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贾大大西北政法的最后一课,杨宗科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2017-07-04 学术之路

人民网西安7月4日电(谷妍)陕西省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一批干部任免通知。其中包括陕西省政府决定2017年6月19日

任命:杨宗科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个人简历

(来自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2017年7月4日)

杨宗科,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陕西省岐山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教授(三级)。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院长(正厅级),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常委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陕西省公安厅特聘法律专家、民进陕西省委会副主委。

我们将今天贾校长的最后一课的讲话放在今天的文章中,自勉以做纪念。其他高校的毕业典礼校长致辞也将在最近整理发布。以下文章来源于西北政法大学通讯社整理。

立身为公  力学达成  行稳致远

——校长贾宇2017毕业典礼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贾宇)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天平楼前,为顺利完成学业的2017届同学们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和亲友、耕耘奉献的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你们是我当校长以来,送走的第11届毕业生。11年来,每年都有这样一个场合,我要代表学校给毕业生同学们上最后一课。今天又是这样照例的最后一课,也是特别的最后一课。

今天我致辞的主旨,想用“立身为公、力学达成、行稳致远”这样三个词来概括。




一是要担当使命,立身为公



担当使命,立身为公,就是要有大的格局和站位,自觉与国家同向同行。

我们学校建校以来一直传承这样的传统。陕北公学是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缔造的高等学府,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初始,就将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八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立足陕西、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为中华民族和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前,在国家发展的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中国崛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将与同学们人生中最富有生机活力的阶段重合,你们的青春梦、奋斗梦与中国梦、法治梦交相辉映,这样的历史机缘不是哪一代人都能遇到的,可以说你们比任何一代人都幸运。

作为新一代西法大人,我希望你们永远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终身践行“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以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为己任,高扬报国之志,弘扬中国精神,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相融合,努力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成为治国安邦、经世济民之才。

担当使命,立身为公,就要信仰坚守、信念坚定。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能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力量。走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强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西法大学子,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走向社会做什么工作,都应固守法治底线,做法治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要始终坚守“法治信仰”,坚信法治的价值,自觉且真诚抱有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追求公平正义,捍卫法治理想。从人类法律文明史来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 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自觉认知并担负起这种历史责任,在责任与担当中砥砺前行。

担当使命,立身为公,就要想问题办事情出以公心、维护公利、关心公益、守护公德。

从国家治理来说,公生勤、公生廉、公生明、公生严,为公才能为治。清康熙皇帝在《政要》中说:“果能以公胜私,于治天下何难”。从社会治理来说,公生平,公生诚,公生和谐,公生安定。现在中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经济和技术走得很快,但社会文明素质和伦理道德的提升跟不上来。受小农意识、小市民意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只关心个人得失、只贪图个人便利、只精打个人算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在社会人心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技术和创新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内心。举例来说,在我们将共享单车骑到目地后,能不能都放到一个应该放的地方,且谨慎使用、小心爱护?“官船漏、官马瘦、官养的老爹不长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公利不护,公德不彰,公序不维,公益漠视,甚至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那么中华民族岂不又是一盘散沙,即使一时间经济富庶,怎么可能在风起云涌、危机四伏的世界上安享持久的幸福?我们每个人无时不置身于社会中,受社会风气的熏染。社会风气的改善、公序良俗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把群利作为优先考量,不能光搭顺风车,更不能只靠围观吐槽解决问题,而应该身体力行,一点一滴去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二是要好学近智,力学达成



好学近智,力学达成,是千古年来人生经验的总结。

孔子说过“好学近乎智”,并反复申明他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靠“敏而好学”才获得知识和智慧的。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他提出了“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而后知,不学不知”的“学知论”,告诉人们后天的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清人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蜀地有一贫一富二僧,穷和尚凭一瓶一钵就去了南海,富和尚想要雇船沿江而去却未能成功。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作者由此得出“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的结论,深刻指出无论聪明还是愚钝,只有力学不倦,才能具有知识、才能和智慧,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好学近智,力学达成,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现时的中国社会,早已不可能凭着一张文凭包打天下。社会在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走向社会以后,不管大家将来做什么工作,脑子里总应装着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的老祖宗,古今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要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有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创业的新思想、新观念一日千里,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勇于接受新思想、开阔新眼界、增长新本领,这样才可能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登堂入室,进而成就一番事业,引导时代潮流。

