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回应复旦校长:不要太在意排行榜,一流大学终究要看底蕴和声誉

2017-03-06 学术之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许宁生:“我理解总书记的话,他是强调,建一流高校必须要有大格局。”


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朱珉迕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得到最后一个发言机会的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代表,与他谈起了时下热门的“高校排名”。


“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建设中国的一流大学,要有中国自己主导的目标体系,而不能框限在现有的评价体系里。总书记肯定了我的这个观点。”5日晚,许宁生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回忆审议时的场景。


“总书记也讲到,大学更重要的是底蕴,不要太过在意那些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不能用干巴巴的指标评定人民心目中的好大学。”许宁生说。


许宁生准备的题目是“贯彻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高校“双一流”建设,则是时下热点。


他在发言伊始就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实际针对的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的培养的大方向问题,是具有纲领性的。而高校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亦应放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去思考。


在他看来,“双一流”要有中国主导的目标体系,这需要跳出简单的指标纷争,在高层面考虑。“今天已经不能简单讲‘对标’,还要考虑中国的特色在哪里、能够引领世界的东西在哪里、怎样把它们做强。”


许宁生表示,一流大学需多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又为谁培养;二是创新——不只是实验室技术创新,更需在方方面面体现创新精神、引领创新潮流;三是文化——要有文化积淀,有人文情怀。


而在这样的视角下,市面上流行的一些高校和学科“排行榜”,就有种种局限。“仅仅一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大学的全貌,反而可能造成窄化。”他说。


让许宁生欣喜的是,总书记对此作了回应,并针对一流大学衡量标准说了一段话。最后的讲话中,他又再次提到创新竞争力同指标体系的问题。


“他说,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们心中的声誉,是自己的底蕴,是自己的积累。这是需要长期积淀之后在人们心中形成的。”许宁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总书记也提到,现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有不少高校排名,这个排名可以看看,但不能过度依赖。靠几个数据,是说明不了一个大学是怎么样的。”


“我理解总书记的话,他是强调,建一流高校必须要有大格局。”许宁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也是他在发言中向总书记汇报的体会:“站位要高,格局要足够大,要有引领世界的境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