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和出了个“豆腐西施”

2018-01-18 南和发布

在南和县河郭乡西徐旺村,有一位卖豆腐的农妇,不仅豆腐做得好吃,更是人美心善,靠着卖豆腐的收入,不但救治了自己的脑瘫儿子,还拿出余下的钱做公益,将爱心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乡亲们都亲切称她为“豆腐西施”。





为儿治病让她萌生创业的念头

她叫郄丽敏,今年46岁。儿子刘紫一出生时就患了脑瘫,如今已过了23个年头。

回忆当时,高额的医疗费成了这个家最沉重的负担。为了攒钱给孩子治疗,郄丽敏和丈夫刘立民在板厂干最累的木工活儿,每天挣着20多元钱的工资,中午和晚上郄丽敏还要赶回家,给躺在床上的儿子一口口喂饭,生活很是艰辛。

“当时全部的心思都在儿子身上,无暇顾及其他。”郄丽敏说,“我们一直在各地寻医求药,这20多年来,给孩子治病已花掉了40多万元。”

儿子的病让郄丽敏操碎了心,她还有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前两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一次两个女儿去上学,全家总共就100块钱。”郄丽敏说。曾经有邻居给她建议,让她把儿子送到福利院,可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再苦再难也不能丢弃他。

在夫妇俩精心照料和锲而不舍的康复训练下,儿子终于可以在搀扶下走路了,这让郄丽敏期盼儿子治愈的念头更加坚定,但高额的医疗费确实让这个家庭难以支撑。于是,她便萌生了自主创业卖豆腐的想法。

自力更生凭一双勤劳的手挣钱

“当时村里知道我家情况后,想将我们列为低保户,每个月有一定的补助,但被我拒绝了。”郄丽敏说,自己有手有脚,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还债,不想成为政府的负担。

十年前,郄丽敏看到哥哥一家卖豆腐生意不错,也萌生了做豆腐的想法。在哥哥的帮助下,郄丽敏在南和县菜市场找了个摊位,“刘氏豆腐”正式开卖。

从开业那天起,她和丈夫每天凌晨3点起床,开始制作豆腐,5点将豆腐装上三轮车,运到菜市场叫卖。创业初期,由于做豆腐的经验不足,加上知名度小,生意并不如人意,有时甚至是亏本。

眼前的辛苦,并没将乐观向上的郄丽敏击倒。她一方面改进做豆腐的技术,一方面与县里几家饭店取得联系。在郄丽敏夫妇的不懈努力下,豆腐不仅零售卖得好,而且还对外批发,生意越来越红火。

“冬天生意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六七百斤豆腐,能挣一千多块钱。”郄丽敏笑着说,一年下来,郄丽敏攒下了平生最多的一笔钱。

爱心付出换来儿子康复

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好转,郄丽敏把欠的钱基本还清了。两个女儿懂事听话、好学上进,儿子的病情也日渐好转。一家人生活得有声有色。

郄丽敏忘不了在最困难时,邻里乡亲对她的帮助。每年腊月二十九,郄丽敏都会给自己放一天假,不过这一天她并不闲着,上午她将豆腐早早做好,趁着热乎,推着儿子的轮椅,跟儿子一起把豆腐挨家挨户送给村里老人。这件事郄丽敏已经连续做了三年,“豆腐西施”的美称,也因此得名。

“带着儿子送豆腐,是想让儿子跟我一起做点好事,也让全村人都知道,俺儿子是好样的。”说到这里,郄丽敏眼圈红了。

近两年。郄丽敏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跟随义工到全市各地参加公益活动。“刚参加义工活动时,遇到一家人与我境遇很像,我便把家里刚存下的2000元钱都给了他。”郄丽敏说,以前一心一意地挣钱给孩子治病,现在她想将多余的钱做更多好事、帮助他人。

 “只有心态好,只有开心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想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儿子的健康。”郄丽敏抚摸着儿子的头,母子俩开心地笑了。

权威声音,南和发布

关注南和发布,获取南和县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欢迎各界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征稿邮箱:nanhefab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