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广观察】引领两岸关系走出“低谷期”的重大政策回归

祝捷 华广网 2019-01-15


  

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微妙的低谷期,不仅在政治、军事、国际空间等场合的对立再起,两岸民众也在网络空间出现对立情绪。两岸关系在“冷和平”中持续走低,岛内重大事件在大陆舆论场中仅仅是一则保鲜期过不了夜的消息。台湾何处去?两岸关系何处去?成为新时代国家统一问题的一道棘手难题。

 

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愿景,并在2008年至2014年间透过两岸事务性商谈机制逐渐结出硕果,两岸间的直接交往和便利化交往,如直航、通商、旅游、承认学历等,均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成果。乐观的观察家甚至认为,两岸可以通过经济、社会层面的交流逐步积累互信,最终实现政治上的互信、交流乃至于统一。


然而,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划上了“休止符”,两岸整合进入“环溢”“溢回”时间,两岸隔绝50余年所累积的负能量开始释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从高歌猛进的发展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守成,两岸事务性商谈机制事实上“去功能化”,两岸协议再无实质性新续。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以来的对台重要讲话,先后提出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心灵契合”等重大论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能够继续延续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句常用于两岸政策空间的话语。中华民族的智慧当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依凭,台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中华民族的智慧。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来不是奇技淫巧,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中庸、持重、包容、和谐的智慧。党的十九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宏伟蓝图,也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一个复兴的民族必然是统一的民族,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是统一的国家。如何打破两岸关系不温不火、不进不退、“不统不独”的停滞状态,需要新的顶层设计和大智慧。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走出低谷并由此走向统一指明了方向,也实现了大陆对台政策论述从反复强调“必须统一”飞跃至系统阐述“怎样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五点意见,循例可简称为“习五点”。“习五点”如同一阵疾风,吹散了浮躁于两岸关系上的种种雾霾,又如一阵清风,让对台政策有了正本清源式的回归。

 

1

准确界定“九二共识”,完整阐述“九二共识”的内涵


“九二共识”一度被认为是一个中国原则的替代表述。有人认为“九二共识”只是为两岸交往提供一个话语标签,回避对“九二共识”内涵的清晰阐述,“一个共识、各自表述”是两岸的一种默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清晰的、完整的、准确的,包括“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定位,也包括“谋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定位,因而绝不仅仅是一个话语标签,更不是对已经忽略了政权符号的“一个中国”的进一步模糊。台湾当局以及台湾地区相关政党、社会团体要认同的“九二共识”,必须是也必然是包含上述完整含义的“九二共识”,也只有在认同此完整含义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才有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的机会,两岸才有进一步对话和商谈的空间。

 

2

明确提出“两制”的台湾方案,开启统一后台湾治理的思考进程


“一国两制”的原初目的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也适用于解决港、澳问题,香港、澳门实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被作为“一国两制”的制度模版。由此,一些人认为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就是把特别行政区制度运用于台湾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从而把对台政策的时间线延伸至统一之后,开启了统一后台湾治理的思考进程。“习五点”提出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无疑有着高远的战略眼光,不仅考虑到如何统一台湾的问题,更考虑到统一后如何治理台湾的问题。台湾地区有台湾地区的特殊性,台湾地区依照其“宪制性文件”建立的统治体系和社会制度运行多年,获得了台湾人民的认同和肯定,也为保障台湾民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合法权益做出了贡献。对于这些制度架构以及台湾民众对于其所选择的生活价值,不仅在和平统一后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且根据《反分裂国家法》第9条之规定,即使是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实现统一后,亦应给予充分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因而也给了台湾人民一颗定心丸,表达了大陆最大的善意和诚意。

 

3

重申“不放弃承诺使用武力”,划定台湾方面的行为底线

“不放弃承诺使用武力”是大陆对台政策底线所在,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境外势力的最大震慑所在。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背景下,“不放弃承诺使用武力”从大陆对台话语体系中逐渐隐去,“地动山摇”沦为“台独”分裂势力的一句笑谈。武力是保证国家统一的终极重器,也是威慑和惩戒“台独”分裂势力的重要手段。没有武力的支撑,分裂行径就将失去约束,国家统一就将没有依托。在此意义上,《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规定的非和平放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提“我们不放弃承诺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再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运用武力威慑“台独”分裂势力的主张,不回避对台政策话语中的武力问题,因而对“台独”分裂势力提出了严正警告,也明晰了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对象,为台湾当局及台湾地区政党、社会团体划定了行为底线。

 

4

描绘合作蓝图,以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带动两岸复归统一


在“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传统话语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的主张,把两岸再次紧紧连结成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岛内“小确幸”的口号和价值观影响下,大陆和台湾关于国家统一的争论被个人化的“生活价值”所替代。在两岸交往的背景下,作为交往主体的“人”开始与国家、民族等大词概念并列。两岸交往中只见“人”而不见民族、国家的状况开始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把两岸关系放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崛起的蓝图中,深刻指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并且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首次从中华民族兴衰史的高度揭示了台湾问题的根源。在“习五点”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和“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与两岸继续深化合作有关。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高度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映衬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始终镶嵌在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大局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两岸关系已经非常微妙的重要时刻,为两岸关系走出低谷期指明了方向。“习五点”对很多涉台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做出了清晰回答,也回归了“一国两制”的初心和本源。可以预见,“习五点”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思想基石。


(祝捷,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 END / ————

校审:陶宁薇

编辑:孟斌

排版:廖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