好学近智,力学达成,是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不二法门。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验自己”。先秦思想家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说的“为己”、“以美其身”和罗曼罗兰“从书中读自己”异曲同工,都是说读书的意义在于“读自己”“美其身”,认为读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求取身外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它本身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生内涵的重要因素。腹有诗书气自华,博览群书、精读好书,可以使你兼具士人之风骨、诗人之情怀、学人之风范、哲人之慧心。如此美好的人生境界,即使我们不能人人达至,也应心向往之。




三是要守拙务实,行稳致远



守拙务实,行稳致远,要具有恒心。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专注。“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被大家所认可的“一万小时定律”。要专注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摆渡要摆到江边,造塔要造到塔尖。即使前面有再多的困难,认准的事情就要一直走下去。

守拙务实,行稳致远,要努力求真。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要守拙以求真,不图虚名、不慕虚妄,不投机取巧,不“截弯取直”,更不“见机行事”,正如曾文正公领军打仗一样,“结硬寨、打呆仗”,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走好人生每一步。

守拙务实,行稳致远,要张弛有度。

走出校门大家难免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再忙不能忘了品位人生乐趣,再忙也不能忽视锻炼,亏蚀身体老本。要好好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不管是怡情山水、唱歌跳舞,还是踢皮球、放风筝,只要有益身心、能够陶冶情操就行。要好好利用好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让自己的各种人生角色圆满起来,让生活的彩虹光照人生。

守拙务实,行稳致远,要善待挫折。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坎坎坷坷。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有时候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理智理性对待遇到的磕磕绊绊。丧亲了,失恋了,失业了,都是人间常态,天底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摔倒了,爬起来,包好伤口,擦去眼泪,继续前行。人生的路长着呢,“左右是左右”,“那都不是事”,不能因为一两件事情把自己击垮打趴下。

守拙务实,行稳致远,要严格自律。

《孟子》讲“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自律要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始,放弃晨练、健身,放弃有益的交际,将大好的年华荒废于打游戏、熬夜刷屏、网上购物、虚拟社交,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不仅仅是无意义地耗费着生命,而且会慢慢摧毁一个人的信心、奋斗的激情、甚至身体的健康。同学们,你们出生、成长于信息时代,理应学会在信息时代如何懂得节制使用信息工具,治愈手机依赖症、信息恐惧症,离开电脑、手机获得自由。否则就成了信息工具的奴隶,你不是在选择和使用信息工具,而是被信息工具所控制。

自律要控制太多的欲望。欲望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前进的驱动力。欲望有强有弱,欲望太小人容易满足,但欲望太多,只会增添人生的负累,合理控制欲望,人生的幸福就会多一些。权力是国之公器,不可私用、更不能亵渎。公事是公事,感情是感情,私谊要服从公谊,关系要亲更要清。要慎微,白的容易黑,黑的不易白。心中要有一定之规,就不怕围猎者的千条妙计。要节制物欲,崇尚简约,一粒白米四滴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希望同学们在物质追求方面能够量力而行、知足常乐。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今天毕业的同学们在西法大的校园里求学成长度过了千余个日日夜夜,我则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了整整38个春夏秋冬。不管时间长短,当我们要转身告别时,都对这所学校充满了留恋和不舍,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记得大秦岭下的这座天平楼,还有天平广场上的这棵老槐树。这里是我们的根,这里有我们的魂,这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请大家时时刻刻记住我们的母校,并为她加油呐喊,为她祈福祝愿。

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西法大!

祝愿大家此去前程似锦,他日相逢依旧赤诚。

谢谢大家!

校长 贾宇

2017年7月3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