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互制约、一案双查...中央纪委严防“灯下黑”的绝招你知道多少?

2017-01-20 学术之路

1月4日晚,中央纪委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播出中篇《严防“灯下黑”》。


在这集片子中,除了披露袁卫华、刘忠、沈佳等人的违纪案情,还系统介绍了中央纪委严防“灯下黑”的具体措施,其中有的措施还是首次公布。


看点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纪律君一起来看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626nncnw&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45分01秒)



1规范受理和处置问题线索



收集和处置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线索,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源头,关乎着反腐败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之前,来自不同渠道的问题线索分散在各纪检监察室手里,从受理到处置均由纪检监察室操作。“原来从接收开始,到决定怎么处置,到最后处置到什么程度,这个完全就是纪检监察室自行决定了。”中央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副主任韩晋萍在专题片中介绍道。




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中央纪委对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处置进行了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大之后,要求各渠道反映的问题线索统一交由案件监督管理室管理,同时每年进行线索大起底,要求各纪检监察室清理掌握的问题线索,对处置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要求调取问题线索必须经过严格的报批程序,力求在每一个环节上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韩晋萍表示,从承办人开始一直有层层把关,某一个人的意志,就不能够决定这个线索的处置结论。



2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除了利用问题线索谋取私利,还有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调查或审理违纪问题时,违反审查纪律,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危害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


“能利用纪律审查的权力谋取私利,也表明我们的检查和审查的环节,好多环节都虚置化。”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李杰在专题片中反思道,“内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必须破这个课题,使我们的权力制衡更科学有效,坚决防止各个环节上的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


针对这些关键点和风险点,不断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控决策权、审批权。在即将提交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的《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中,对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程序、规则、权限,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3对机关干部在地方的行为进行明确约束


针对“一些长期联系一个地区或者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与地方官员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监管空白问题,中央纪委制定了各种具体规定,对机关干部在地方的行为作出明确约束。



中央纪委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张越介绍称,“未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与联系地区的工作对象交往;不得向联系地区发布指示,答复有关的咨询和请示;不得与联系地区的党政领导干部、私营企业主进行联系。通过这些具体的规定,就在我们的干部和联系地区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隔离墙。





4组织制度创新,相互制约



过去,对于所联系的地区和部门,纪检监察室承担了多项职能,从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到发现问题线索后决定是否立案审查,到立案之后的具体调查取证,都由它负责,这意味着集多种权力于一身。


除了加强管理监督,中央纪委常委会意识到,要防止权力被滥用,还需要进行组织制度创新,真正形成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


如前文所述,目前问题线索管理权已从纪检监察室分离,改由案件监督管理室掌握。下一步,地市级以上纪委将探索把日常执纪监督的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执纪监督部门来负责,纪检监察室专司执纪审查,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和部门,以避免长期接触带来利益瓜葛。同时,案件审理室作为最后一环,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每个环节各司其职,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5“一案双查”


为了加大自我监督力度,近两年还有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展“一案双查”。加大自我监督力度,在查处一个案件的过程中,既要查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问题,又要查执纪过程中是否有违纪违规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问责。




6规范涉案款物管理


涉案款物的管理,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央纪委对涉案款物管理过程进行了专门梳理,从中发现了40多个风险点,针对这些风险点制订了详细的涉案款物工作流程和工作规程。


从现场暂扣到交接、移送、保管,到最终处置,全过程制定了详细的制度要求。同时,涉案款物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中,从暂扣开始,所有信息都会上传到数字化平台,技术手段和制度管理相结合,保证对涉案款物全程有效监管。




“进入库房的时候,要有双人双指纹的认证系统才能打开这个门。”中央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淑梅介绍,“库房四角都有监控设备,能够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工作状态,随时能够回放,看到这里面的工作状态。”据了解,库房24小时都在监控下。“至少两个人在这里面工作,单人是不允许的。”


7借助科技力量对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全方位内部监督



目前,从中央纪委贯通到县级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成,所有数据和工作进展情况每天进行更新;已覆盖中央纪委47家派驻纪检组和省市县三级纪委,即使是最偏远的地方,只要点击鼠标,那里的情况就一目了然,对于问题线索、纪律审查等各项工作,都可以动态跟踪,实时监督。


“这个系统所有的工作是自动抽取,自动上传,自动计算,自动留痕,避免了人为干预。”中央纪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冯效勇解释道,“原来这些信息都是各级纪委自己受理,可能是纸质的,存放到自己的文件柜里,现在通过新的系统,防止瞒报或者是迟报,如果超期的话可以实时进行监督。




所有举措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纪检监察机关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过硬队伍的决心。


监督执纪问责的探照灯,不仅是照向别人,也在时时照向纪检监察机关自己,靠自我监督,靠对风险点的严格管理,靠制约制衡的有效机制,靠科技水平的提升,让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制度轨道上,位于光照亮的地方。



来源 | 综合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浅语、央视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