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论文致谢】行走在创新探索路上的你我他

2017-05-19 赵广开 学术之路

        作者简介:赵广开(1991—),男,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攻中国刑法学方向。

学术之路征友0001号:不走寻常路

学术之路法学教育提升计划创业团队招募

        毕业论文致谢写了无数遍,上交的只有一稿,但是还是要不断的谢谢,毕竟这个致谢不用担心查重与学术质量【笑】。有人的毕业论文写的行云流水,有人的毕业论文写的晦涩难懂,我的毕业论文致谢各种版本都有,而且我想多写几篇,既可以记录下那些人与事,也可以省却想标题的劳累。

        其实我的毕业论文写作首先完成的就是毕业论文的致谢,洋洋洒洒写了3000多字,简单记录下了研究生阶段接触的人与事。可是后来发现学校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上有一条,致谢不能超过一页纸,无奈秉持语言凝练,蜻蜓点水的模式又写了一篇1000字左右的致谢当做毕业论文致谢答辩稿。可是我又深知自己的很多经历值得写下来,以警示后来者,毕竟三年下来只换来了一张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其他的统统的与我无缘。真可谓浩浩荡荡的我来了,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丝证明。入学前的种种规划,并没有随着研究生阶段的结束而取得应有的收获,更多的是迷茫与无奈。

        评价当前的自我显得越来越淡定,每天生活在他人对我的担忧中,发现大家比我自己还急。毕竟我干了一件没有解决自己温饱问题就开始践行志愿者精神的规划。今天这篇短文就致敬一下行走在创新探索路上的你我他,社会因为我们【笑】而精彩。

        已经不记得自己大学之前有什么具体的创新举动了,只记得进入大学之后自己开始在创新探索上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始终感觉身边的小朋友都生活在我的过去中,因为他们当时面对的很多疑惑好像我在稍早之前都遇到过,看着他们的那些举动我经常会心的一笑。这可能也是自己爱空想造成的,很多事情都喜欢自己先做做,然后分享一下自己的好经验,毕竟自己很多方面没有他人表现得优异,而且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内向。

        大学期间,由于担任班干部,深感很多表格的填写经常问题层出,如果通知不到位很容易需要反复修改,那么自己必须找到合适的应对办法。在一个困惑是当时没有大面积实行微信,一般需要通过QQ等群发消息与文件,但是这个时候电脑是比较卡的,一般打开电脑转发完文件需要耗时半小时,太费时间了。再比如很多传统的活动办着办着就变成走形式了,没有多大意义了,如果重新改良与挖掘出其意义。还如,毕业季事务繁忙,不可能让所有人呆在学校与电脑前,如何解决需要快速填写各种表格的问题。还有,很多资料查找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需要通过邮件发给他人,怎么办?也如大学期间很多人用百度文库下载文档,但是财富值经常不够用,怎么办?还有如果化解学生信息闭塞的问题,获取更多的学术资讯等等,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的锻炼着自己。当前只要是自己想找到,在网上有的信息都能够快速的获取到,并且培育出快速编辑汇总的能力,之前给大家汇总的各个院校的录取名单都是经过深加工的产物,一般人编辑这样一个表格一般需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信你编辑一下北航法学院2017年第一批录取名单,而且要按照公示的信息贴到微信公众号上面。这里面都是有很多技巧的。

        时间很多时候真的不够用,我的时间也是一天24小时,很多时候也深感疲惫不堪,但是自己早已养成了既然做了某件事情,就会持续坚持下去,并且很多时候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做事风格。其实当前的环境下像我们这类人要么被累死,要么会突然作出很大的事业。因为这个时代机遇与挑战并行,时刻都有机会降临,第一时间尝试与探索总是会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也很容易陷入巨大的时间消耗,而且后者占绝大多数比例。就拿昨天推送的2017级博士生交流群:全国2017级刑法博士交流群,对于入群的他人来说当然可以便捷的认识很多人,也许未来的刑法学界交流格局将会因此改变。但是对于组织者来说,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需要确认相关信息,为了保证群的质量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去验证相关信息,需要去跟一些不认真看文章的人做大量的解释工作等等,而自己将收获什么,从来不得而知,只是觉得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好。

        就这样很多时候闲扯了很多也没有回归到话题的重点上,这就是创新者的现实状态吧,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已是凌晨0:32分,就此打住吧,很多故事还是用语音比较好表达!最想说的是致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创新者与探索者。就在昨天晚上罗振宇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知识发布会,这样的人值得尊敬,大家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