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拟获奖论文名单公示(一等奖与二等奖)

2017-07-08 学术之路

根据《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评奖办法》,本论坛组委会于2017年7月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了征文终评会(详细情况见中国法学会网、中国法学创新网)。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评审过程

  评审委员会在讨论通过《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终评办法》之后,对进入终评的535篇论文进行了集中书面匿名评审。18位评审专家分为6组,每组3人。各组专家经过认真审阅、充分讨论,提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推荐获奖论文名单,交由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经讨论,最终确定拟获一等奖论文30篇、拟获二等奖论文60篇、拟获三等奖论文120篇、拟获优秀奖论文120篇,占有效稿件总数(4570篇)的7.2% 。7月7日,论坛组委会秘书处受评审委员会的委托,对全部拟获奖论文进行了反学术不端检测和人工复查。检测和复查结果为:拟获一等奖论文2篇、拟获三等奖论文9篇、拟获优秀奖论文7 篇存在有违学术规范的情况。按照终评办法,特将该18篇论文剔除出拟获奖名单,并不再增补。

一等奖(28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技术侦查证据使用的实务观察与法理解析

艾 明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我国检察官惩戒制度研究

陈鹏飞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先导性实践研究——总结在杭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经验

崔倩如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

审判中心论的话语体系分歧与解决

樊传明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检察办案组织若干问题研究——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下的办案组织构建为视角

桂万先
杨吉高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

中国司法运作过程中的府院联席会议及其机制分析

郭 兵

宁波大学法学院

威格莫尔图式证明:陪审员事实认定的障碍突破
——兼论陪审员事实审对罪刑体系之修正构想

何小春  
李 茜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

回归合理的审判工作量:探索司法体制改革下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A市10个基层法院民事审判单元配备为视角

洪泉寿

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人民法庭实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基于135个人民法庭的实证分析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课题组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

最佳预防视野下登记干预惩戒规则之检视——兼论登记干预之实现

蒋志强

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改革背景下检察辅助人员管理模式的探索

李 军

海南大学法学院

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取证策略与有罪供述效力的理性思辩——以欺骗取证排除规则的适用为视角

李 琳

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法院

环境司法与行政监管衔接问题研究

李 薇
张云霞
张 婵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

司改背景下的民事裁判尺度——基于1000份调查问卷和576份判决书的思考

廖成芳

四川省夹江县人民法院

小额诉讼程序对案件分流的冷思考——从当事人适用程序视角出发

林娟娟
李颖芳

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

法官惩戒:制度环境、文化心理与政治传承——基于典型案件的法社会学思考

刘海涛

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法院

技术权力:裁判文书背后的风险规避逻辑

刘明奎

江苏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

取势而后明道:结案均衡度的透视与变革——以司法制度的效率价值为视角

刘鹏玮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职业养成型法学教育的反思与形塑——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视角

刘艳红
李 川

东南大学法学院

问题与出路:对司法改革背景下送达困境的思考
——以G省基层法院的送达实践为例

罗恬漩

中山大学法学院

庭审证卷电子化之实务检视与制度构想

骆志峰
姚 舟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检察院

我国法院如何通过司法裁判执行公共政策——以法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为分析对象

孟 融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司法判决中的指导案例

彭中礼

中南大学法学院

上海检察机关检察官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王光贤
张 菁
姜 伟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依法治国语境下检察机关的性质与职权——兼论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魏晓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及其评估

徐汉明
张新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前景与路径:我国审判人员胜任力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法院系统审判人员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叶子龙
谢泽鑫

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中南大学法学院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探索——中国特色司法文明的重要载体

赵春晓

最高人民法院

二等奖(60篇)

题目

作者

单位

庭审实质化进一步推广的现实困境与制度资源

白国华

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去司法解释化:指导性案例的悖论克服与制度重构

曹 炜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员额制后基层法院分案模式的解析和重构——以N市法院数据为分析样本 

陈 慧

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法院

以服务审判为重心的法院内设机构改造——以“矩阵型”组织架构为理论工具

陈 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

医疗损害鉴定不信任问题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一元化”模式为例

陈邦达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优秀公诉人如何生成——以全国十佳为样本的分析

崔双平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实证分析

董红民
麻伟静

浙江省杭州市法律援助中心

检视与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应对——以裁判文书为中心的实证分析

冯韵东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

陪审员参与民事案件事实认定程序构造论

高 翔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让数据发声:司法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效用前瞻
——基于信用卡透支纠纷案件的模拟研究

