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零利润图书3:中外法学:《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

2017-07-29 学术之路

《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
定价:28元
作者:《中外法学》编辑部 编 
装帧:精装
书号:978-7-301- 27755-3
出版日期:2016/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
开本:32
限时打折价:20元(7.29-8.13)

注:限时大致图书数量有限,如需购买,请及时选购!

内容简介
本笔谈包括两部分,一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朱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之讲授录音整理文稿,二是《中外法学》编辑部1990 年第6期至1991 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的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心得与经验。

作者简介
由北京大学主办。作为学院派刊物,坚持 “恪守学术”的办刊理念与“注重法理”的用稿标准。鼓励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推动中国法学“重论轻评”甚至“有论无评”以及重视“文本中的法律”而忽视“实践中的法律”现象的改观。

本书目录
只是与写作相关/朱苏力
一、 言之有物
二、 受众感
三、 勤奋与天分
论文写作:一个写作者的讲述/陈兴良
一、 科研与写作
二、 论文与专著
三、 选题和题目
法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反思/陈瑞华 ?
一、 对现有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二、 社科法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三、 对确立法学研究学术准则的思考
大数据对法学研究的些许影响/+建军
一、 大数据与大样本
二、 大样本下的研究
三、 大样本下的法学研究
论文写作的提问和选题/凌斌
一、从“弥尔顿的节制”谈起
二、 提问的根与本
三、 边缘切入中心
四、 选题的“小清新”原则
五、 学术本末
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与写作/金瑞林
一、 选题
二、 论文写作提纲的提出
三、 论文的写作
怎样写民法学论文/魏振瀛
一、 写民法学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二、 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三、 资料的搜集与提纲的形成
四、 初稿的形成与修改和定稿
漫谈怎样写学位论文/沈宗灵
一、 写好学位论文的意义
二、 论文的指导思想
三、 选题和计划
四、 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
五、 学风、逻辑性和写作技巧
六、 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饶愈贤
一、选题
二、 资料、大纲与逻辑、文辞
三、 材料取舍
谈谈法学硕士论文的写作问题/肖蔚云
一、 论文题目的选择
二、 搜集资料与调查研究
三、 论文提纲的确定
四、 具体写作与反复修改
刑法学论文写作谈/储槐植
一、 文章越来越难做
二、 功到自然成

精彩文摘
        我谈不了什么写作,只能根据个人经验,谈一些或许有 助于写作,其实更多是社会科学或法律或法学写作的问题。 在我看来,有两件事对于写作很重要:第一,是你得真有点 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要说,要有点干货;第二,写作者一定要 有读者/受众感,知道自己是在同谁说话。因此,写作在我 看来更多的是在交流。写作的其他方面都与这两点相关,也 受制于这两点。
        一、言之有物
第一点,就是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在传统中国 经常是写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 (注意,辛弃疾说的是年轻人在特定时期感情空虚、造作或 多愁善感,这成了他要表达的“物”。但现代以来,我们的 写作表达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化。大致说来,就 是孔子概括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这句话 的解释很多,我自己的胡乱解释就是,最早的写作大致是 “诗言志、歌咏言”,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定是为了同 他人交流,因此也就不大考虑其社会价值,没有什么社会功 利性;但逐渐地,由于这种表达对他人有价值,因此写作就 从表达自我转向了社会交流,学问或写作的功用就变了。人 们也就开始从社会角度来评判个体的一些写作和表达了。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其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论文写作 上,更为显著。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法律人,其职业 的或学术的写作往往就只是为同别人交流,必须对社会当中 的某些人,有时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有用,才值得写。而学 术发表,就是理论上假定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对学界的一些人 会有用,有时还会与更广泛的受众交流。而这些文字,通常不是要受众知道你有什么主观感受,有什么看法,而是你能 有什么对别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或发现可供他或她们分 享。换言之,写的东西即便完全是个人体验的,也一定要有一些超出了写作者个体经验之外的意义,有时甚至应当具有 更普遍一点的意义,诸如科学发现。在我看来,这是“今之 学者为人”成为现代社会之必然的最大社会历史语境。人们 有理由要求写作者有点干货,重要、实在,值得别人花点时 间去看,会有助于他们应对或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至少也 有助于换一个角度理解某个问题,而不能只是一通文字游 戏,可有可无。人们如今很忙,除了对朋友外,受众对个人 的喜恶和感触可以说漠不关心,基本上是只关心你是否提供 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信息,尽管有时这种信息也可能就是 某个人的私人信息,如某位明星的八卦新闻。

点击查看原文选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