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疆史 | 维吾尔族先人的智慧

2017-03-19 丝路新语 边疆反恐

《福乐智慧》是1069~1070年创作的,作者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作品表现了祖国中原汉文化与回鹘传统的有机融合。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 整个喀喇汗朝, 是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的。作品中的散文体序言则更是直截了当地说 “它以秦国哲士的箴言和马秦学者的诗篇装饰而成” ,从而明确表现了它同祖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11世纪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撰。 中国维吾尔族11世纪中期富于哲学思想的文学著作。原名为《赐予幸福的知识》。《福乐智慧》是约定俗成 的译名。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约1010~1092), 是维吾尔族的诗人和思想家。作品采用中世纪诗歌中的玛斯纳维(双行诗)形式,以阿鲁孜格律中的木塔卡尔 甫韵律写成。全书共85章,另有3首箴诫诗,共13290行 (不包括后加的序言)。成书于1069~1070年。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1世纪初叶出生在喀拉汗王朝的首府巴拉萨衮(又称“虎思斡耳朵”﹐遗址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南岸)﹐后来生活和创作于喀拉汗王朝的又一政治文化中心喀什噶尔。在他50多岁时﹐于1069至1070年﹐完成此书﹐并把它奉献给当时喀拉汗王朝的君主阿布‧阿里‧哈桑‧本‧苏莱曼‧布格拉汗。布格拉汗对这部巨著十分赞赏﹐授予玉素甫以“哈斯‧哈吉甫──御前侍臣”的称号﹐让他在宫廷供职。卒年不详。




内容简介

《福乐智慧》意为赐予幸福的知识,由82章(13288行)组成。其主要表述治国之理与作者自己的哲学,道德思想,以独特的方式,即塑造四个人物形象﹕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大臣的族人﹑修道士“觉醒”﹐以优美而易懂的词汇分别向人们表达了“公正”﹑“幸运”﹑“智慧”﹑“知足”(一作“来世”),反映当时人们劳动人民企望统治者持法公正﹑抑制贪欲﹐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给予统治者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建立一个理想王国的建议与忠告。《福乐智慧》与唐太宗遗著《帝范》虽不属于同一时代的作品,但其思想与之相似。

 

维吾尔族古典长诗。 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在木萨。阿尔斯兰汗在位年代,已经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厚实的基础。11世纪中叶,宗教战争渐趋平息之后,喀什噶尔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吸引了西部王朝和中亚的大批文人学者,来东部喀喇汗王朝的王都或求学深造,或著书立说以搏取功名,从而大大推动了喀什噶尔文化事业的发展,诞生于王朝西部巴拉沙衮名门世家的阿吉·玉素甫,就在这时来到了喀什噶尔。长诗塑造了四个人物形象﹕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大臣的族人﹑修道士“觉醒”﹐他们分别代表了“公正”﹑“幸运”﹑“智慧”﹑“知足”(一作“来世”)。


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这四个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哲学观点。作者认为﹐要使国富兵强﹐首先要使人民富裕。为此﹐国家应以“公正”为基石﹐要有良好的法度﹔执法者应对国人一视同仁。国君好比牧人﹐庶民好比羊群﹔牧人必须看护好羊群﹐使之免遭野狼之害。国君对侍臣民﹐要恩威并用﹐要崇尚知识﹐尊重学者﹐任用贤良﹐以知识和智慧治理国家。今世短暂﹐幸运无常﹐国君无须聚敛财富﹐而应广积善德﹐留下好的名声。书中还论述了大臣﹑将领﹑侍臣﹑司库大臣﹑使节等各类宫廷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还论述了如何对待学者﹑诗人﹑农民﹑牧民﹑工匠﹑医生﹑贫民等各阶层人民。通过这些﹐为人们勾画出了作者心目中的一幅理想之国的画面。这些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对协调君臣关系﹑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都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企望统治者持法公正﹑抑制贪欲﹐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




创作背景

《宋史·回鹘传》说:“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五代之后皆因之。”喀喇汗王朝可汗称宋朝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


《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据《福乐智慧》同时代的《突厥语大词典》的释义:“桃花石——此乃马秦的名称。秦距契丹有四个月的路程。秦本来分为三部:上秦在东,是桃花石;中秦为契丹,下秦为八尔罕;而巴尔罕就是喀什噶尔。但在今日,桃花石被称为马秦,契丹被称为秦。”参见《新疆简史》第一册,第158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这里讲的“今日”实指当时的喀喇汗朝。


俄国学者B·B·巴尔托里德则据此认为:秦指北部中国,马秦指南部中国。只对马秦使用“桃花石”这一称呼,又称上秦。中秦则指被契丹统治的中部中国。下秦则指新疆南部地区。见《中亚简史》第122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活的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三秦之一的喀拉汗王朝已经分裂为东西二部﹐宫廷内讧﹐战乱频仍﹐法度毁坏﹐世风日下﹐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一社会现实﹐诗人创作了以阐明兴邦治国之道为主题﹐“把人们导向幸福”的《福乐智慧》。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古维吾尔文)写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由于作者是一位“有节制力的笃信宗教的穆斯林学者”,因而作品在各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长诗之名《福乐智慧》(直译为“带来幸福的知识”)以及采用阿鲁孜格律马斯纳维形式(为阿拉伯诗歌韵律)写作,就是上述影响的明显表现。但他毕竟借此开创了维吾尔诗歌古韵律双行体的先河,而且全诗思想深邃、句式优美、韵律严谨、艺术手法娴熟,不愧是耸立在维吾尔古文化史上的第一座文学丰碑。《福乐智慧》正文长达 13000馀行﹐用阿鲁孜诗律﹐以玛斯纳维体(双行体)写成。




结构

《福乐智慧》结构完整﹑篇幅宏伟﹐很像一部诗剧。它是用纯粹的维吾尔语写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并且成功地引进了阿鲁孜韵律﹐对後世维吾尔诗歌的发展有较深刻的影响。它语言丰富﹑流畅﹐音调铿锵﹐既具有形象美﹐又具有音乐美。是当时已臻于成熟的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典范作品。有叙事﹐有说理﹐有深刻精辟﹑意味隽永的哲言警语﹐亦有形象生动﹑刻划细致的景物描写。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