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人物】王金高:从玉雕大师到非遗传承人
日前,扬州市公布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1名),我市13人获此殊荣。其中,市工商联执委、扬州金阳高照玉器工作室总经理王金高获得“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是王金高继荣膺“中国玉雕大师”之后获得的又一含金量很高的荣誉。
王金高今年45岁,是目前扬州市最年轻的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他1991年开始在高邮龙奔玉雕厂学习玉器雕刻,后赴扬州深造。从业26年来,王金高先后有60多件作品在全国获奖,其中金奖16项。值得一提的是,王金高花十余年时间,成功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清代宫廷玉器“活环麻花手镯”制作工艺,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
失传技艺,他十余年间研习了逾百次
上世纪90年代初,王金高刚刚进入玉石雕刻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香港拍卖行的画册,上面有一页专门记录一件清代青玉石绞丝手镯。
“当时看到这手镯,我就动了心思。”王金高告诉记者,从1999年起,他就一心想制作一件同款手镯,但是受到条件的限制,他一直未曾找到实物的样本,仅有的资料就是图册上的照片。
这只玉手镯成了王金高的一个心结。“绞丝形状的手镯,在金银器中比较常见,但是用一块玉石雕琢而成,工艺却十分复杂。”王金高在上世纪90年代也试制了几只,但做出来的玉镯线条始终不够流畅,而且环与环之间的间隙很大,远没有达到图片上清代玉环的工艺。
为此,王金高反复查阅资料,自己琢磨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王金高在原有的绞丝手镯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与失传技艺手镯几乎一样的样镯。如今,这只手镯完好地收藏在王金高的工作室里。“现在看到此环,依然很激动,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试制了上百个活环手镯,才终于成功。”王金高说。
申请专利,对扬州山寨玉雕作品说“NO”
日前,记者在王金高的工作室见到了分别由碧玉、黄玉和白玉制作而成的活环绞丝手镯。 “我在原有的五旋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旋,才有了现在如此紧凑的成品。”王金高说,由于绞丝玉镯需要做成很细的三股,因此原石材料上只要有一点瑕疵,都有可能在制作过程中造成断裂。除了对原材料要求高,制作过程更是要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就可能将其中一股绞断,因此这绝非可以批量制作的工艺品。”
“胆大,心细,掌握技巧,把握分寸是制作的关键。”这是王金高在活环玉镯制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开始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打磨出一只手镯,现在掌握了基本的诀窍,一个月能制作出一两个。”
玉镯的设计和创作,让王金高获得了很多荣誉。在2014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白玉活麻花玉镯获得了银奖;2015年同类型的另一套作品又让他获得了“中国玉石雕刻作品玉星奖的‘最佳工艺奖’”。
2015年10月12日,“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名单公布,王金高也成了扬州目前获得这一荣誉称号最年轻的玉雕大师。
当自己费尽心思精雕细琢的玉石作品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抄袭和模仿时,王金高果断申请国家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山寨作品说“NO”。去年底,王金高喜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本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成功为自己多件原创作品申请到国家专利,成为扬州手工玉雕界第一人。
厚积而薄发,由技进乎道
没有看过王金高雕刻的玉器作品,就不会被他精湛细腻的工艺所折服。当《福寿连体双瓶》《八宝壶》《三足圆炉》《玉石绞丝手镯》等一件件玲珑剔透的玉雕作品呈现在面前时,记者在惊叹之余更是敬佩不已。
王金高自从学习玉雕艺术那时起,就有一个梦想,渴望有一天能有一个自己的创作室。这个藏在他心里多年的梦想终于在2003年变成现实。那一年,他在扬州创建了金阳高照玉雕工作室。在那里,他独立创作、设计玉器作品。
自创建工作室以来,王金高先后创作了多种造型的炉、瓶、壶、碗、罐、杯、链条挂件等作品,并成功恢复了失传二百多年的清代宫廷玉器“活环麻花手镯”的制作工艺,成为全国玉器界具有影响力和创作实力的后起之秀。
“读、仿、悟、创”是王金高搞玉雕创作的一贯坚持。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敢于探索,大胆构思,立意创新,处理手法简练朴实,纹饰清晰流畅。作品既有南方玉雕的清秀典雅、雍容华贵,又有北方玉雕的俊俏精致、大气凝重、古朴典雅,给人一种皇家气派、宫廷重器之感。
如今,王金高被业界同行戏称为“器皿之王”。
(本文系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