郭 玉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

证据制度视角下冤假错案防范机制研究——以建立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为核心

哈 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

论司法公开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侯学勇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公诉环节自行侦查权的性质、价值和完善——以Z省RA市检察院2013-2016年案件为样本

胡 凯
潘梦君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检察院

应然与实然:中国法官薪酬待遇研究——以2660份调查问卷为样本的分析

胡昌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职能整合与机构设置——以法院权力的三元属性为基础

胡雅妮
程立武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基层法院民事审判繁简分流机制构建研究——以C市G区法院实证分析为视角

黄 穗
张 薇
袁晟翔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如何“参照”:指导性案例的适用逻辑

雷槟硕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回归合理办案区间:探索员额制后法官工作饱和度的“帕累托最优”——以W法院民商事法官工作情况为分析样本

李 洁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

理想与现实:行政诉讼立案登记考——以H省S市法院系统运行现状为分析视角

李崇华

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论裁判文书对公众公开——兼2014年网上公布裁判文书的实践反思

李飞鸽
朱启骞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

李明红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司法改革视野下庭长办案机制的理性构建——以“审管分离”为进路

李新亮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

独任检察官制度:理论框架与实证考察——以上海基层检察院的试点为例

林竹静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大数据视野下的司法统计制度改革

刘 畅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

论文化抗辩在刑事司法适用之实证分析——以少数民族地区某基层法院办理的案件为视角

刘东利
陆银清

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职业保障的批判与构建

刘俊峰

山东省阳信县人民法院

人民陪审员遴选机制的实证研究——以S法院和F法院为分析样本

刘亚川琦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司法裁判中的沟通理性研究

柳一舟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论跨境刑事案件中域外证据的司法认定——以若干典型案例为样本

陆文斌
陈 林

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人民法院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研究

乔英武
李 娟
吴一冉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回归身份的立场:法官责任的范畴及其构成

秦长春
李皓轩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法院

论家事诉讼中家事“三员”的职能定位与体系协作

任容庆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立案登记制背景下诉讼费收取模式的重塑——以引导纠纷多元化解为中心

苏 振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

“案多人少”情势下多层次审判流程管理的路径探析与制度设计——以11家先行法院繁简分流机制及S市H区法院五重分流系统为样本

孙红日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审判辅助人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路径探索——以东莞第三法院为样本

孙永杰

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

渐进式识别:刑事错案的三层认定标准——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承担错案责任语境下展开

唐楠栋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制度设计: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十二题

滕艳军

最高人民检察院

刑事二审不开庭审理常态化现象透析与问题疏解
——以D省Z市中院为分析样本

田 源

中国政法大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路径研究

汪 雷

最高人民法院

“以审判为中心”的基础理论与实现路径

王登辉
罗 倩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专业法官会议之辅助决策机制的重塑

王建华

四川省大邑县人民法院

员额检察官退出机制研究

吴海研
陈从广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

对监察委员会调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实现检察监督的路径选择

吴永河
黄 胜
赖冬水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检察院

京津冀地区跨区划法院集中管辖制度的探索与思考

熊寿伟
龚浩鸣
杜如益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中国政法大学

司法供给不足的破冰之路:大审判团队视野下的法官助理制度——以限权法官和法官助手并轨运行为进路

许梦诗
陈泳滨

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效率之维——论基层腐败犯罪侦查机制的“底层设计”

薛文超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背景下定罪量刑适度分离改革实证调查报告

杨 珊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单一抑或多样”:刑事证明标准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以S省C市两级法院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初期210件示范庭案件为主要分析样本

杨思思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海峡两岸比较视野下交叉询问制度之规则构建

姚 舟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检察院

论大数据时代司法裁判的层级与创新发展

余 斌

中山大学法学院

从基本解决执行难论审执分离制度重构之路径

岳彩领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司法员额动态退出机制的基本架构研究

曾令省

河北省承德县人民检察院

法官办案过程评价的4W机制探索——以大数据背景下的民事审判为视角

张 丹
陈 旭

上海市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齐鲁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论司法责任制改革后裁判尺度统一的困境与出路

张 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新型检律关系的构建与发展——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视角出发

张 垚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智慧检务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初探

赵志刚
金鸿浩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

英国被告人认罪制度研究

郑 曦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检察官司法责任豁免制度探析

钟 琦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检察院

失范与规制:论裁判文书个性化说理的边界

朱亚平
王祥远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法院

“排除合理怀疑”适用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共40件案件为样本

纵 博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