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论文致谢】流年似水,温情脉脉

2017-05-19 王真真 学术之路

        作者简介:王真真(1991—),男,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候选人。

早上八点多,像往常一样,又一次穿过车来人往的万航渡路去买早饭(文章写完时,学校门口的店铺因涉违章建筑已拆除),与厦门相比,上海四月的阳光,温和而又多情,忽然想起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那句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回想起三年前的秋天,我走进了华政园。穿过中山公园的后门,走过熙熙攘攘的万航渡路,华政园就在眼前。春天又来了,温暖湿润的季节里,在落了一冬的叶子之后,道路两旁的悬铃木又开始长出新叶。香樟为伴的大草坪,是最适合晒太阳的地方,吃过午饭,约三两个好友,坐在草地上,谈谈人生理想,那样的日子,美好而又让人贪恋。

同仁楼、韬奋楼的四合院,依稀可见一百多年前圣约翰的遗韵。小而古老的园子里,释放着安静,在某个黄昏,翻开珍藏的记忆,躁动的心会变得安宁。时间随着苏河的水,缓缓向东,最终流入大海,而华政园中的我们,也终将离开。也许钟楼的声音偶尔会在耳边回响,不知是否会想起来,在这里的一千多个夜晚。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出生在河南省最南面的一个小乡村,费孝通说,如果农村有颜色的话,那么它应该是土色的,小时候连家门前的路都是泥土的,一到下雨天屋里屋外都是泥。童年的记忆现在都已经如断了篇的微电影,残缺不全,小时候随大人一起收完麦子去完粮、油菜花瓶里养蜜蜂、河里抓龙虾还险些因此丧命,至今难忘这位救命恩人……经常听人说起的就是,小时候的我是一个爱捣蛋的坏孩子,但很多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躺在了时光的荒野里。七岁上学,听母亲说,当时交学费的钱,都是父亲在农忙之余卖冰棍的零钱才凑够的,为了显得好看,还专门到我姨夫家去换了整钱。然而成绩并不好,一年级上了两年,后来考初中还没有考上。再后来,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我上了中学也就成了留守儿童,与弟弟还有奶奶一起生活。高中最后一年的时候,奶奶查出得了癌症,手术并没有将她从病魔手中挽救过来,记得当时我回家,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认不出我,泪水滑落在地,也许这便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吧。再后来,考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便少了。今年春节回去发现,故乡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很多东西却是变了。

我的父亲是一名木匠,至今依然是。出身农村的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上到初中便不得已而放弃了学业出来打工。长期的风吹日晒,他的皮肤变的黝黑,粗糙的钢筋水泥,在他的手上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然而正是他用这双手撑起了这个四口之家,父爱如山,任凭我用尽这一生都无法偿还。

母亲信基督,如果不是经常加班,她会经常去守礼拜,在我复习考研那年,母亲只要去教堂,便会为我祈祷,对待儿子,她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基督徒。然而我却已经忘记,母亲的白头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了,岁月催人老啊,我经常幻想,如果真的能有科幻片里的时光停留与倒转,那该多好。

琦说,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感谢华政园里的各位老师。三年前,拜师于沈贵明教授门下,先生对治学态度严格要求,一直牢记于心。在学习中的困惑,人生选择的迷茫上,先生总能给予及时的解答,师恩难忘,感谢先生及师母的关爱。常听先生说起自己在上大学之前是工匠出身,这样一份手艺,先生会精益求精,自己家里的家具不少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从教之后,这种“匠心”便被带到了治学以及教学领域,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写作环节还是平日里的讨论与交流,先生的“工匠”精神都深深影响了我。

感谢经济法学院杨忠孝老师、陈霄盈老师的指点。钱玉林老师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人生导师王长华博士的指导,使我少走弯路,在我迷茫时候,总是给我指明方向。刘霄鹏博士的鼓励,给我以信心,还记得赴京的前一天晚上,一起在新教篮球场坐着,你给我以鼓励。吕洁博士的关心与帮助,铭记于心。师弟蔡嘉炜的深厚功底,令人佩服。陈柯晔、程超,永远的铁三角,感谢你们让我知道了友谊的珍贵,也许我们选择的路不尽相同,但希望你们都有各自的精彩。吴亚光兄弟,友谊天长地久,如果套用一个四字俗语的话,那就是相见恨晚。马冉茂、孙亚婵,从古老的洛阳到繁华的上海,我们经历了很多,也变化了很多,而唯一不变的,也许是那不曾忘却的忘初心吧,华政三人行,你我终将远行,希望未来的路,我们都彼此珍重。苏州大学李延舜博士,亦师亦友,愿学术之树常青。黄楠楠、杨晓、陈小娟等学姐在考研以及课题方面的帮助,点滴之恩,没齿难忘。感谢北京之行时,凡柳松、顾曼曼的接待。感谢姚瑶博士、罗金鑫、王新、韩佳秀、任思瑶等的勉励,希望你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感谢628的浪人们带来的美好四年回忆,感谢同济大学方帅、刑司一哥王哲及河科大小伙伴们聚会的欢乐。感谢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涛哥。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常景龙、李丽老师,感谢你们在我毕业之后仍然给予的帮助与指导。感谢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宋辉律师的照顾,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韩长印老师及王家骏博士的指点。特别感谢南京大学吴建斌教授的答疑解惑,每次提的问题吴老师都能耐心解答。感谢生命中遇到的各位同门、同学及以及那些虽不曾忘却,但却渐行渐远的朋友。人生二十几年,朋友虽不多,但感谢命运让我明白了珍惜该珍惜的人有多么重要。

任何一切的美好与真挚的爱都不应当被辜负。爱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从异地恋到一地恋,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还记得你一个人乘火车一路站了十几个小时去看我,那时的我们相信,只要心在一起,就不必害怕距离。华政园里的玉兰花又开了,如三年前在洛阳校园里的那般芬芳,如今生活在上海的春天里,纵使春风十里,不如遇见你。此时的你,是否会想起三年前我折一枝远寄的意义?五年,人生又有多少个五年能够重来?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依然陪伴在身边,也许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希望你一直在,我一直爱。

2017年4月14日完成

2017年5月2日修订

                                                       于华政图书馆

挥别研究生生涯,你想说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