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诗词赏析】沁园春.长沙

2018-01-19 南和发布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赏析

      1925年,毛泽东回到了自己当初上学的地方。当时正值工农革命,毛泽东回想起自己的同学,回想起当年自己少年的意气风发。凝视着眼前的风景,他写出了《沁园春 长沙》。虽然是秋天,大地已经失去了些许生机。站在山崖,他并没有看到枯萎的树,正在慢慢失去生机的大地,他眼中只剩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欢喜激昂。他的眼中没有冻死的蛇,他只看到搏击长空的鹰,在水底自由游动的鱼,争流的百舸,这便是对少年雄心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革命前景充满信心。


      “红”“染”“碧”“流”“击”“翔”“竞”这几个动词表现出了毛泽东眼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鱼,鹰,万类霜天的一派生机勃勃,写出了作者独立寒秋看江山,对祖国的激昂豪迈之情。

     自古以来,秋诗便有三大类,一类是与毛泽东完全相反的悲秋,像杜甫的诗经常表现自己对离乡,老病,不得志,离别的伤感或怨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而另两类便是与毛泽东相近的,刘禹锡,杜牧的喜:“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对秋景的萧瑟主观上无视,相反,他们找到秋景中欢乐的部分进行放大描写,充分表现出欢乐的气息。另外就是曹操,苏轼的“豪迈,达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事充满了作者的霸气,对人生远大理想的向往。

  

权威声音,南和发布

关注南和发布,获取南和县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欢迎各界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征稿邮箱:nanhefabu@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