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9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解码中国经济 | 明年像老妈,后年像剩女

2015-12-21 小英君 英文联播

昨天的中国和“土”有关。一条,中国科学家宣称要打穿地幔地壳边界。二条,中国工业园区自己堆了个土堆竟发生了泥石流垮塌。两件匪夷所思的事,究竟表明我们本领大,还是本领差?


在搞经济这件事上,也有相同的疑问。今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了,明年有啥看点?


从稳中求进说起吧!这些年来的主基调一直是“稳中求进”。这和“谨慎乐观”之类的都挺高深的,前者是making progress while maintaining stability,后者是cautiously optimistic。


Complex.com网站文章把cautiously optimistic纳入《十大什么都没说的用语》当中:

If you have reservations or second thoughts about your positive opinion, do you really have a positive opinion? This phrase is a convenient trick for those who consider themselves experts on a topic.

如果你对自己抱有的积极看法有所保留,那你还算有积极看法吗?这个用法不啻为故作高深的伎俩。


谙熟黑格尔辩证法的人不会觉得奇怪,万物皆处在矛盾运动之中,就像星座描述一样,总有一句适合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Forer效应。


“稳中求进”——连续多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的主基调——就深得辩证法的精髓。


何以谓稳,何以谓进,这既是面口袋,又是橡皮筋。


虽说2012年以来的经济工作一直稳中求进,实际执行的尺度却差别很大,多系所谓“相机抉择”(at the discretion)。


Discretion
The freedom to decide what should be done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不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可分析人生就要疯了。


假设有人说,“如果你觉得听懂了我说的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他肯定不是个好人。这个人是老奸巨猾、褒贬参半的格林斯潘。


相比而言,“稳中求进”倒还有个具体的说法:“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啥叫稳定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从宽的(easy monetary policy)和从紧的(tight monetary policy)。


稳定的(英文prudent意为审慎的和节俭的)给人的感觉偏于银根适度从紧,说白了就是不乱印钞票。


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机抉择”的情况不在少数。上半年中国广义货币量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这是否算“稳定”实在是见仁见智的事。


读到M1、M2,你可能要糊涂了,没关系,本文也没打算深入解释,。


你就这么想,这俩数用来说明市场上有多少钱,M1只统计消费市场,M2还统计资本市场。因此,如果M2增速快于M1,那么大白菜虽然不涨价,房价却可能要疯狂。



所有这些用词,包括相机抉择在内,主要来自于一个英国经济学家,他的名字叫凯恩斯。凯恩斯的理论是对需求端进行管理。


Bingo!啥叫需求端?我将之称为“穷人思维”。


想想看,穷人们看到一个好东西的直觉反应是啥?“没钱,买不起”。穷人想做个生意的最大困难是啥?“没本钱,做不了”。


啥是需求?钱呗!


于是经济决策者就想了,大家都需要钱,那就多印钱嘛。印太多了,就会通货膨胀,那就少印点。


这就是所谓需求端管理。(我可没说凯恩斯主义就这么点货哦。)


后来,决策者发现问题了,钱印了不少,只有房地产价格飙上去了,穷人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了,更别提做生意了。


“可能钱没流到正确的地方去吧”。


印钱其实最不用脑子,只要开印,央行的钱就汩汩地进入商业银行里了。可既然地方走的不对,想要有选择性的放款,这可就难了。


去年以来,克强总理着实想了不少办法,这些办法包括MLF(中期贷款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操作)、PSL(抵押补充贷款)、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到底什么鬼不用操心,总之目的就是不撒胡椒面,把钱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结果……结果不怎么样。没达到效果。


道理很简单,知道谁是“王石”容易,你批谁土地,谁就是“王石”,打哪指哪。


可知道谁是乔布斯就无异于大海捞针了。就算有时光机,回到二十年前找到乔布斯,他也完全可能机缘巧合地一直是个loser。


在这个意义上,找到那个乔布斯,比让“乔布斯们”自己冒出来成本高得多。


所谓的定向宽松也一样。你可以把钱给农行,可农行不一定投农业。你可以把钱给民生银行,可民生不一定投中小企业。


市场的应有之义就是……如果股市有利润,钱就要想方设法地去股市。就算公安部来坐镇,也不过像打地鼠一样,打了这个冒起那个。


于是,红红火火的定向宽松,现在又不提了,只好祭起“降息降准”的大旗,应对经济放缓的挑战了。


上周美元加息,人民币随即宣布与美元脱钩,有分析人士欢呼说这是人民币再也不用被美元绑架的妙招,所谓“克强看跌期权”v.s.“耶伦看涨期权”云云……笔者看来,这倒更像是国内经济疲软倒逼所致。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另一招旨在让钱流进真正需要之处的举措。这些年来,中国一直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真的积极吗?尤其是今年,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恐怕是“不积极的”。


