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福建|“武夷占尽人间美 愿乘长风我再来”——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2)



山、水、茶、诗、歌、道、

摩崖石刻、闽越遗址

……

这里的一切,皆可作画,

均可成诗,全可为史。


▲大王玉女遥相望,小小竹筏画中游。(张栋华 摄)

▲新石器时期,闽越族人即在武夷山狩猎和捕鱼,至今在武夷山内人迹罕至的悬崖绝壁上,还保留有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架壑船棺”和“虹桥板”等重要文化遗产18处。(张栋华 摄)



1999年12月1日,武夷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成为全球第23处、中国第4处世界双遗产地。今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成为中国唯一 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


漫步武夷,
重启我们对山水、文化的感知——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九曲溪畔,南宋大家朱熹所作《九曲棹歌》吟咏至今,五曲隐屏峰下武夷精舍内,仿佛仍回响着琅琅书声;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北宋文豪范仲淹《武夷茶歌》穿越千年时空,群山深处、岩壁之上,武夷岩茶、正山小种再次唤醒世界各国的人们对茶的向往;


▲大红袍母枞(阮雪清 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武夷山词人柳永全面革新宋词,丰富词调、雅俗并陈,一生留下诸多佳作,《雨霖铃》更是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柳永故里(邱汝泉 摄)


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的城村汉城遗址,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新揭开了被时间淹没的灿烂;


▲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是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肖文凤 摄)


晓磴初移屐,寒云欲满襟。玉梅疏半落,犹足慰幽寻。

朱熹过梅岭、经梅溪留下的咏梅诗句,勾起了人们对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村的多少回忆,彼时极盛,溪岸商铺林立,溪面转运不绝;


▲武夷山下梅古民居(郑友裕 摄)


......


寻味武夷,
这里有以九曲溪、丹霞地貌、武夷大峡谷等
为代表的独特自然景观,
奇险秀美、气势磅礴。

▲“武夷第一胜地”天游峰。(郑友裕 摄)

幽深清澈的九曲溪在群峰之间蜿蜒缠绵,将36奇峰、99岩连为一体,构成了“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形成了以“碧水丹山”为特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


寻味武夷,
这里有以朱子理学、茗茶文化、
佛道宗教、闽越文化等
为代表的精神源泉,
多元灿烂、底蕴深厚。


▲朱子故里五夫兴贤书院。 (丁李青 摄)


这里是朱子理学摇篮,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道家称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距今4000多年的“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公园内保存着的450多方堪称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35处书院遗址,60余处宫观寺庙、遗址,等等,都印证“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 镶嵌于溪畔山涧的历代摩崖石刻有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阮雪清 摄)


更为难得的,这方水土孕育涵养了深厚的茶文化,成为我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世界红茶和乌龙茶发源地,特别是最古老的岩茶——母树大红袍,经岁月滋养,沉淀独特的岩骨花香。“万里茶道”从这里出发,形成了贯通南北、接连欧亚大陆的茶贸易之路,成为继丝绸之路后联结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武夷山茶山


如今,关于这些山水、文化的故事还在武夷山延续,而在时代赋予国家公园新机遇、新使命、新征程之下,武夷山国家公园将为致力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典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典范、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发展互促共赢的典范而不懈努力。



来源:闽北日报编辑:吴智杰

更多资讯




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