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昆曲 | 美如蓮花初盛。

2017-12-30 书画半亩


文字丨『誰最中國』  图来自网络


一袭水袖丹衣

一曲醉人惊梦

如莲花初盛

犹含昨夜清露

怯中带喜

欲语还休

 

三生石上

牡丹亭下

梧桐叶落

西风送别

道不尽的良辰美景

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这,便是昆曲

 



生于南方,长于南方,浸润在江南的氤氲水汽和吴侬软语中,昆曲从皮相至骨相都是满当当的江南风情。

 

白先勇先生曾说过,“昆曲无它,唯一美字”。昆曲无疑是美的,它美于情真,美于意切,美于词的绮丽,美于曲的婉转,美于妆的华美,美于舞的娇柔,美得好似一场梦。一出昆曲,是一场隔世的幻梦。寻梦昆曲,亦是寻梦中国。

 




自古相思无缘由,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牡丹亭》中,貌美如花的杜丽娘,方二八年纪,只因见院中春色如许,便在梦中邂逅书生,结一段旖旎情缘。为这春梦,丽娘损了肌容,消了形态,最后甚至香消玉殒,化作牡丹亭下一缕芳魂。


柳梦梅拾得丹青,把魂叫断,引丽娘相见,丽娘方为情复生。果真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昆曲之美,便美在它的至情。至情便超然世外,虽身陷现实囹圄,心却飘然已远。


因为至情,许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状都成了昆曲舞台上让人如痴如醉的一幕幕。


诚如杜丽娘所说,“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无人不向往美好,无人不追求完美,但现实毕竟不能常遂人愿,所以由昆曲织出一个个美丽梦境。在这梦中,情最挚诚,也最真实。


 

杜丽娘为一个情字,生而死,死而生;崔莺莺为情与张生月下私定终身;陈妙常更是为情脱下了道袍;唐明皇梧桐树下抛洒相思泪,感动了天孙织女。得其相助,有情人终在月宫团聚。


入得昆曲,像是圆一场梦。如汤显祖所说,“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现实生活中难被成全的情,在昆曲中多成其圆满。昆曲也因这情深而愈发动人。

 





昆曲从内到外都美得不似人间之物,犹如五月莲花初盛。台上人一举手一投足,天然便是一道风景。昆曲的台步行云流水,伴着长长的水袖翻飞,演员们眼角眉梢俱是风情。

 

如同中国的水墨山水,昆曲的舞台也讲究留白,追求雅致的意境仅一些简单却素雅的道具,毫无杂沓,却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清韵。



讲究雅致的昆曲,对于妆容和服饰的要求都极为严苛。妆容根据情绪的递进陡转都会有所变化。此外,人物的造型、演员的身姿动作、戏文的唱腔,都舒缓徐趋,自成一种雅致。


看昆曲表演,如饮一杯回甘的茶,香气徐徐,久有余甘。





  


 

暮春时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是《西厢记》;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牡丹亭》;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 ,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桃花扇》。


文辞之中有景致,见文知景,见景知情,这便是昆曲的真实写照。



《牡丹亭》中一段简单的游园,在汤显祖的笔下道来,让人如见春色,动心不已。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样的美景,莫说是养在深闺的杜丽娘没机会见,匆忙的现代人恐怕也没见过几回。这样的曲词,也勿怪七窍玲珑的林黛玉会听之落泪了。

 


在昆曲的世界里,美是一抹转角的回眸,藏着千言万语,含着数顷秋波;水袖翻飞,云出云没,不刻意去言说美,却早已是美入骨血。





昆曲的唱词已是极好,再配上它独有的唱腔,更是一绝。


若说京剧是山,那昆曲便是水。昆曲之中,主流唱腔为昆山腔,又被称作水磨腔。俞平伯先生曾用制作红木家具作比:南方制作红木家具,最后一道工序要用木贼草蘸水细细打磨,将红木质地磨得细腻又温润,俗称“水磨功夫”。所以水磨是一种极其精致的打磨,追求细腻、婉转、清雅的感觉。


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说,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水磨调流丽悠远,似江南摇橹,悠悠缓缓。檀板慢拍间,一唱三叹,草木代谢、闺阁离愁、家国兴亡,尽娓娓道来。


    


品一出水磨的昆曲,如品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婉转的唱词缓缓在舞台流淌而出,观众未饮先醉。


历经数百年的更迭,昆曲依旧在中国的水墨中,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蓦然绽放,似一朵徐徐醒来的莲花,让人惊艳,心动。




书画半亩

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天籁琴音

插花艺术、旅行摄影、养生美食


护佑 

新疆和田玉籽料,近1级白,玉质细腻油润,过灯无结构,背后满原皮,苏州精工雕刻,难得的收藏精品。

喜欢的可长按右侧二维码结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