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中:追寻德性 ——在首经贸法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17-07-03 学术之路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为了欢送2017年毕业的本科生同学、研究生同学,首经贸法学院的毕业典礼今天在此举行。同学们的顺利毕业,既是家长的心愿,也是老师的心愿。各位家长、各位老师,这一刻,终于如您所愿。尽管有的家长、有的老师没有来到毕业典礼的现场,但我相信,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各位同学,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能否以你们的掌声,对父母和老师多年以来的培养,表达你们真挚的感谢?

  各位同学,谢谢你们在掌声中传递的真情实意。我相信,这样一个时刻,你们同样期待了很久。现在,它终于来到了。这个时刻是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你在法学院的学习已经完成,至少是暂告一个段落。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站在即将走出法学院的门槛上,你在想什么?完成法学院的学业之后,你又该追寻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同学想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今天,我为你提供的参考答案是,追寻德性。

  当代学者麦金太尔写过一本有名的著作,英文标题是“after virtue”。最初,中国人把它翻译成“德性之后”;后来,又有人把它翻译成“追寻美德”。翻译成“追寻美德”似乎更好一些。我个人更偏爱的翻译是“追寻德性”——这四个字,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

  你可能会想,追寻德性不是一个大而无当的空话、套话么?追寻德性有用吗?我的回答是,它很有用。它可以“润身”。《礼记·大学》中的名言是:“富润屋,德润身”。财富可以美化住房,但要完善自身、成就自身,却须臾离不开德性。那么,德性到底是什么?追寻德性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这可是一个很难回答的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伦理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已经提供了汗牛充栋的文献。今天,我不去引证那些文献。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给你们提供一些追寻德性的具体建议。

  第一,做到自我约束。德性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能力。德性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外在表现就是自我约束。德性越高的人,自我约束的能力也越强。你要知道,在每个人的天性中,既有勤奋、进取的一面,但也有懈怠、懒惰的另一面。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天使,但也很可能潜伏着一个魔鬼。如果你能让你心中的天使,始终打败你心中的魔鬼,甚至能够驱逐你心中的魔鬼,那么,你就能够实现自我约束。在很多情况下,放纵自己很容易,自我约束则很困难。但是,哪一种珍贵的东西,不是历经艰辛才得来的?正是自我约束的艰难,才折射出德性的光芒。你不必成为传说中的圣人,既不必要,也不大可能,而且概率也太低。但是,基本的自我约束,这种能力必须有。否则,你的人生就会东倒西歪,变形走样。

  第二,理解虚实相生。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追寻德性似乎显得不那么实际、实在、实惠。你可能会说,现在的生存压力那么大,房价那么高,追寻德性、谈论德性似乎就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太虚无飘渺啦。但是,你要理解“虚实相生”的道理。你当然知道“求真务实”这个原则,但你又经常听到某个重要机构在举行“理论务虚会”或“工作务虚会”。为什么要务虚?因为,虚实相生,务实与务虚并行不悖。事实上,任何看得见的实践活动,都是从人的头脑中产生的,“头脑风暴”才是塑造能力更强的风暴,但“头脑风暴”恰恰是看不见的“风暴”。无形无象的德性正是这样,它没有实体,但它无处不在。它成就万物,尤其是永恒之物。你是否注意到,你是否比较过,凡是永恒的事物,都是刻写在人心中的事物,都是与德性有关的事物。

  第三,善于内外兼修。对于法科学子而言,当下流行的说法是德法兼修。延伸开来,更普遍地说,就是内外兼修。外是外在的技能。你写的辩护词、公诉状、判决书,你草拟的合同、法案,都可以体现你的外在技能。你能够把案子办得很漂亮,你是办案能手,说明你掌握了很好的法律技能。但是,仅有这些外在的技能,还是不够的。我们法学院还是不太放心。你要知道,那些被判了刑的法官,专业技能都很强,很多都是办案能手,其中还有大法官。你千万不能重蹈他们的前车之覆。你要在提高外在技能的同时,提高你内在的德性修养,你要让你的内在德性永远不低于你的外在技能。这样说,可能有点大而化之,我更想强调的是,希望你把道德律永远置于你心空的至高点,让它像星辰一样照亮你走出法学院以后的每一步。

  各位同学,我前面说的几句话,当然不足以穷尽德性之谜。我希望今天毕业的每个同学,都能在追求德性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实,追求德性的方向,不是向前,不是向后,而是向内。德性远吗?只要你追寻德性,那德性就近了。这些关于追寻德性的方法论,就是我今天写给你的毕业赠言,请收好,请带走。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