坟丘,前有墓埕3层,现存墓为民国初重修。“文革”期间及近年修公路中连遭破坏。残存墓碑系楷书阴刻,正中文书“宋始祖太师越国公文靖延平李先生墓”,右旁书“大明正德己卯仲秋吉旦”,左旁书“十五世嫡派承嗣孙昂重修立”。李侗为“延平四贤”之一,朱熹的老师,孔庙丛祀的“先儒”之一。




蔡元定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定墓位于建阳区莒口镇上布村



  南宋庆元三年(1197年),蔡元定因伪学之禁,被贬湖南道州,翌年卒于贬所,灵柩归故里,葬于此。陵园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体用卵石砌成,后置墓碑,高3米,宽85厘米,刻“宋太子太傅蔡元定公之墓”。


  蔡元定(1135年~1198年),字季通,号西山,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述甚丰。卒后封太子太傅,谥文节。






朱熹题刻
历代理学题刻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夷山国家公园境内有45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朱熹题刻13方。这些题刻字体有楷有隶,字形大小不一、篇幅长短不定,既有“武夷第一峰”直白的赞美,也有“道南理窟”富有哲理的思辨,堪称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



  游玩在山水之间,古人的摩崖石刻作品与山水相融合,构成了武夷山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游人打卡的地方。






刘子羽神道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道碑是旧时立在死者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用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刘公神道碑”就是记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子羽的生平事迹的石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碑原置于五夫镇府前村蟹坑刘子羽墓前,1981年移至武夷宫,现移入武夷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内保存。


    刘子羽(1096年~1146年),字彦修,南宋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徽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子羽是朱熹之父朱松好友。朱熹幼年丧父后,在刘子羽的关照和教育下成长为一代大儒。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刘子羽去世33年后,其长子刘珙在病危中嘱托朱熹撰文立碑。


    这是现存朱熹撰并存的碑刻中,内容最完整,字数最多的一块,共3631字,现存约3200多字。碑由张栻篆额,直下计7行,每行3字,黑色页岩制作,高3.7米(其中底座高0.23米),宽1.46米,厚0.1米。






游定夫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定夫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城东28公里的南山镇凤池村,建于元延祐三年( 1316年),祠堂外“立雪程门”格外显目,内存有明清牌匾和元明清各代重建祠堂碑证多件,建有宋代理学家游定夫(游酢)纪念馆。



  附近有游定夫书院,建于延祐四年(1317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年间所建,穿头括梁式结构。存有各级领导、全国、省书协著名书法家的题词、横匾、楹联,楷、行、草等琳琅满目。






李纲祠堂

  李纲,字伯纪(1083年-1140年),号梁溪,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中政和二年进士(1112年)。


   

  邵武李纲祠堂位于邵武市区李纲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朱熹在邵武讲学时倡建,并撰建祠碑记,题匾"一世伟人",书联"至策大猷,奠宗社于三朝;孤忠伟节,垂法戒于万代"。始建址在军学讲堂之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建于今址,为古"昭阳八景"之一的"五曲精庐"。清乾隆、道光年间及民国时期,曾数度修葺。道光年间,林则徐兴工重修宋李纲祠,由原址越王山麓移建至西湖荷亭,同时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树两株,补以李纲旧宅桂斋的旧额并题"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祠内尚存宋高宗、宋徽宗御笔手书二匾,明学士王直、柯潜撰重建碑记2方。该祠堂现辟为李纲纪念馆。




闽北

“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

追寻朱子理学

还有这些地方可以打卡


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点击查看大图哦~

1朱子文化不可移动遗存共61处,其中国家级保护1处、省级保护11处(含附属)、县级保护40处、未定级9处。



二朱子文化可移动遗存(共8件/套)



来源:闽北日报编辑:吴智杰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