原因众所周知,雷霆般的反腐行动让不少地方政府从“乱作为”变成“不作为”。


乱作为不能增加财富,却可以增加GDP;不作为不能增加GDP,也不会增加财富。


相当程度上,地方政府的“钱花不出去”,只是口头上的“积极”罢了。


加上不少地方卖地的钱少了,地方债务有面临到期压力,财政的钱用来填了窟窿,显不出“积极求进”的一面了。


需求侧管理苦难重重,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当当当。


供给侧改革的文章挺多的,说法也天花乱坠,要我说就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你缺钱,我来印,这是简单粗暴的“授人以鱼”。你缺钱,你让你去赚,这就有点弯弯绕了。


举个例子。你上大三了,这个月没钱花,于是给老爸发了信息说,“快打钱来”。


你爸说可以把下个季度的生活费提前打给你,利息要给,但可以低一点。这就是需求侧管理。


还有一种情况。你老爸一个子儿都没给你,他和你说:“这样吧,我允许你过年不用回家,在火车站买小马扎,赚了钱不用上交,全归你自己支配,你看怎么样?”


这是亲爸吗?笔者也知不道,但这就是供给侧(supply side)管理。


这时,作为你爸,有什么得失呢?


没错,你爸损失了下季度的利息。这就是等于国家的税收。


可其实你压根也没担心利息的事,因为你准备在下个季度把下下季度的钱借出来花,利息钱也可以从中支付。


这就像滚雪球一样,你不在乎谁是最后一个季度的接盘侠,或者你相信到头来你爸不会饿死你的,美国金融风暴中的AIG就是这么想的,大而不倒嘛。


供给端管理的好处是“税收”虽然少了,却不用冒坏账的风险。


虽说你大过年的卖小马扎惨兮兮的,我说你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嘛。


当你爸管的事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一个小政府了。这就是著名的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


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并非如此。“稳中求进”记得吗?可供给侧改革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看起来是相互抵牾的。


财政要积极,就是政府多拿钱。既要减税,又要拿钱,赤字必然就要增长。赤字多了还算什么小政府呢?


所以说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思路是大政府下的供给侧改革。显然,这与里根和撒切尔的路数不尽相同,后者追求小而美,前者则追求大而美。


有人认为默克尔治下的德国是“大而美”的典范,德国税负在欧洲算高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受到制约,赤字水平也基本可以控制,更重要的是,德国引领了工业4.0。看来“小政府”也并非创新的必要条件。


就算如此,对“大而美”的认识还是相当纠结。想想咱们媒体的说法:货币政策从紧,称之为倒逼经济转型;现在货币政策宽松了,叫托底经济转型。倒逼也有道理,托底也有道理,说到底就是全都有理,全是高招。此类诠释性报道也着实拧巴。


有两个挑战是避免不了的。


其一,财政支出要积极,全面减税不可行。给谁减呢?手心手背都是肉,给新兴产业减是促进结构转型的好办法,但不扶持资源型行业,大量的下岗工人就会出现。中国经受不起撒切尔式的“去库存”,剧烈的市场纠偏(所谓去库存)必须以“稳”的方式进行,大量的工人失业于中国是一场政治灾难。这


其二,财政支出不积极,红头文件不管用。就算政府全面减税,扩大了赤字规模,如何在反腐强压下改变地方政府“不作为”的心理,靠学习三严三实的效果恐怕并不明显。以前的政府治理不过“批土地、建园区”外加“招商引资”三板斧,现在说“硅谷不是这样打造的”,只好You can you up了。


“大而美”中的“大”操作空间不大——换言之,需求端的管理仍然要相机抉择,该出手时就出手,起码明年要先能活着。至于后年能不能活,就要在“美”上下功夫了。


现在,再来看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美”在何处?


产能去库存和房地产去库存。两者着力于房地产去库存。逻辑有三。


一、产能可以通过一路一带向海外转移,房子却没法一锹铲到哈萨克斯坦去。当然,一路一带能否迅速地化解产能过剩是令人担忧的,这就没法子了,局部的破产出清是不可避免的。


二、地方政府的最大风险是房地产。产能破产出清后造成的失业问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托底,赤字多一点问题也不大。系统性的风险是房地产泡沫迅速破裂。


三、通过制度变革促进房地产出清,理论上能够释放制度红利,新的城镇人口有望创造新的供给。


看上去很美,做起来不易。


“明年”(短期)的中国经济就像未来的丈母娘,她们广结善缘,四处扫听,只要是个男的就得安排一下,女儿的婚姻大事至少看起来“稳中求进”。


“后年”(长期)的中国经济就像剩女,众里寻他千百度,也寻不到心中的那个“乔布斯”。与其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转,不如安静的、美美的在灯火阑珊处守候,等着“乔布斯”们自己冒出来更好些。


可等待是痛苦的。你的心理状态是:今年很难,明年更难,后年很美好。


西方再次没落?

互联网有思维吗?

人民币怎么反倒不值钱了?

调查报道 | 谷歌如何操纵政治?

马云的淘宝帝国 |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